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栽培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1 06:22:00

導語:水稻直播栽培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稻直播栽培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水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了直播稻的良種選擇標準、栽培技術、田間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適時收獲等技術。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過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業,在本田里直接播種、培育水稻的技術。與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產高效等優點。適合大規模種植,因此,呈現出逐漸發展擴大的趨勢。筆者以長江流域的水稻生產為例,介紹水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直播稻根系分布淺,群體大,易倒伏,應選擇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分蘗力適中、抗病力強、植株較矮、抗倒力強的早熟或中熟品種,如湘早秈24號、湘早秈32號、湘早秈29號、中98-19、早優143以及超級雜交稻株兩優819等。

2整地播種

2.1整地施肥直播稻對整地質量要求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翻時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11250kg、高效復合肥225kg、碳銨450kg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過3cm,殘茬物少。一般每隔3m左右開1條畦溝,作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農藥等田間管理。開好“三溝”,做到橫溝、豎溝、圍溝“三溝”相通,溝寬0.2m左右、深0.2~0.3m,使田中排水、流水暢通,田面不積水。等泥漿沉實后,排干水,廂面晾曬1~2d后播種。

2.2種子處理

2.2.1曬種。選擇發芽率95%以上的種子,薄薄地攤開在曬墊上,曬1~2d,做到勤翻,使種子干燥度一致。

2.2.2選種。曬種后,剔除混在種子中的草籽、雜質、秕粒、病粒等,選出粒飽、粒重一致的種子。再用食鹽水選種,配制食鹽水的方法是10kg水加入2~2.1kg食鹽;將種子倒入配制成的液體之中進行漂洗,撈出上浮的秕粒、雜質等,然后用清水沖洗3遍。

2.2.3浸種。浸種的作用在于使種子吸足水分,發芽整齊,出苗早。將選好的種子先用40℃的溫清水浸種12h,然后用300倍石灰水浸種消毒12h,或者用0.3%硫酸銅液浸種48h;消毒后的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清水浸種2~3d,浸泡過程中注意換水透氣,等種子穎殼發白時將其撈出,瀝去多余的水分。

2.2.4藥劑拌種。浸種后用種衣劑包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2%~0.3%,然后陰干備用。

2.3播種

2.3.1播種時間。適時播種是一播全苗的技術關鍵。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遲播7~10d,早稻直播適宜播種期為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長江流域的播種時間為4月上中旬;雙季晚稻直播期應在7月上中旬。

2.3.2播種量與播種方法。小面積種植,采用人工直播的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只要做到均勻播種就能獲得均衡出苗生長的效果。常規稻直播每公頃大田播種量為45~60kg,用手直播比較容易。但雜交水稻種子每公頃用種量一般為37.5~45kg,用手直播難以做到均勻播種。為了播種均勻,可以將常規稻的稻谷炒熟,使其不能再發芽,然后均勻拌入雜交稻的種子內進行播種。有的地方還采用顆粒肥料代替炒熟的稻谷一起播種,效果也很好。如果種植面積較大,也可以采用水稻直播機械,調整好播種量后,直接進行播種。播種過程中要防止漏播和重復播種。

3播后管理

3.1苗期管理水稻播種后,經過8~10d就可以出苗。從播種到水稻4葉前統稱為苗期。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3.1.1查苗、補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要及時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3.1.2水漿管理。直播水稻播種后的水漿管理要求做到稻田排盡水,田面不積水,保持濕潤。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馬水”,下午15:00以后灌水,當晚排盡水,確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稻苗2葉1心后淺水勤灌。

3.1.3追肥。在稻苗2葉1心至3葉1心期,每公頃撒施尿素15kg、鉀肥75kg,促進早分蘗,以達到計劃苗數。

3.1.4病蟲草害防治。在稻苗2葉1心時,每公頃用5%銳勁特膠懸劑450ml+30%抑虱凈乳油120ml,對水600kg,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飛虱。

稻象甲是水稻生長早期的重要蟲害。其成蟲主要啃食稻葉,受害葉有白條斑,幼蟲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嚴重時會減產50%以上。可以在水稻立針期每公頃用28%快殺乳油675ml噴霧防治,施藥時田間要建立水層,同時田埂四周2m內要全部噴藥。

在水稻2~3葉時,稗草正處于3葉期前,將田水落干后,每公頃用50%殺稗快可濕性粉劑75g+10%水星可濕性粉劑150~300g對水750kg均勻噴霧雜草莖葉。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3.2分蘗期管理從水稻幼苗的第4完全葉形成起到稻穗開始分化,為分蘗階段。水稻的大部分葉片和根系也都是在這一期間形成的。

3.2.1淺水勤澆、適當曬田。直播水稻在分蘗期間,特別是有效分蘗期間,要保持水層3~4cm,這樣能提高地溫水溫,促進分蘗的發生和生長。當有效分蘗期結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蘗發生。當水稻生長過旺時,可結合排水曬田,控制其生長,減少無效分蘗,對防止倒伏作用明顯。

3.2.2巧施分蘗肥。在水稻分蘗后期幼穗分化前,根據天氣情況和苗情施1次長穗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225kg,可增加有效穗,促進穗粒形成,防止穎花退化。

