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筑對環境保護的幫助
時間:2022-11-08 08:55:08
導語:生態建筑對環境保護的幫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發展觀念的轉變,使得我國的建筑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了較大的變革,繼而以此帶動其自身的發展以及相關效益的獲得。事實上,建筑單位在進行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能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諸多問題,繼而對綠色發展的理念產生了沖擊,并最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為了進一步迎合我國綠色發展的理念,建筑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加強了對于生態建筑的構建,并由此開拓出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討生態建筑運用對環境保護的幫助。
1生態建筑的內涵
所謂的生態建筑,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綠色環保。事實上,生態建筑在實際的構建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實現對于土地、能源、建筑材料的節省,并推動生態環境的改善[1],圖1為生態建筑的樣圖。基于此,就使得建筑部門在進行生態建筑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實現對于建筑設計理念的改變,并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布局,采用節能環保型的建筑材料,并最終實現對于各種資源、能源的使用。事實上,生態建筑在實際的構造過程中不僅僅能夠適應時展的需要,滿足人們對于房屋建筑的需求,還能夠由此推動建筑行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實現其自身的發展,并最終由此帶動相關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獲得[2]。
2生態建筑的特點
事實上,生態建筑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之所以能夠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不僅僅是因為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適應了社會發展的相關原則,還因為其自身節能、良性循環、建筑放熱少、減少碳排放、美觀等的諸多優點。關于綠色生態建筑的特點,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生態建筑在實際的建設以及運用過程中具有節能的特點,這一特點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生態建筑在實際的設計、建設過程中充分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建筑的運行供能,繼而減少了對于礦石能源的消耗。此外,生態建筑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更加注意通風以及采光,從而減少了電器的使用。再者就是生態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不少是經過二次回收處理的,繼而實現了對于自然資源消耗的減少[3]。其次就是生態建筑物具有良性循環的特點。這一特點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生態建筑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采用了較多的綠化手段,從而實現了對于空間適應性的增強,不僅如此,其在設計過程中還加強了對于水循環系統的構建,繼而實現整棟建筑的良性循環。生態建筑因采用了較多的綠化手段,從而減少了建筑墻體水泥的放熱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熱島效應的產生。生態建筑上的綠色植被可吸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沙成塔,當生態建筑的普及化后能極大程度的減少城市的碳排放量,減少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營造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的生態都市。因生態建筑采用科學的采光、通風、較多綠化等設計,在視覺上打破傳統建筑的束隔,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3生態建筑對于環境保護的作用
事實上,生態建筑在實際的設計建造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滿足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其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還能夠對環境保護起到一定作用。關于生態建筑對于環境保護的作用,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4]:
3.1生態建筑與土地保護
事實上,建筑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占據一定的土地。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數量逐漸增多,而其所占據的土地面積也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態建筑的設計以及構建,實現了對于土地資源的節約以及保護。目前,在構建生態建筑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逐漸采取高層建筑或者是向地下開發的生土建筑(用未焙燒而僅作簡單加工的原狀土為材料營造主體結構的建筑)進行相關工程的建設,繼而由此減少了對于土地資源的節約。除此之外,綠色生態建筑在實際的構建過程中,其建筑材料多為可進行二次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或者環保新型建筑材料,這種狀況的出現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害排放物對于土壤的污染,最終實現土壤質量的提高[5]。
3.2生態建筑與空氣環境的保護
作為人類生存最為重要的物質,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命健康。基于此,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對于空氣環境的保護。作為城市的基本構成,建筑及其周邊的小環境都對城市的環境質量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基于此,就使得建筑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加強低于空氣問題的解決。事實上,導致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五種,具體是:煙草煙霧、有毒的蒸汽、有害氣體、微生物污染以及生產性粉塵。事實上,隨著生態建筑的不斷構建,使得其在空氣環境保護方面起到了不小的成就。一是生態建筑所采用的都是環保型建筑材料,因而其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諸如甲醛、建筑粉塵等害氣體的排放,從而確保建筑周邊空氣的潔凈。此外,生態建筑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加強了對于太陽能、風能、潮汐能(近海建筑可以使用)等清潔能源的使用,繼而由此減少對于礦石資源的使用,并最終由此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再者就是在進行綠色生態建筑建造的過程中,可與市政綠化建設相結合,不但降低城市綠化成本,同時生態建筑上的綠色植可吸收城市的碳排放改善了周邊環境。
3.3生態建筑與水資源保護
事實上,生態建筑對于環境保護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兩點之外,還對水資源保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事實上,生態建筑之所以能夠取得相關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其在實際的建設的過程中,將建筑排放污水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作為建設目標[6]。在生態型工業建筑設計建設的過程中,不但加強了工業用水無害化排水系統的構建。而且通過這一封閉的系統,實現了對于水資源的循環可持續使用,并由此實現了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在生態型生活建筑設計建設中,在加強了對于家庭節水設備的使用的同時,加強了日常的建筑維護以及檢修的過程中對于管道的檢漏,從而由此實現了對于水資源的節約以及循環高效利用。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生態建筑對于環境保護的促進作用,生態建筑加強了雨污分離以及雨水再利用技術的使用,通過這一技術的實施,實現對于水資源的節約以及使用效率的提高,并最終推動了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以及節約。
4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我國相關發展理念的轉變,使得我國的建筑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加強了對于綠色生態型建筑的構建。事實上,該工程在實際的構建工程中一方面促進了建筑企業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環保保護的實現。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態建筑的內涵、生態建筑的特點以及三、生態建筑對于環境保護的作用。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有關部門的重視,我國的生態建筑必然能顧獲得長足的發展,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實現對于環境的保護,并推動建筑單位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
作者:謝釗 黃瑞斌 張洪 單位: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參考文獻:
[1]劉素芳,姜秀娟,王靖.生態環境保護視角下建筑綠色塑料工程可持續化發展[J].塑料工業,2016(3):157~160.
[3]朱祥明,方尉元,王端峰.泉州五里橋(安平橋)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環境恢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園林,2013(7):76~81.
[4]周長波,李梓,劉菁鈞,俞華軍.我國清潔生產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環境保護,2016(10):27~32.
[6]馬紅芳,王玲杰.河南推行清潔生產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2):93~99.
- 上一篇: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
- 下一篇:馬克思生態環境思想與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