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

時間:2022-05-19 04:17:14

導語: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

摘要: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促使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此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這是因為農業與人們生活聯系相當密切,且其產量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關。自從推廣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后,我國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本文分析了發展有機農業的意義,之后就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進行了探究,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措施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是指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應用有機肥有效滿足農作物對生長的需求,發揮物理作用控制植物病蟲害,有效解決因為過量施用農藥化肥造成的各種問題,進而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給社會提供更多純天然的有機食品,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在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時,環保意識也顯著增強,有機農業必然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1]。

1發展有機農業的意義

1.1提高農民收入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必須嚴格遵循綠色無公害理念,對原有種植技術進行優化,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由于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具有綠色化、高效率、高質量等特點,對人力、物力以及技術方面有較高的需求,因此農民可以通過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切實提高農作物質量,進而增加收入。1.2實現綠色發展目標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關系密切,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發展經濟難免會帶來環境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需要付出一定的財力和物力。傳統農業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施用大量化肥,其成為農產品最主要的污染源,進而造成環境污染。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必須依賴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應用有機肥可以有效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改善耕地質量,提升農產品品質,確保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

2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

2.1科學選擇種植環境

發展有機農業需要特定的種植條件與種植環境,需要有關部門以有機農產品的種植條件需求為基礎,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檢測種植地區的土壤、氣候以及水源,以檢測結果為基礎選擇合理的種植環境,進而有效避免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受化學物質的影響,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

2.2科學選種

種子對有機農業來說很重要,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提高對選種工作的重視程度,科學選種才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可以優先選擇具有較高環境適應能力的種子,且保證其具有較高的抗蟲性與抗病性,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受到病蟲害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作人員做好后期管理工作[2]。

2.3做好播種工作

南北地區無論氣候還是溫度都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很難統一播種時間,要綜合考慮土地情況、天氣狀況等因素,科學選擇特定的播種時間。首先,加強專業技術學習,只有掌握過硬的農業知識才能順利開展種植工作。其次,正確認識種植環節的重要性,認真檢查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以北方地區為例,絕大多數農作物種植基本上都是每年一季,在選種時以生長期較長作物為主,且種植后及時澆水,給干旱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

2.4科學合理施肥

有機農業種植的施肥環節非常重要,選用的肥料應以有機生物菌肥以及各種有機肥料為主,不可施用人工化學合成肥,可應用秸稈、人畜糞便等,應用此類有機肥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給有機農作物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此外,種植農作物之前應以種植地區的土壤情況為基礎進行翻耕并施以底肥,生長過程中適當追肥,科學應用有機肥,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

2.5病蟲害防治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具體防治過程中應以實際情況為基礎,科學施肥,以此促進農作物提高自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有效降低農作物受病蟲害影響的概率,提高農作物質量[3]。生物防治是人們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比如以蟲治蟲。常見物理方法有懸掛黃藍板、燈光誘殺等。若在管理農作物的過程中發現其受病蟲為害,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

3結語

農業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是時展的必然,是時代進步的體現。近年來,我國種植技術逐步提高,有機農業得到發展。但當前形勢下要高效發展有機農業,就必須有效維持生態平衡,逐步完善現有農業種植技術,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存琴.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及措施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8(22):145.

[2]蘇慧俠.淺析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70.

[3]程雪.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研究[J].湖北農機化,2020(7):187.

作者:李愛芳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