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鋼琴教學中的計算機技術
時間:2022-12-06 08:58:52
導語:試議鋼琴教學中的計算機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擬從鋼琴教學的復因為巴赫的樂譜從來就不寫任何速度術語和表情記號,所以這首曲子究竟該彈多快,全憑演奏者的理解了。但是我們通過對比分析,巴赫不會要求自己九歲的兒子稚嫩的手指彈得如車爾尼般快,所以可以建議學生練習時可用=60-80的速度。再次播放《C大調二部創意曲》的mp3,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分析作品的結構,找出主題。師生交流后,教師可將事先打好的結構圖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系統中的投影儀呈示出來,主題、對題的位置一目了然,然后要求學生按照分聲部,分手等方式進行練習,在這個環節中可以使用計算機音樂制作軟件進行分軌錄音,可先將左、右手分兩軌錄入,再分聲部錄入一遍,這種做法在三聲部及更多聲部的教學、練習中使用效果更為明顯。
接觸作品的初期可以只單手、單聲部彈奏,另一只手、另外的聲部播放錄音的方式配合練習,這樣有助于一開始就建立學生正確的聲部概念,以及對多個聲部音樂走向的把握。分步錄音、實時錄音可幫助學生對各聲部進行解剖了解;循環放音可以對任何一段落進行無數次反復,達到分手練習的最佳效果;控制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安排設計任何聲部的強弱對比、音色對比、形成對樂曲音響上的立體感覺……課后的作業除了熟練該曲,還可要求學生從網絡上搜索關于這個作品的教學視頻,將學習延伸到45分鐘以外。鋼琴伴奏曲教學包括聲樂伴奏和器樂伴奏,同時又有正譜伴奏和即興伴奏之分,以下所述內容以在聲樂即興伴奏教學中應用計算機技術為主。
即興伴奏的學習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鋼琴基礎,掌握相關的和聲、樂理、視唱練耳、曲式分析等學科知識,并最終習得將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運用,快速地在鍵盤上彈奏出來的能力,但傳統的即興伴奏課往往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講授編配和弦等理論知識多過具體的操作訓練教學效果不理想,這種情況為教學環境所制約的結果。這一情況在由數碼鋼琴與計算機充分結合的智能鋼琴教室里可以得到改善。以法國兒歌《閃爍的小星星》的學習為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教師在課前制作好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課件,并通過計算機和投影儀展示給學生。教師點擊鼠標就能把授課內容按順序投影到屏幕上,而《閃爍的小星星》的譜例,也可利用打譜軟件打出,同時通過MIDI同步演示出來。這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更避免了教師既講又彈、既抄又寫的身兼數職、顧此失彼的現象發生。同時培養了學生聆聽的習慣,增強了學生對聲音、色彩的記憶力,教學效果更直觀、具體、形象,教學過程緊湊。
2.教師可將只編配了第一句和弦的譜例通過投影儀展示給學生,邊彈奏邊標記出編配的和弦,并對和弦的連接規則進行講解,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將下半句自行編配出來,并在課堂上嘗試彈奏從聽覺的角度來鑒別編配是否合理;另外可以請一組同學彈奏旋律部分,一組同學用指定織體為其配奏,在這期間教師可以通過主操控臺隨機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確定教學的下一步開展。
3.不同角色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鋼琴演奏,是技術艱深、實踐性很強的表演藝術,它的教學不可能完全采用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而更多的技術課題必須以面授的形式進行。因此,盡管我們嘗試著開發新型的教學模式,彌補傳統教學之不足,計算機技術與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結合所顯示的優勢難以替代傳統技能課教學,因此本文始終將計算機技術與鋼琴教學的結合定義在“輔助教學的手段”。計算機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雖然還未能在各階段的鋼琴教學中實現,但它已成為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教師和學生將會以更自然的方式接受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它將成為各個階段鋼琴教學便捷與實用的工具。
作者:韓莎單位:湖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對校園的影響
- 下一篇:關于機關文化建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