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循環農業典型經驗分析
時間:2022-09-10 08:47:39
導語:生態循環農業典型經驗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山東省曲阜市依托畜禽養殖場、農業園區等,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逐步形成了“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對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村容整潔,實現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循環農業良性循環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山東省曲阜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把減少農業污染、發展生態農業作為建設的重點,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作為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生態環保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緊緊圍繞以沼氣為紐帶的“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建設,在養殖場能源生態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研究制定規劃,落實政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1主要做法
1.1積極推廣秸稈反應堆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2013~2014年曲阜市實施完成了山東省農業廳下達的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范縣項目。一是實施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推廣項目。在息陬鎮小峪村泰和基地和石門山鎮大廟村森藍基地推廣實施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二是在時莊街道民生姜專業合作社和陵城鎮圣豐林果種植園兩個基地推廣實施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項目。三是推廣實施雙降解地膜應用技術。通過示范縣項目實施,提高了曲阜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了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015年實施完成了濟寧市級美麗鄉村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項目。安裝粘蟲板3300張、太陽能仿古路燈160盞、太陽能照明殺蟲一體燈49盞。實現了生態節能環保和美麗鄉村示范區美化亮化建設。1.2積極推廣“一池三改”和生態施肥技術。2016年以來,曲阜市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作為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生態環保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緊緊圍繞以沼氣為紐帶的“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建設和養殖場能源生態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生態文明村建設等,研究制定規劃,落實政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曲阜市農作物秸稈利用率、人畜糞便利用率有了較大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化肥使用量減少30%,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18年曲阜市12個鎮街205個村先后實施了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農村沼氣入戶達到3.2萬戶,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320處,大型沼氣工程1處,沼氣服務網點53處,沼氣區域服務站2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12處。曲阜全面推廣安全高效低毒農藥和生態施肥等生態技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等技術,減少化肥投入。同時,積極宣傳國家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政策,加強農業環境調查和監測,積極爭取資金對污染產地進行改造治理。積極引進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成果,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
2配套體系
2.1技術體系。一是建有大中型畜禽養殖場,保證充足的原料。二是建有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或大型沼氣工程。配套建設沼液存儲池、沼液稀釋池,鋪設田間沼液輸送管道,配置沼液運輸車等設備,推行“沼氣池→機械運輸→田間貯存”“稀釋→管道輸送”的生態循環模式。三是附近建有規模化農業種植園區、村莊和有機肥加工廠,能夠實現“三沼”的綜合利用。2.2工作體系2.1.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組織機構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山東省、濟寧市關于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2014年曲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曲阜市政協主席和曲阜市委副書記任指揮長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指揮部,曲阜市農業局負責組織開展農村“一池三改”推進工作。2016年以來為大力加強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曲阜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任指揮長的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曲阜市農業局,負責全市的秸稈禁燒督導檢查工作。2.1.2加大推廣和宣傳力度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各類新聞媒體及時報道推廣沼液沼渣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措施,加強對農村沼氣建設知識和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的普及,通過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積極推廣沼氣基礎知識、沼氣池建設和管理、沼氣綜合利用等知識技術。2.3政策體系。2.3.1強化政府引導,樹立發展導向。曲阜市委、市政府以政策為引領,加快沼氣池建設,自2011年以來,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意見,為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工程、全面提升曲阜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水平、促進生態農業發展樹立了鮮明的導向。2.3.2完善服務體系,加大資金投入通過農村沼。氣服務網點建設,提升服務質量,促進“三沼”的綜合利用。在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等各級扶持資金項目的同時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農業園區生產經營主體投入項目建設,不斷整合增加建設資金投入,促進“畜—沼—菜”“畜—沼—果”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的完善和發展。
3推廣情況
3.1推廣區域和面積。2016年以來,曲阜市積極響應國家農村能源政策,申請項目資金支持,大力發展戶用沼氣、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以及大型沼氣工程建設,宣傳推廣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初步形成了“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曲阜市已有11個鎮街推廣實行該技術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廣蔬菜、林果種植面積5萬畝以上。3.2模式效益以曲阜市好友農牧有限公司大型沼氣生態循環基地為例。該基地依托曲阜市富民生姜合作社5000畝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好友農牧有限公司,建設1000m3大型沼氣工程,目前項目正常運轉。3.2.1經濟效益。通過“三沼”的綜合利用,預計年產沼氣可達30萬m3,沼氣價格按1.5元/m3計算,年獲經濟效益45萬元;年產沼渣沼液肥1.5萬t,按10元/t計算,年產值15萬元。同時,沼渣沼液的施用,使富民生姜合作社生產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增值達50萬元。3.2.2社會效益。通過采取“畜—沼—菜”“畜—沼—果”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對綜合利用農業生物質資源,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生態循環農業基地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資源節約,減輕面源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3.2.3生態效益。通過該大型沼氣工程,把曲阜市好友農牧有限公司、曲阜市富民生姜合作社、山東綠賽肥業有限公司有機結合在一起,好友農牧有限公司大型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用于生產沼氣,供應附近村莊530戶家庭使用,沼渣被山東綠賽肥業利用生產有機肥,沼液被曲阜市富民生姜合作社的生姜等種植基地直接利用。從而集成推廣了農業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等技術,形成了“畜牧養殖糞便—沼氣戶用—沼渣生產有機肥—沼液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良性循環。
作者:孔維祎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
- 上一篇:農業經濟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休閑生態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