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腐稈劑在水稻上的應用試驗

時間:2022-05-20 03:27:00

導語:漫談腐稈劑在水稻上的應用試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腐稈劑在水稻上的應用試驗

摘要:腐稈劑在水稻上的應用試驗結果表明,應用腐稈劑后,使水稻提早返青,有效控制田間雜草,且提高水稻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和結實率。

關鍵詞:腐稈劑;水稻;應用效果

為了驗證水稻腐稈劑的應用效果,特進行了該試驗,從而為更好地推廣應用腐稈劑提供參考和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09年設在江西省寧都縣石上鎮的角源村和湖嶺村。角源村前作為水稻,土壤為灰黃泥土,肥力中等,有效磷2.76mg/kg,有機質3.31%,水解氮167.1mg/kg,速效鉀111mg/kg。湖嶺村試驗點前作為水稻,土壤為黃泥土,肥力中等,有效磷24.9mg/kg,有機質0.89%,水解氮113.8mg/kg,速效鉀104mg/kg。

1.2試驗材料

腐稈劑(佛山金葵子植物營養有限公司生產);稻草。供試水稻品種角源村為皖稻199;湖嶺村為香優818。

1.3試驗設計

角源村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不撒稻草也不撒腐稈劑(A1);既撒稻草也撒施腐稈劑(B1);只撒稻草(C1)。隨機排列,小區面積為66.7m2,無重復。湖嶺村試驗設2個處理,即只撒稻草(A2)和既撒稻草又撒施腐稈劑(B2)。隨機排列,小區面積為200.0m2,無重復。2試驗點小區間均設置寬0.3m,高0.2m的田埂,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實行單灌單排,以防相互滲透;成熟后單收單曬單計產[1-3]。

1.4試驗實施

角源村6月30日播種,處理B1于7月27日撒稻草15t/hm2和腐稈劑3kg/hm2,然后一同翻耕;處理C1于7月27日撒稻草15t/hm2并進行翻耕。7月29日施45%(15-15-15)貴溪三元復合肥225kg/hm2和九化尿素112.5kg/hm2作基肥。7月30日移栽,栽插規格為20cm×20cm。8月6日施45%(15-15-15)貴溪三元復合肥150kg/hm2和九化尿素150kg/hm2作追肥;分別于8月7日、8月26日、9月18日用藥各1次防治病蟲害;8月20日、9月15日各曬田1次;10月28日收割。

湖嶺村6月30日播種,處理A27月25日撒稻草7500kg/hm2,然后一同翻耕;處理B2撒稻草7500kg/hm2和腐稈劑5kg/hm2,并進行翻耕;7月27日施45%(15-15-15)雙聯三元復合肥300kg/hm2和九化尿素75kg/hm2作基肥;7月28日拋栽,拋栽規格為28蔸/m2。8月4日施45%雙聯三元復合肥150kg/hm2和九化尿素150kg/hm2作追肥;分別于8月7日、8月14日、8月31日、9月20日各用藥1次防治病蟲害;8月15日、8月30日、9月13日各曬田1次,曬到田面起雞爪裂為度。10月25日收獲。

2結果與分析

2.1各處理對田間雜草和水稻返青期的影響

經田間觀察,角源村處理B1在整個生育期都未見雜草,并且水稻返青時間要比處理A1和處理C1早2~3d。田間泥也要比其他2個處理爛,撒了腐稈劑的比沒有撒的,稻草要提早腐爛。湖嶺村處理B2要比處理A2提早2~3d返青,且田中泥爛,未見雜草。處理B2的稻草也比處理A2的先腐爛掉。

2.2各處理對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角源村處理B1的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都是最高的,其次為處理C1;其中處理B1比處理C1有效穗數增加0.30萬穗/hm2,每穗總粒數增加1.1粒,每穗實粒數增加1.3粒,結實率提高了0.3個百分點;處理B1比處理A1有效穗數增加0.4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增加1.4粒,每穗實粒數增加1.8粒,結實率提高0.5個百分點;而處理C1比處理A1有效穗數增加0.1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增加0.3粒,每穗實粒數增加0.5粒,結實率提高0.2個百分點。湖嶺村處理B2比處理A2有效穗數增加1.3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增加1.3粒,每穗實粒數增加1.2粒,結實率提高0.1個百分點。

從表1還可以看出,角源村處理B1的產量最高,折合產量為7477.5kg/hm2,比處理C1增97.5kg/hm2,增幅為1.32%,不明顯;比處理A1增產135kg/hm2,增幅為1.84%,不明顯;處理C1比處理A1增產37.5kg/hm2,增幅為0.51%,不明顯。湖嶺村處理B2比處理A2產量增加220.0kg/hm2,增幅為2.84%,不明顯。

3結論

試驗表明,施用腐稈劑不僅能使水稻提早返青,有效控制田間雜草的生長,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和結實率[4-6];但提高幅度不大。

參考文獻:

[1]謝柱存,何偉松.三種秸稈腐熟菌劑在稻田上的比較試驗[J].廣西農學報,2008,9(6):17-19.

[2]葛秀文,李四斌,羅時明.晚稻秸稈還田腐熟技術在油菜上的應用效果[J].湖北農業科學,2008(6):650-651.

[3]韋目闊,覃相妮,藍飛任,等.稻草還田對水稻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93-95.

[4]韓瑋,聶俊華,李颯.外源纖維素酶在秸稈還田上的應用探析[J].河南農業科學,2005(11):72-75.

[5]張大偉,劉建,王波,等.連續兩年秸稈還田與不同耕作方式對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09(8):53-56.

[6]李春霞,陳阜,王俊忠,等.秸稈還田與耕作方式對土壤酶活性動態變化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06(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