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7-05 09:54:19
導語: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支農再貸款助力“三農”經濟發展取得的實效
(一)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牧民收入。科爾沁左翼后旗是半農半牧地區,在1999年以前,牧區也以種植業為主,養殖覆蓋面不足60%。近十多年來,通過再貸款的支持,特別是2004年大搞養殖業以來,養殖業貸款的投入不斷增加,截至2016年9月末,養殖業貸款余額達到4.7億元,比上年增加1億元,增長27.05%,當年累計發放養殖貸款3.17億元,同比增加1.17億元,增長58.26%。現在無論牧區還是農區,家家搞養殖,養殖覆蓋面達到100%,人均牲畜達到9頭(只)。隨著養殖業的發展,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觀念形成,促進種植業結構從單一的玉米為主,向玉米、青貯、草等相結合的多元結構轉變,2013年全旗青貯種植面積為78.3萬畝,優良牧草5.5萬畝,2014年種植青貯面積增加到83萬畝,2015年青貯面積突破100萬畝。同時,在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下,農牧民種植養殖業、個體經營等方面得到信用社貸款的大力支持,農村居民收入明顯增加。全旗農牧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994元,增加到2015年的9502元,增加了7508元,增長了3.76倍。(二)推動了黃牛產業快速發展。在再貸款的支持下,信用社信貸投放能力增強,養殖業貸款的投放逐年增加,推動了科爾沁左翼后旗黃牛產業的發展。據統計,2016年6月末牧業年度黃牛存欄達到102.68萬頭,同比增加32.68萬頭,增長46.69%,其中基礎母牛有68.03萬頭,較同期增長46%,育肥牛有34.65萬頭,較同期增長22%。全旗養殖戶達到31113戶,同比增加1056戶,增長3.5%:養殖示范基地20個,牛20120頭,基礎母牛基地4個,127563頭,黃牛交易基地2個,日交易量2000頭;黃牛加工基地1個,日屠宰150余頭牛。科爾沁牛業依托科爾沁左翼后旗優良黃牛資源生產的科爾沁牛肉制品,奪得全國牛產業“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牛業的第一品牌。目前,科爾沁牛業的產品已遠銷中東、東南亞、香港等地區。(三)幫助農村信用社走出困境扭虧為盈。1999年以前科爾沁左翼后旗信用聯社虧損經營,舉步維艱,經營陷入困境,連支付都成為問題,35個信用社,23個虧損,歷年虧損達到431萬元;1999年開始注入支農再貸款后,經營狀況好轉,逐步扭虧為盈。截至2015年末,科爾沁左翼后旗信用聯社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2.07億元,比1999年增加20.30億,增長11.41倍;貸款余額達到18.37億元,比1999年增加16.84億元,增長11.03倍,平均年遞增16.82%。股本金為1.25億元,比1999年增加1億元,增長7.08倍;營業收入達到1.94億元,比1999年增加8.7倍,信用社的經營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四)降低農戶貸款利率,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從2015年開始,支農再貸款優惠利率政策直接優惠于農戶。2015年支農再貸款執行優惠利率政策,對貧困地區支農再貸款1年期利率執行2.1%,用支農再貸款投放的涉農貸款利率執行7.1%,比自有資金投放的農戶貸款利率下降3.196個百分點,3億元的再貸款將為農戶減少利息支出959萬元。2016年1億元的“央貸扶”扶貧再貸款,利率為1.75%,投放到農戶的貸款利率最高執行4.75%,比自有資金投放的農戶貸款利率減少5.5個百分點,1億元的“央貸扶”將為農戶減少利息支出550萬元。同時通過簡化貸款手續,一次核定、三年使用,減少了辦理貸款的次數和成本,切實降低了百姓的融資成本。(五)打擊民間借貸,凈化農村金融環境。在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下,科爾沁左翼后旗聯社信貸規模不斷擴大,通過提高額度、延長期限、降低利率、一次授信三年周轉使用、對信用村、信用戶給予優惠政策等措施,嚴厲打擊了民間借貸行為。調查中發現,1999年以前,90%以上的農牧戶都有抬款,且都是生產性資金不足,農戶民間借貸占家庭融資比例達到80%~100%。現在,農牧民的民間借貸大量減少,生產性資金基本由貸款解決,民間借貸主要是臨時性資金需求。民間借貸利率由1999年36%下降到24%,最低為12%。通過對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定,給予信用戶提高額度、降低利率、優先貸款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激發了農戶誠信意識,注重自己的信用記錄,人人守誠信。全旗信用村50個,同比增加26個,增長108.3%,信用戶達到41291戶,同比增加4009戶,增長10.75%,信用戶貸款余額達到11.7億元,同比增加1.85億元,增長18.79%。農村信用環境不斷改善。
