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對校園的影響

時間:2022-12-06 08:57:40

導語:計算機對校園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對校園的影響

一、教育方式不斷創新

計算機促進了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打破常規,勇于突破,也成為教育發展的追求。“在教育中,重要的是我們學習到了什么、我們想學到什么、我們想學習的原因,而不是信息的載體(如書本、電視、計算機)。”(見《第四次浪潮》第304頁)因此,我們并不認為計算機本身有什么特別的魔力,我們更應注意計算機是如何改變教育內部要素與外部環境,進而引起教育方式不斷創新的。主體性教育廣泛推行。多少年來,中國教育呈現明顯的“灌輸”特征,計算機介人教育領域之后,“教師中心說”發生了動搖,老師與學生往往會擁有共同的信息資源,因而,單純傳遞信息、揭示結論的教育已經難以適應時代要求,也難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學生更強烈地要求以學習主體的角色參與學習活動,參與自身的發展。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學生們完全可以借助一系列軟件去獲得知識,并且通過自學,,達到應有的教學要求。教師也必須從“中心”、“權威”的位置上走下來,進行一番痛苦的“角色轉換”,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與組織者,而不再成為“信息”的者與傳授者。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的活動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主體性得到了弘揚,這對加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大有益處的,“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這一想法終于得到實踐的證明。個別化教育逐步實施。計算機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網上學校”的建立以及多媒體軟件的不斷開發,使得人機對話成為可能,于是在班級授課制環境上難以實現的學習方式逐步成為現實。教育注重學生個體的參與,教育更多地對個體予以關注,這是一大進步,也可以說是對“私塾"模式的“否定之否定”,體現了一種“新質”的生成與發展。

群體教育的高效率與個體培養的人本化,預示著現代教育的走向與趨勢,當然這一進程還充滿著種種矛盾與困難,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開放式教育正在構建。傳統教育以封閉為特征,強調教師中心,學生中心,書本中心,學生更多地處于“接受”狀態,只要記住現成的結論即可。而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是信息社會,知識“折舊”速率大大加快’因而,學習基礎知識與接受最新信息應該兼顧,只學教材是不夠的。于是,教育應當構建一種開放的體系,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教育內容、教育過程、教育方法都呈現開放性,信息的集約、交互與轉換,成為教育過程的重要環節,開放性教育將逐步取代封閉式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現代學校以計算機應用為特征,當然并不僅指兒件“硬件”,更為關鍵的還在于教育要素的質變,因此,要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自覺改革教育,實現教育方式的創新。

二、運作系統趨向高效

學校現代化對學校運作系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簡明、高效,是現代學校運作的基本要求,當然這也是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與幫助的。計算機的應用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整個學校的運作節奏與密度大為增加,特別是校園網絡的建立,從前以會議為主要載體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淘汰,各位員工可以隨意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享用信息的頻率大大提高。學校管理的固定程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生動的、多樣化的管理局面,效率當然也大大提高。計算機的應用加速了辦學民主化進程。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領導、員工、老師、學生都能享有同等的信息享用權利,打破了信息壟斷的局面。

正因為如此,辦學過程的決策、執行、檢查、評定等環節,有可能吸納更多人士的參與,民主辦學的條件更為充分C計算機的應用推進了辦學開放。學校與社會各界將產生前所未有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跨越時空,呈現出廣泛性與全面性,辦學者能夠在一個更為寬廣的背景下自由馳騁,表現出極大的自主性。辦學將走出封閉的“小圈子”走向新的天地。在信息的集散與能量的交匯中,學校將有可能獲得超常規的發展。在我們竭力贊美計算機的偉大力量與劃時代功績時候,不要忘記它仍是一柄“雙刃的劍”。在創造價值的背后也有著極其陰暗一面,在個性張揚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人生“物化”悲哀……學校教育應該超越時代,早早構思未來,那么計算機將給校園帶來什么”也許是一個長久的話題,本文愿成為“問路之石”,以引起更多的討論。

作者:田英奇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