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

時間:2022-01-08 11:12:58

導語:鄉村振興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這不僅解決了大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政策對畢業生的吸引力開始降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逐漸進入了瓶頸期,新農村建設也開始缺乏專業性的人才隊伍,在這種形勢下,鄉村振興戰略應運而生。鄉村振興戰略致力于打造一支強大的新農村建設人才隊伍,以戰略目標為基礎,通過社會多方的合作,克服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整合并且完善相關機制,以推動高校畢業生順利地服務新農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保障。

一、鄉村振興戰略簡介

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概念。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被視為推動農村深層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二、高校畢業生服務新農村建設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少著眼于培養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的服務意識,不僅高校對服務“三農”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視度不夠,學生也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二)投入不夠。在這種形勢下,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而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各部門對于服務“三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支持,這就極易導致很多農業項目中途夭折,一些高校畢業生的創意得不到支持,沒有辦法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三)體系不全。目前很多高校在農業建設方面服務體系不健全,不僅制度不夠完善,而且缺錢、缺人,導致很多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較低,即使轉化成功也難以得到推廣。加上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體系建設不健全的情況,嚴重制約了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新農村建設也隨之受到阻礙。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畢業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一)轉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加強其對農業發展的認識。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年一代的高校畢業生,只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才能快速發展,民族才會有希望。所以高校畢業生要提高對農業建設問題的認知,強化自身服務新農村的觀念。政府也需要在各個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障,將高校的科研項目與農業經濟發展相結合,提升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二)建立服務新農村的長效機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新農村服務機制,打造地方特色農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決策系統,鼓勵教師和學生在了解“三農”的基礎上深入新農村建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理論知識的研究。其次,要配合當地政府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工作,組建推廣農業科技的畢業生技術隊伍,不斷提高畢業生的農業知識和技術水平,幫助農民創收。最后,要改進人才的培養方法,以增強畢業生的基層適應能力,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建功立業,實現自我價值。(三)及時調整相應的政策,完善新農村建設的服務體系。完善相應的政策,將基層政策細化處理并且落到實處,減少一些含糊詞語的存在,以待遇為杠桿撬動政策延續,提升高校畢業生服務農業的待遇,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保障。除此之外,還需要對一系列政策進行優化,正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四、結語

在現代農業發展環境下,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基層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成長的機會,也為畢業生創業提供了一個開闊的平臺。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基層就業政策,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也多方位地保障了農村人才的穩定性,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注入強有力的力量。

作者:姜健偉 單位:秦皇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