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空間分異探究
時間:2022-09-15 10:26:47
導語:生態環境空間分異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區概況
云南省轄16個州市,其中8個民族自治州,共129個縣市,總面積39.41萬km2,約占全國4.11%,其中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4%以上。2014年總人口4687萬人,約占全國3.45%,國內生產總值11720.91億元。云南地處中國第二大林區,是維護中國整體生態環境穩定的重要地區,該地區森林多分布于江河水系的發源地和上中游流域,其森林的數量、質量及分布與流域局部地區乃至整個流域生態環境關系十分密切;同時,這些森林集中分布區還是云南主要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最后棲息地。而作為西南山區的典型代表,伴隨山區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支撐能力發生著顯著變化,生態環境基礎惡化趨勢的調控難度加劇,未來前景不容樂觀。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作為地處中國西南部大江大河源地的云南省更應把生態環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因此,云南省生態環境維護功能、社會價值遠遠大于本身的經濟價值,環境保護與開發必須從整個流域甚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通盤考慮。
2數據來源及方法構建
2.1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云南省2013年環境狀況公報》、《云南省自然保護區名錄2013》、《云南減災年鑒2013》、《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13》等。
2.2方法構建
生態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主體,其他生命物體和非生命物質被視為環境要素(如地形、氣候、土壤、植被等)所組成的綜合體。生態環境傳統單要素評價方法更側重分析單一要素的時空分布特征,而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下,生態環境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特征,生態環境基礎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愈加明顯,結合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研究力圖克服傳統傳統單要素的局限,創新性的構建多要素綜合評價方法,注重強調生態環境基礎內部的系統平衡與外部的協調可能。
3評價結果
3.1環境容量中等
以云南各州市河流斷面中COD、NH3-N兩者入河剩余量的最小值為依據的研究結果表明:云南省生態環境容量中等,12個地州市處于中等到較大的等級,運用Arcview數據自然分級的研究結果顯示云南水環境容量可分為5級。
3.2生態環境較脆弱
脆弱度越大生態環境越脆弱系統穩定性越差;脆弱度越小生態環境越脆弱程度越低,構建云南省生態環境脆弱性指標體系(表2)。研究結果表明:云南省生態較脆弱,并分為4個等級,其中12個地州市處于中等脆弱及以上。
3.3生態環境較重要
生態重要性是省級劃分禁止開發區的依據,云南省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共157個,總面積28253km2,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4%;其中國家級20個,省級38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面積21260.21km2,生態環境較重要。GIS的SpatialAnalyst模塊生成各柵格的區域生態環境重要性評價圖,結果表明:云南省16個地州市的生態環境重要程度分為4個等級,其中12個地州處于中等以上重要性。重要性較低區面積約10.3萬km2,約占總面積26.5%。重要性中等區面積約11.4萬km2,約占29.2%。重要性較高區面積約9.3萬km2,約占23.84%。重要性最高區面積約7.54萬km2,約占19.3%。
3.4自然災害頻發
結合云南省自然災害基礎數據,構建自然災害要素危險性評價體系,如表5所示。運用格雷厄姆法自然災害評價結果表明:云南省屬于自然災害頻發區,16個地州市災害危害程度可分為3個等級:(1)災害極危險區:東川,面積1858.79km2,約占總面積0.48%。東川地處小江斷裂帶上,地震活動相對頻繁,地表地質破碎度高,屬少雨地帶,長年采礦導致東川的生態嚴重退化,恢復成本極高。(2)災害危險區:耿馬、彌渡、姚安和魯甸,面積8730km2,約占2.24%。耿馬和彌渡發生地震災害和滑坡泥石流;姚安和魯甸近年地震災害較明顯。(3)災害一般危險區:玉溪、楚雄、昭通、紅河、普洱、保山、臨滄和德宏、大理、麗江和迪慶部分地區,面積142397km2,約占36.51%。昭通存在地震和泥石流;紅河滑坡泥石流較多見;滇西地區存在地震災害。
3.5生態環境空間分異明顯
