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建設發展現狀與建議
時間:2022-10-18 03:20:04
導語:生態養殖建設發展現狀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建設內容和實現目標來說,生態養殖建設要達到“六化”,即:養殖設施標準化、環境生態化、飼料微生物化、產品有機化、糞污資源化和投入品無害化,實現符合現代畜牧業的規模、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要求[2]。
2生態養殖建設發展現狀
2.1武鳴區養殖概況。武鳴區作為南寧市面積最大的城區,位于廣西中南部,是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和首府南寧市重點打造的衛星城,是廣西畜牧業十強縣和國家生豬調出大縣。2018年全城區出欄肉豬144.86萬頭、家禽2698.02萬只,出欄大牲畜3.58萬頭、山羊5.42萬只,年肉類總產量16.58萬噸;年末存欄生豬90.21萬頭,其中能繁母豬12.35萬頭,家禽1027.21萬只,大牲畜12.35萬頭,山羊5.94萬只。年出欄500頭以上豬場有229個,出欄10000只以上禽場有176個,主要分布在城廂、雙橋、陸斡、羅波、府城、甘圩等6個鄉鎮,生豬養殖量約占全城區55%,家禽占60%以上[3]。2.2生態養殖建設模式與特點。2.2.1“扶持+”模式促進養殖設施標準化。養殖設施是畜禽養殖的根基,與能否高效可持續生產有直接關系。該城區高度重視養殖基礎設施。一方面出臺《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劃定工作實施方案》,大力整治禁養區內養殖場,關停取締沿河近村等禁養區內的規模養殖場243個,規范養殖生產行為,促進依法養殖;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充分利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出臺生態養殖建設補助相關方案,采取“扶持+”模式,吸引帶動廣大養殖場按照生態養殖認證要求加強自身養殖設施的改造新建,對改造后取得3星級~5星級生態養殖認證的養殖場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的對應資金補助,共補助100個場,補助資金371萬元;同時該城區還實施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投入補助資金3999.17萬元扶持383家養殖場改造擴建沼氣池9078m3、化糞池29757m3、儲糞房19822m3、異位發酵床2190m3、運動場1400㎡、輸糞管道43724m等養殖設施[4],為糞污資源化利用深入開展鋪墊基礎。2.2.2“微生物+”模式促進養殖環境生態化、飼料微生物化、產品有機化。依托技術推廣站、鄉鎮獸醫站等技術力量強化對養殖場前沿技術應用的指導,大力推廣“微生物+”養殖模式,強化養殖場在生產過程中增加益生菌等微生物產品的使用,重點在三個環節上使用,一是飼喂環節,要求養殖場在喂養飼料中添加復合益生菌,目的是通過飼喂方式改善畜禽腸道功能與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畜禽糞便臭味,減少抗生素等化學藥物使用,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養殖效益。二是環境環節,要求養殖場在場地與欄舍消毒方面使用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劑,所起作用是減少或代替化學消毒劑的使用,降低場欄臭味,從而減少化學藥品及養殖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三是糞污環節,要求養殖場通過使用污水生物處理劑與糞便高溫菌發酵劑,對養殖糞便污水進行發酵與凈化處理,降低糞便臭味及養殖污染,同時發酵后的糞便作為天然有機肥加以還田使用,提高種養效益。通過推廣引導,目前絕大部分養殖場均采用“微生物+”養殖模式,形成生態養殖良性循環,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2.2.3“合作+”模式促進養殖糞污資源化。武鳴區充分利用市場化運作機制,以肥料化、能源化為主要處理利用方向,引入建設2家沼氣發電能源公司與15家有機肥生產基地,并成立15家糞污處理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紐帶,建立“加工廠+合作社+養殖戶”的“合作+”模式,采用“集中處理、分散使用”的方式深入推進養殖糞污資源化加工利用,形成“養-肥-種”等種養結合一條龍生態農業循環發展。糞污處理工藝:將糞污固液分離,固體部分生產有機肥市場利用;液體部分進行厭氧消化,用于沼氣發電或集中供氣,沼液有機肥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就近施用于瓜果蔬菜園[5]。2.2.4“檔案+”模式促進養殖投入品無害化。該城區深入落實“檔案+”管理模式,一是實施網絡備案。落實專人負責,將城區內規模養殖場均備案在直聯直報信息平臺上[6],每個養殖場的基本信息(負責人、聯系電話、場址、規模等)可隨查隨見,且以月為單位,每月均對新增養殖情況及數量變動等數據進行實時更新,以時刻掌握全城區養殖動態。二是建立養殖檔案記錄,要求所有養殖場必須建立養殖投入品使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防疫、消毒、銷售等生產檔案記錄,同時強化生產環節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養殖場飼料、獸藥、添加劑等投入品和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情況,嚴禁養殖場使用過期、不符合乃至違禁產品,一經發現立即查處,嚴控違規行為,確保養殖投入品安全無毒。