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學中的困惑研究
時間:2022-04-21 10:11:07
導語:農村教學中的困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備課流于形式。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按照區局精神,在一次備課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二次備課,理論上這是正確可行的,但到了具體的實施過程卻往往事與愿違。(1)不是每個教師都去備課,甚至有的教師連一節課都不備,雖然備課實行輪流制;有的學校在配備年級組時由于教師的能力、年齡等存在差異,備課的重任就落在年輕人得身上,甚至完全由他們代勞。這其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由個別教師備的課不一定能夠保證質量。因為教師的水平有差異,缺少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竭盡全力拿出來的“導學案”也許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其次,有的教師只是應付了事,隨便從網上下載一個教案,一旦用這樣的教案實施教學,師生會集體受害。(2)備課組形同虛設。由于學校小,全組的教師只有兩三個,這樣想搞集體備課就難了。有的備課組干脆就不進行集體備課,如果上面要查,就由備課組長造假,一學期寫上幾次就行了;有的備課組在吃飯、走路時兩人一碰頭,說了幾句話就算集體備課了;有的組即使偶爾坐下來,那些沒有備課的教師對教材不熟悉,對目標、重點、內容、方法都沒有思考過,甚至看都沒看,他們能夠說出什么嗎?也許有經驗的老教師憑經驗可以說幾句,但也不過是空話、套話,說了等于沒說。多數教師因為沒有備課,所以沒有發言權,只能悶聲不響,全盤接受。即使別人備的課水平再低,再低效,他們也只能說“好”。(3)不備課就上課,不按教案上課。有的教師由于資格老,憑著經驗上課;有的教師照著參考書宣讀;有的教師自以為水平高,看不起別人的教案,自己又拿不出個像樣的教案,只能由著性子上課。這里面存在諸多問題。不備課就上課,甚至連教材也是在上課前幾分鐘才匆匆“鉆研”,這樣的教師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學義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思考,教學方法未掌握,怎么能發揮教師引導路程、把握方向、激發興趣、正確評判的作用呢?教師不能把握重難點,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教師教得糊涂,學生自然學得糊涂。筆者認為,備課組應提前一周做好準備,討論備好下周的課,而且要認真地對待。發揮眾人的智慧,明確重難點,交流討論突破的方法及要點;上課前還要寫簡案,原因就是要教者認真鉆研教材,不能拿到什么上什么。
二、作業中的困惑
(1)作業多?,F在的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可謂是下足了工夫。學生的作業負擔也就日益沉重。有隨一類教材發放的補充習題;有二類用書中的評價測試;還有本校的導學案以及各種試卷等。光前面的三類,語、數、外三個學科加起來一天就不知多少。(2)作業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所出的這些作業,不能做到結合具體的校情、班情、學情,有的作業學生做不出來,交上白卷;有的學生都會,根本不需做,浪費時間。(3)批改作業時,不注重分類、歸納、總結。還是上面所講的,該練的不練,不該練的亂練。批改時就應該把學生錯得多的題目整理、摘錄出來再練,個別錯的,單獨輔導。
三、講與練困惑
(1)講的問題?,F在的教師生怕學生不懂,拼命地講,到最后學生還是不懂。這種教學方式必須要改變。筆者認為,講一條讓學生弄懂一條,講十條弄懂十條,總比講一百條一百條都不會的好。(2)學生在校時間大部分用于學習,聽教師講課,而練只能到晚上進行。課上練的量很少,時間很短,導致重學輕練。這種方式能否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值得懷疑。從哲學上看“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我們如果能合理地分配練的時間,在課上爭取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練,教者巡視,指出不足,課后再適當地補充練習,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幾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相當的困難。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校的教學質量定會穩步提高,農村教育就會有出路。
作者:高德軍工作單位:江蘇泰州市汪群初級中學
- 上一篇:農村教學點學生意識培養思路
- 下一篇:農村教學點改革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