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診斷與防控

時間:2022-02-22 03:08:10

導語: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診斷與防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診斷與防控

摘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農業部規劃的養豬重點地區,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生豬養殖的核心地區之一。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病害預防越發引起整個養殖業的重視與關注。豬瘟與豬藍耳病均是急性、傳染性疾病,二者均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更為嚴重的是二者混合感染呈現出逐漸增加態勢。從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學、診斷、防控方面展開研究,以期為當地生豬養殖業病害預防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豬瘟;豬藍耳病;混合感染;診斷;防控

病害是生豬養殖業面臨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一旦出現勢必會給養殖戶帶來沉重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豬病單一典型病例逐漸減少,混合感染或者是多重感染卻隨之增加。豬瘟、豬藍耳病是常見豬病類型且經常發生混合感染,由此導致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及早診斷、積極防控是降低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帶來危害的重要手段。故本文從當地實際出發,對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方法、防控措施進行總結,以期為生豬養殖業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幫助,最大限度保障養殖戶的利益不受損害。

1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

雖然近些年我國諸多豬場進行了科學化、規范化的養殖管理,但由于豬自身生長習性及其特殊養殖條件所限,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可以發生在任何季節。豬瘟病毒以及豬藍耳病毒均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而生豬養殖業要想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就需要擴大養殖規模,在生豬接觸過程中容易因咳嗽或者是打噴嚏而導致以上2種病毒交叉感染,僅有呼吸道侵入體內后發病。一旦發生混合感染,在短時間內即可大面積的擴散和蔓延,當前混合感染發病率約為60%,死亡率則高達80%[1]。一般情況下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生豬表現為高熱,體溫可達39℃~41℃,如果是母豬則表現出明顯的厭食情形,癥狀持續時間為7~14d。部分生豬表現為耳朵發紅并隨著病程時間的延長、病情的加重而轉為淡藍色。仔豬的潛伏期多在4~7d,具有起病迅速、死亡率高的特點,并且伴有明顯的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全身發紅、便秘/腹瀉交替出現、厭食等癥狀表現,有超過1/3的豬群死于起病72h內。經解剖病死豬進行醫學觀察和判斷發現,一般情況下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侵犯的主要器官為肺部,肺間質增大為其病理改變,切開氣管可見內部存在大量的泡沫狀液體,全身的淋巴結明顯腫大,腎臟形態結構異常,以凹凸不平為主,在腎臟表面廣泛分布有出血點。

2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

關于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包括癥狀體征、血清學抗體檢測、病毒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已經對混合感染的生豬癥狀體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但除了豬瘟以及豬藍耳病外,尚有其他豬病會導致生豬出現高熱、厭食、呼吸急促等癥狀,誤診風險高,故單純依靠癥狀體征不足以確診。血清學抗體檢測是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對生豬體內相應病毒抗體進行測定的一種檢測手段。感染豬瘟病毒、豬藍耳病毒后激活了生豬體內免疫系統,在病毒刺激下源源不斷地形成相應抗體。在收集生豬血液樣本之后以3000轉/min離心10min后收集血清并進行稀釋處理,將稀釋之后的血清樣本分別滴在檢測板上進行ELISA檢測,利用酶標儀對各個檢測孔中的光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測定即可[2]。如果檢測2種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表明感染相應病毒且為混合感染,某一個結果呈陽性則為單一病毒感染,均為陰性則表明未發生感染。病毒核酸檢測是定性診斷的重要依據,在采集生豬血樣后進行擴增處理,利用豬瘟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診斷試劑盒、豬藍耳病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診斷試劑盒進行核酸檢測即可[3]。相較于血清學抗體檢測,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更為準確,但檢測費用相對較為昂貴,故各地區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用。

3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

由于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往往具有高致命性,一旦擴散蔓延勢必會對養殖戶造成十分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予以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尤為重要。①及時隔離。生豬間相互接觸是豬瘟病毒、豬藍耳病毒感染、擴散的重要途徑,故在發現病豬或者是疑似病豬后迅速采取隔離處理有助于避免病毒在不同生豬之間的傳播[4]。隔離疑似病豬或病豬的房間需要遠離豬舍,并且做好消毒工作,利用具有殺菌功效的消毒液仔細清潔隔離間的每個角落,利用空氣消毒燈對空氣進行消毒,最大程度上降低空氣中的致病菌濃度。對于隔離期間死亡的生豬,除了對隔離間進行徹底消毒外還需要無公害處理病死豬。②接種疫苗預防。緊急接種豬瘟活疫苗、豬藍耳病疫苗是預防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重要的防控措施,在豬群中一旦發現疑似或者是確診病豬后迅速對尚未發病的生豬100%接種相應疫苗,以增強每頭豬的免疫抵抗能力,有助于預防疾病的蔓延和再次出現。如果為健康母豬,則在豬藍耳病疫苗接種前需要先接種豬瘟脾淋苗,7d后再接種豬藍耳病滅活苗。③強化管理。豬瘟病毒、豬藍耳病毒容易在臟亂差的豬舍環境中擴散傳播,所以強化豬舍環境管理對于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提升養殖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規范養殖相關制度,科學飼養,專業消殺,即每天定時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管理,包括地面消毒、空氣消毒、糞水的無公害處理等,每次喂養完畢后徹底清洗喂養用具[5]。生豬飲用水的消毒工作也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需要定期采集水樣本進行監測,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條件的生豬養殖場/基地/中心可以專門劃出特定區域作為生豬的活動區域,通過適度運動以增強其體質。④對癥用藥。對癥治療是治療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重要舉措,在養殖過程中,一旦在發現病豬后需要第一時間將黃芪多糖、支原凈、阿莫西林等藥物攪拌于飼料中飼喂,連續7d。同時對病豬進行肌注黃芪多糖、抗生素等藥物5d左右也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

4結語

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已經成為困擾生豬養殖業的常見病害之一,近些年來更是呈現出明顯增長態勢。及早預防、對癥治療成為降低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危害性的重中之重。血清學抗體檢測以及病毒核酸檢測有助于及早發現混合感染的發生,而及時隔離、接種疫苗預防、強化管理、對癥用藥則是防控的重要舉措,對于整個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新霞,陳雙慶.2016-2019年貴州重要豬源病毒性疫病流行病學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9):177-180.

[2]宋宏立,崔歡,張誠.豬藍耳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與副豬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的實驗室診斷及血清抗體檢測[J].黑龍江畜牧獸醫(上半月),2019,11(12):84-87+171.

[3]周怡,楊美,王柏林,等.豬瘟、豬藍耳病雙重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2019,4(5):81-84.

[4]金磊,朱肖亭,李玉龍,等.一例豬藍耳病與豬圓環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診斷報告[J].豬業科學,2020,37(8):80-82.

[5]楊曼.試論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新農業,2019(23):66-67.

作者:楊德林 何秋梅 單位:桂平市中沙鎮水產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