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生態文明建設四大障礙
時間:2022-08-28 09:16:35
導語:破解新生態文明建設四大障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障礙
指出:“各級領導層面必須從這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的深度,去認識保護生態環境和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這種上下的共同認識是實現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大多數人對待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卻恰恰還缺乏這種高度的認識,就更談不上保護了,甚至有些人為了眼前利益,還在無時無刻的在破壞著生態環境;對領導層面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認識,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不少層面的領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綠色發展,之所以重視不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錯誤政績觀的影響,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顯績,造成生態環境長期為經濟發展讓路的情況”。可見許多領導層面還沒有把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綠色發展問題放在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高度去對待、去認識,甚至只是局限在紙面上和口頭上,還遠遠沒有對事關自己“政績”的每年農業增產百分之多少那么關注,所以還沒有對保護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真抓實干的那種措施。這種上下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上的認識不足,便是影響當前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綠色農業的首要障礙。
2要解決農業生產體制上的障礙
深刻的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真正能貫徹這種理念,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生產體制作為保障的基礎。發達國家農業生產多是集約化大型農場的生產體制,他們非常重視新技術的更新采用,不惜重金主動接受先進的生產技術,視引進先進技術是他們農場發展的必要保證,所以任何一項先進技術在他們那里都可以得到很快的推廣應用。但是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們是地少人多,所以,目前農業主要的生產體制仍是以一家一戶個體為主的生產模式,不僅由于受文化水平的影響,對待新思想、新技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導致各家各戶的生產水平差異太大,而且生產隨意性也太,與發達國家集約化大型農場對先進技術的接收的最大不同往往是被動的,尤其是缺少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意識,污染環境的化肥農藥仍在超量使用。很難用綠色發展的模式去約束廣大農民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水平,這種生產體制便是我們國家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綠色農業另一個重要的障礙。
3要解決統籌兼顧、整體施策的障礙
生態環境系統是一個復雜龐大、各元素相互交織的整體系統,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山水林田湖草更是生命共同體,要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只有打通彼此間的“關節”與“經脈”,通盤考慮、整體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綠色發展必須每個生產環節都是“真槍實彈”的綠色生態技術在共同發揮作用,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也不行。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我們科技水平發展的滯后和對保護生態環境及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不足,導致對保護生態環境及綠色發展的技術貯備遠遠不夠,還不具備全面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先進技術。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往往是各自為戰,他們所使用的一些技術措施,很少去考慮對其它部門的影響,甚至以鄰為壑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比如,農田大量施用含有2,4D丁酯的除草劑,已經對森林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就急需全社會的統籌兼顧、整體施策。這是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綠色農業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
4要解決檢測水平的障礙
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就必須有設備完善的監測機構和先進的檢測程序和標準,實施全方位的監督檢測。發達國家的大型集約化農場,他們自己就非常重視產品的安全質量標準的檢測,因為一旦產品檢測不合格,損失將是非常巨大的。國家設置了相應的監測機構,也有各種檢測的行業標準。但是監測機構對分散在各地,數以億計的一家一戶的生產單元生產的農產品,卻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和檢測。而我們數以億計的個體經營者,大多根本就沒有保護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的生產理念,監測機構又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非綠色農產品從各個途徑、渠道大量涌入市場,保護生態環境和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
5小結
正如指出的那樣,我們之所以對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舉步維艱,主要是我們的一些領導還沒有從思想上真正理解到“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的內涵,“還沒有擺脫受錯誤政績觀影響,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顯績,造成生態環境長期為經濟發展讓路的思想”的影響,這才是導致我們對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舉步維艱的最主要的重要原因。陜西破壞秦嶺自然保護區修建高檔別墅群一案就是一個典型。為此,要想真正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把國家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的國策落到實處,我們就更需:用最嚴格的制度來保護生態環境,更要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制定嚴格的督察制度,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因此,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保護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所以,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真正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要全面落實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認真貫徹的“六大原則”,破除以上提出的四大障礙,才能達到“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婧娟.關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5):158.
[2]張興林.甘肅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現狀及對策[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9(2):59~61.
[3]張鐘芳.基于林業生態保護下的林業經濟發展淺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5(16):54.
[4]周立志.淺談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6):74.
[5]彭守林,熊育林.對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分析[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6(3):141.
作者:許健健 單位:岫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生態文明體系科學內涵與時代意義
- 下一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