二、支農再貸款投放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支農再貸款投放時間與信用社資金投放時間不匹配,造成貸款的投放與支農再貸款的要求相脫節。一是支農再貸款投放的時間較晚。由于信用社貸款大部分集中在上年12月至當年的3月,這時信用社用自有資金和拆借資金已進行了大量投放,先得到貸款的都是信用戶;而支農再貸款大部分都在4月中下旬投放,用支農再貸款投放的涉農貸款執行優惠利率,比自有資金利率低2.39個百分點,剩下的農戶非優質客戶居多,且還要執行再貸款優惠利率,比優質客戶的利率還低,不利于貸款的管理。二是由于再貸款投放時間與信用社投放時間脫節,易造成用支農再貸款償還拆借資金現象。信用社貸款投放主要集中在年末和下年3月份,在沒有得到支農再貸款之前,信用社利用自有資金和拆借資金先行投放貸款。再貸款指標下達后,受資金需求量和規模控制,再貸款不能全額投放,于是便出現了用拆借資金投放的貸款抵再貸款資金,再貸款直接被用于償還已到期拆借資金或同業存出。(二)支農再貸款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一是隨著信用社經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再貸款的需求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資金相對寬松,需求意愿不強。2016年初以來,通遼市11家法人金融機構,有再貸款的僅3家,占27.27%,3.4億元的限額結余0.9億元。二是目前的再貸款政策是直接優惠于農牧民,給信用社的利潤空間很小,甚至是虧損經營,信用社需求意愿下降。特別是目前的扶貧再貸款,投放到農戶的利率不能超過人民銀行1年期的基準利率4.35%,在再貸款利率1.75%的基礎上僅上浮2.6個百分點,覆蓋不了信用社的資金成本,因此,信用社需求意愿不強。(三)補貼政策的不一致性,影響了扶貧再貸款的推進。信用社投放的扶貧再貸款是低利率,不允許超過人民銀行1年期基準利率,利息全部由農戶承擔,而農行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的“富農貸”貸款由財政全額貼息,農戶還是較愿意選擇農行“富農貸”貸款。(四)一戶多家授信放貸,增加了農戶的還款壓力,增大了信貸資金的風險性。信用社對農戶進行信用評定和授信后,信用社投放3萬~6萬元,農行在信用社授信的基礎上再投放5萬元,再加上網貸等,每戶最少承擔8萬~10萬元的貸款,特別是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承擔風險的能力弱,還款壓力加大,風險性提高。
三、政策建議
(一)建立再貸款使用激勵機制。應結合支農再貸款政策效果評估結果,給積極使用支農和扶貧再貸款的金融機構在再貸款的額度、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激勵政策,積極推進扶貧再貸款的推進工作,打好扶貧攻堅戰。(二)充分發揮支農再貸款的惠農作用。支農再貸款的投放與信用社貸款投放節奏應一致,這樣可避免用再貸款償還拆借、或存出資金,可使優質客戶享受到再貸款的優惠利率政策,也便于對支農再貸款的管理。(三)創新方式,擴大再貸款的政策效果。人民銀行應通過窗口指導,引導信用社創新涉農貸款方式,形成“再貸款+信用社+合作社+農戶”等“再貸款+”的方式,大力發展規模農業、畜牧業,加快農業產化進程,促進農牧業規模經營,提高農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四)建設保險補償機制。一是由政府推動保險公司完善農牧戶違約保險制度。建立完整的信用違約互換制度,解決科爾沁左翼后旗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空白的現狀,降低金融機構對農牧民的放款門檻,降低農牧業貸款的違約風險,增加資金安全性。二是財政部門加大對農業保險補貼的資金支持力度,推進農業保險在我旗的覆蓋范圍和服務力度。使農牧民通過參保抵御自然災害及疫情,降低農牧戶違約風險。
作者:吳鐵山 楊青梅 陳志遠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科爾沁左翼后旗支行
- 上一篇:環境保護生態農業發展探討
- 下一篇: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探討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