危機過后外貿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6-05 04:35:00

導語:危機過后外貿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危機過后外貿經濟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金融危機對外貿企業的沖擊;危機下如何擺脫困境;外貿新發展的意義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從國際來看、部分外貿企業面對訂單延緩或取消、產品無銷路等問題、從國內來看、金融危機再次使得美元匯率連續動蕩不定、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非貿易壁壘更加嚴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多哈會談的不歡而散、企業自身奮力扭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及競爭力、調整企業結構、加強人才培養、爭取更有利的結算方式、各級政府大力扶持、進一步優化提升投資環境、政府資金扶持、鼓勵投資的政策,促進企業提升、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從金融危機給外貿企業造成的影響入手,通過對危機下企業與政府走出困境的路徑分析,即企業自身如何擺脫危機陰影及政府應給予怎樣的政策支持兩方面著手,對危機過后進一步發展外貿經濟的重要意義談些個人淺見。

關鍵詞:外貿企業;沖擊;對策;意義

1金融危機對外貿企業的沖擊

1.1從國際來看

國外市場需求減少首先表現在服裝產業、紡織品產業、玩具產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上,部分外貿企業面對訂單延緩或取消、產品無銷路等問題。

1.2從國內來看

金融危機再次使得美元匯率連續動蕩不定,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從高峰期的1:8.26一度跌至1:6.833,而各國相繼推出的不同程度的經濟刺激方案,使得國外銀行對中國本土企業的投資縮減,銀行與企業間的資金流動也因信貸緊縮而迅速減少甚至切斷。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非貿易壁壘更加嚴重。

當最初的次貸危機從金融行業逐漸向實體經濟滲透時,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多哈會談的不歡而散、奧巴馬政府新的經濟刺激方案中“買美國貨”的規定等,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之戰愈演愈烈。

2危機下如何擺脫困境

2.1企業自身奮力扭轉

(1)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及競爭力。我國出口的產品大多存在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缺乏競爭力等問題,加大科技投入,進行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就成了我國外貿企業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企業應該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攀升,走品牌戰略的發展道路。以浙江省舟山市海力生集團為例,2008年10月份開始,面對出口量下降和訂單減少的局面,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并提高自主研發及創新能力,使得主體產業并未受到大的影響。

(2)調整企業結構、加強人才培養。調整企業結構、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使企業向著專業化、配套化、集團化方向發展,積極應對新形勢下對企業節約型、技術型的挑戰;組織員工積極學習相關文件、梳理危機過程,并有針對性的擴充經營隊伍,培養復合型、知識型人才,加強對技術、生產、物流、采購等環節的管理。例如上海市漕河涇經濟開發區,自建成之日起,開發區就致力于引進、培育和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產業項目。目前已形成信息(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軟硬件)、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五大產業集群,并正培育形成汽車零部件研發、無線通信、環保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集群。2008年下半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指標、指數總體下行。但開發區仍實現進出口總額180.5億美元(其中出口138億美元,同比增長31.3%)。且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招商引資從項目明顯減少恢復到略有好轉,企業從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出口受沖擊到逐步回暖。

(3)爭取更有利的結算方式。面對匯率的持續波動,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積極爭取有利的結算方式,如支付一定比例訂金,以回避匯率動蕩及人民幣差價帶來的風險。在這一點上,中國揚帆集團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國揚帆集團規定國外船東與國內船廠之間有210天的時間用來衡量是否取消合約或是棄船,但船東在與船廠簽訂合約時需支付占總價格基數80%的費用,這80%中不可撤銷費與預付款分別占60%和20%,這樣,即使船東真的打算撤銷合約,風險和差價都要自己承擔。

2.2各級政府大力扶持

(1)進一步優化提升投資環境。在當前形勢下,注重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效率、打造服務品牌,盡快解決部分企業增資擴建、人才引進、設備引進、融資貸款等方面問題。

(2)政府資金扶持、鼓勵投資的政策,促進企業提升。例如舟山市政府聯合外經貿局于08年年底啟動了“企業應急救助基金”,幫助那些有困難或有潛在危險的企業走出破產危機。該救助基金包括兩方面:由兄弟企業轉貸基金,政府出面幫助還貸的“企業互助型”及經政府參與后,重新計算股份進行評估,引進重組方注入資金的“政府輔助型”。

(3)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鼓勵企業從研發、生產、物流等六個環節中剝離出專門的服務業,把生產的時間轉到開發和研發上。

3外貿新發展的意義

第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需要。外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通過技術轉移和技術滲透促進了生產率的提高,加快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國的外貿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吸納了大批的下崗職工和農民工,擴大了勞動就業;外貿企業的新發展成為增加財政收入、拉動經濟增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外貿企業在國內外關聯產業中互通有無,推進市場主體參與國際競爭、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調節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對外開放體系和對外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