2.3取得的主要成效該城區通過采取一系列的綜合方式措施,目前已獲得生態養殖認證場100個,其中三星34個、四星61個、五星5個,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87.03%,養殖糞污資源綜合利用率達78.02%[7],取得良好成效。一是開展生態養殖建設,養殖場的配套設施得以全面提升與完善,畜禽糞污得以有效貯存治理,不僅可以杜絕直排、外排造成的污染,而且為參與第三方(加工廠)糞污集中處理的合作方式創造便利條件與基礎,實現畜禽糞污的有效加工利用,成功解決養殖污染難題,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現狀。二是生態養殖是清潔養殖進一步延伸,不僅要求場地欄舍整齊、整潔、衛生,而且養殖全程增加益生菌等微生物的投入,更替抗生素等化學合成藥品制劑的使用,有效推動畜禽產品從“量”到“質”跨越轉變,大幅提高養殖產品的質量安全。
3存在的問題
3.1養殖企業綜合素質較低,思想意識落后,技術水平、養殖能力均有待提高。3.2早前缺乏規劃,準入門檻低,大多老舊養殖場建設結構凌亂,防疫條件較差,設施設備不足,與生態養殖建設要求相差甚遠,后期改造難度較大。3.3畜禽養殖糞污產量多,治理困難,隨著國家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各地養殖政策逐漸收緊,養殖用地難的問題日益突出。3.4生態養殖建設投入成本高,主要表現在:一是配套設施改造費用大,從該城區來看,養殖場場均補助改造資金超過10萬元,加上企業自籌自支部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二是持續投入多,生態養殖離不開益生菌的使用,縱然益生菌作用不小、效果明顯,但在市場不景氣之時,養殖企業還是很不情愿或舍不得增加這方面的開支。
4對策與建議
4.1“養殖出效益,技術是先鋒”。加強政策宣傳,著重宣傳《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生態養殖的重要性與關鍵點,以提高養殖企業對生態養殖的認知和環保意識,促進養殖模式升級轉型。其次要強化技術指導,在使用“微生物+”的基礎上指導養戶采用雨污分離、干濕分離、干清糞等生產工藝,以減少畜禽糞污的源頭產量。同時推廣機械化養殖,增加自動投料、自動刮糞、糞便干濕分離機等機械設備的投入應用,不僅可以約省人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極大緩解和減輕養殖企業的治污壓力。4.2建立健全養殖檔案。這對于實現畜禽產品可追溯管理、保障產品安全起重要作用。應加強縱深管理,在強化養殖環節日常監督的基礎上,加大產地檢疫查驗力度,重點檢查養殖檔案、免疫標識的記錄填寫,對檔案建立不到位、填寫不規范的一律不予檢疫出證,做到“檢檔結合、以檢促檔”,以解決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可查可溯的最后一道屏障。4.3“船大不怕水深”。龍頭企業、示范基地具備“資金充足、技術雄厚、銷售門路廣、抗壓能力強”等特點,應以產業化、集團化發展作為畜牧業的重點培育方向,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優勢,采取“公司+基地+養戶”運作模式,強力帶動生態養殖建設的發展。4.4解決“用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制約著畜牧業生產發展,各級農業部門應主動對接國土(自然資源)部門,切實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20號)文件精神,立足產業發展,結合環保需要,長遠規劃、合理布局,徹底解決養殖用地難題,保障畜牧業長足發展空間;同時生態養殖離不開現代欄舍,應加強畜禽欄舍的建設管理,根據生態養殖和生產規模要求,統一設計符合當地生態養殖模式的多樣化現代欄舍,并從新增或改造養殖場入手,要求養殖企業嚴格按照設計樣式進行建設,以解決養殖場分布零亂不堪、養殖條件參差不齊、養殖設施配套不足的問題,實現養殖設施標準化建設一步到位的目標。4.5養殖污染治理好壞是生態養殖建設成敗的關鍵。農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應協同配合,加強信息共享、執法同步,開展聯合執法、合力整治,倒逼養殖企業自覺做好畜禽糞污處理,主動配合生態養殖建設,以推動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孫永政.在廣西考察時重要講話[EB/OL].北京:央廣網.2017-04-21.
[2]廣西自治區辦公廳.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Z].桂政辦發(2016)175號.廣西:廣西自治區辦公廳,2016.
[3]武鳴區統計局,農業農村局.畜牧業生產情況年報[Z].廣西南寧:武鳴區農業農村局,2019.
[4-5]武鳴區人民政府.南寧市武鳴區2018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實施方案[Z].廣西南寧:武鳴區人民政府,2018:28-36.
[6]廣西自治區辦公室.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備案管理辦法[Z].桂政辦發[2007]124號.廣西:廣西自治區辦公廳.2007-10-09.
[7]武鳴區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平臺[Z].廣西南寧:武鳴畜牧站,2018.
作者:陸珊英 曾令日 單位:南寧市武鳴區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禽養殖的運用
- 下一篇:畜禽養殖模式變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