從表6云南省各地州生態環境質量綜合得分可知,綜合值測算法結果將云南省生態環境分為綜合平衡區、效率主導區和環境主導區。綜合平衡區:保山、西雙版納、曲靖、怒江、普洱和臨滄。這些地區自然地理環境良好,生態效益與環境質量水平相對平衡。怒江、普洱和臨滄水環境容量大于6500t/a,水資源豐富,水環境容量較大;保山和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較豐富度較高,地表植被穩定程度較高,生態極重要區域比例分別為21.04%、13.62%,屬于生態重要性最高區域;曲靖生態輕度脆弱,生態環境抵抗能力較好。效率主導區:分布在滇中城市群昆明、玉溪和楚雄,該類型區經濟最發達,資源利用效率高,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人文環境較好,生態效益高于環境質量水平,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昆明、玉溪和楚雄生態均輕度脆弱,抵抗外界干擾能力強,較快發展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導致環境質量落后,楚雄(3071.41t/a)和玉溪(2098.38t/a)水環境容量較小,昆明滇池流域水環境容量亮紅燈,保持生態效益的同時積極改善環境質量,是昆明、玉溪和楚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環境主導區: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質量,可持續發展以環境質量為主,自然資源利用率不高,生態效益較低,主要包括文山、德宏、麗江、迪慶、紅河、大理和昭通。這些地區的萬元GDP能耗不高,第二產業比重較低,第一、三產業比重大,人均GDP較低,生態資源利用率不足;這些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較多,生態環境較重要,其水環境容量均大于3500t/a,而生態屬中度以上脆弱,植被恢復難度大(圖6)。從生態環境整體視角看,云南省的生態環境基礎相對良好,但因山區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性,部分區域生態環境面臨著挑戰;從空間上看,以環境容量、生態環境脆弱性、生態環境重要性及自然災害危害性4個指標評價,存在著明顯的空間差異性,滇西北、西南地區相對較好,滇東北、滇中地區相對薄弱。
4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對策
4.1深度挖潛,提高環境主導區生態效益
環境主導區通過認真實施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剛要,建設完善植被覆蓋度動態監測網絡,嚴格落實林地保有量,持續推進育林育草工作,科學開發地上地下空間等手段,深度挖潛土地利用潛力,提高地表植被覆蓋度。同時,文山、德宏、麗江、迪慶、紅河、大理和昭通通過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加生態資源利用率,逐步提高生態效益水平。
4.2生態設計,提升綜合平衡區環境質量
綜合平衡區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出發,設計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曲靖積極發展輕工業和服務業,預防高耗能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隱患;保山、西雙版納、怒江、普洱和臨滄認真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積極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試點。強調綜合平衡區開發與保護并行,提升環境質量和容量。
4.3改變路徑,加強效率主導區改革轉型
效率主導區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依賴路徑明顯,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阻礙了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昆明、玉溪和楚雄通過“強改革”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突破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改變傳統的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轉變生產方式來推動經濟轉型,實現“強投資”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向“強改革”轉變。
4.4法制建設,加快依法治省依法治生態
綜合平衡區、效率主導區和環境主導區都要深入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力推進各區依法治生態,堅持環境為先發展,加強生態環境法制宣傳力度,為保護生態環境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發揮基層環保部門的監察功能,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
5結論與討論
運用生態學的相關原理,針對生態環境側重單要素研究的現狀,從系統論視角構建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方法,從省域尺度出發,探究云南省生態環境及空間分異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以期為云南省生態文明空間建設提供一種理論視角和實踐依據。研究發現:云南省環境容量中等,生態環境較脆弱,生態環境重要性較高,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空間分異明顯,可分為綜合平衡區、效率主導區、環境主導區3個功能區。生態環境作為一個熱門研究領域,綜合性和系統性特征顯著,不可否認作為探索性研究所構建的生態環境綜合評價體系具有區域特征,未來針對不同的研究空間,對指標的篩選應有側重。
作者:王大力 吳映梅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 上一篇:血防系統“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實施方案
- 下一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