3.2.3病蟲害防治。分蘗期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稻薊馬等病蟲害。白葉枯病的發病癥狀是:水稻受害后,先侵害葉尖或葉緣,形成黃色長條形病斑。后期在葉面上有小珠狀菌濃,葉片發黃發白,嚴重時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是:用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5kg/hm2對水噴霧。

稻薊馬以成蟲、若蟲銼吸葉片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嚴重時一片枯焦,形似火燒。可在若蟲發生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噴霧,用藥450~600ml/hm2,加水750kg/hm2。

3.3拔節期管理水稻分蘗高峰期后,稻株從發根節以上的節間開始伸長,稱拔節。直播水稻拔節期的田間管理措施有:

3.3.1施拔節肥。如果拔節期發現稻株葉黃缺肥,每公頃施用尿素37.5~75kg。

3.3.2防倒伏。在直播水稻栽培過程中,應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節期施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50~300mg/L,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

3.3.3病蟲害防治。水稻拔節期也是紋枯病的多發期,該病主要危害水稻的葉鞘、葉片,嚴重時可侵入莖稈并蔓延至穗部。葉鞘發病先在近地面處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小點,逐漸擴大后呈橢圓形或云形病斑。條件適宜時,病斑邊緣暗綠色,中央灰綠色,擴展迅速。葉片發病嚴重時,葉片早枯,會導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每公頃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2.25kg對水750~1500kg,或用50%多菌靈粉劑1.5kg,配合20%粉銹寧乳油750ml,對水750kg噴霧防治。

3.4長穗期管理水稻長穗期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除莖稈急劇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蘗向兩極轉化,有效蘗繼續生長發育,無效蘗逐漸枯死,在田間管理上,應防止過早封行,保證幼穗分化良好。

3.4.1巧施長穗肥。水稻抽穗期,應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應追施適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水稻出穗前15~18d,選在下雨前后,每公頃施尿素30~45kg,也可在晴天采用葉面追肥,每公頃用尿素3kg加磷酸二氫鉀0.6kg,對水30~45kg噴施。生產實踐表明,如果長穗肥的用量和施用時間把握恰當,對鞏固有效分蘗,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3.4.2水漿管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但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因此,這一階段必須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時正值盛夏,日照強,溫度高,一般應保持水層深6~10cm,以控制水溫。

3.4.3防治病蟲害。水稻穗期是稻瘟病的多發期,尤其是穗頸瘟發生嚴重時,導致水稻產生大量白穗或癟粒,影響產量。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是:在水稻齊穗期每公頃用20%三環唑1125~1500g,對水1125kg噴霧;或用5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配合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

同時,穗期也是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蟲發生和危害較重的時期,它們以幼蟲蛀入稻株莖稈中取食,使稻穗空癟率增加,造成嚴重減產。因此,應加強預測預報,盡早防治。可采用40%格殺乳油或20%高滲甲胺磷乳油按1500倍均勻噴霧防治,另外,這些藥劑也能同時防治葉蟬、稻飛虱等害蟲。

3.5結實期管理結實期是指從水稻出穗開花到谷粒成熟的這段時間,一般中熟品種需30~35d。水稻在這一時期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是:養根、保葉,防止葉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飽,防止空殼秕粒。

3.5.1合理管水。在水稻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l~2d,再灌1次水。這樣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有利于促進灌漿,防止早衰。進入蠟熟期,要采取干干濕濕,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d,再進行灌水。收割前7~10d,把田中的水放干。

3.5.2補施粒肥。水稻在灌漿期間,如果氮素不足,會造成葉片早衰,光合產物減少。因此,出穗后發現葉色過早落黃,應該酌情補施1次粒肥,肥料種類和用量為每公頃稻田施用7.5~15kg純氮。對于那些前期肥料施得多,生長正常的稻田可以不施粒肥,但為了粒飽、粒滿,米質優良,也可以每公頃稻田葉面噴施2%~3%的過磷酸鈣溶液1500kg。

4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也是水稻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技術環節。過早收獲青米多,谷粒輕,而且軋米時碎米增多,質量降低。收割過遲,造成穗上發芽和落粒,影響產量和質量,反而得不償失。適宜的收獲期,一般掌握在90%熟時,從外表上看,稻株的主穗已經全部發黃,有70%梗已干枯,如果用手掐一下谷粒,已經全部變硬時,應及時搶晴天收獲。

生產上,通常采用水稻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可以一次完成水稻的收割、脫粒、莖稈分離、谷粒清選等多道工序。早晨有露時收割最好,可以防止落粒,減少損失。收獲后應及時晾曬,防止潮濕霉爛降低品質。切忌長時間堆垛或在分路上打場曝曬,以免污染和品質混雜。如果遇到雨天,則應及時收藏遮蓋,在入庫前做好糧食精選,保持優質水稻商品糧的純度和質量,從而實現優質優價。

參考文獻

[1]何喜玲,王俊.水稻機械直播技術綜述[J].中國農機化,2003(1):23-25.

[2]黃錦法,俞慧明,陸建賢.水稻免耕直播超省力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01,(6):26-27.

[3]鄒應斌,李克勤,任澤民,等.水稻的直播與免耕直播栽培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3,17(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