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28 08:49:24
導語: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在教學中有效地實現師生的多重交互分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MOOC課程建設下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設計,就有良好的交互性及開放性,能夠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的創新,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習自主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值得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師生多重交互分享;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
微課是將微型教學視頻作為主體,同時還和相關配套資源相結合,比如微課件、微教案以及微點評等等,從而構建出一個開放性的靈活教學平臺。在教學應用中主要也就是在網絡平臺學習基礎上,提高教學目的明確性以及教學內容實用性。另外在移動網絡發展進程中,也進一步促進了微課的發展及應用。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構建微課教學系統,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開放性及靈活性,實現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多重交互分享,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
1計算機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系統設計
1.1微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由于微課內容簡短,容量小,其使用范圍不受時間和空間條件的限制,具有更為廣泛的使用基礎。微課視頻,教師在視頻制作的過程中需要講解具體知識,并將課下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便會在與教師和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知識的內化。微課教學設計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1.2微課教學案例設計。從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現狀來看,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基礎性課程理論性較強,而實務性課程實踐性較強,這些都增加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難度,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會結合一些實際案例來講,但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講,在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加之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很難兼顧到實際這些教學因素,多是按照傳統教學標準展開教學活動,將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作為課程教學的重點,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微課教學設計需要依照課堂教學難點和重點,錄制微課,其中主要包括有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方式以及課后總結等,從而為學生碎片時間的學習提供條件,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應用微課進一步鞏固課堂學習難點和重點。以廣域網分組轉發機制為例,在其微課教學設計中具體如表1所示。1.3系統功能設計。在微課教學系統設計中可以積極應用MOOC理念,在MOOC理念優勢的應用基礎上,實現微課教學系統設計。微課教學系統設計功能主要為:在線學習、學習答疑、資源管理、學習評價以及用戶管理等,同時也需要能夠依照用戶差異,在知識教授過程中積極采用多元化課堂教學方式。在計算機網絡微課教學設計中,系統功能則主要包括有:課程資源中心、在線測試、論壇、作業管理以及后臺管理。具體功能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圖中的課程資源中心則為微課教學系統的中心,主要功能是課件、課程大綱、項目庫以及實驗指導書等等,能夠為廣大用戶資源查詢、資源上傳以及下載等提供支持;論壇的主要作用為廣大用戶提供交流平臺,便于用戶針對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后臺管理能夠實現微課平臺相關資源的有效管理,另外也可以實現論壇及用戶的有效管理等,如圖3所示。1.4系統用戶設計及管理。依照微課教學系統應用情況,則可以依照用戶不同將其分成幾種類型,分別是課程負責人、系統管理員、學生和教師。不同用戶在微課教學系統應用中也具有差異,均能夠實現對系統資源的檢索及查詢,另外也可以關于自己的訪問資源實施評價等。其中課程負責人則屬于是系統的協調者,同時也是課程質量的負責人,因此每一門課程都可以專門派遣一位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對于課程負責人來講對于自己的負責課程,則需要查看、修改、上傳以及刪除等相關課程資源,實現課程資源的優化管理。教師則主要是完成教學設計及授課。其中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學大綱編寫、教材編寫、習題設計以及相關疑問解答等;教師在系統應用中不但要具有學生用戶的所有權限,同時也需要擁有對自己微課資源的管理權限,另外在此基礎上也可以申請設立自己的獨立課程討論版塊。學生在系統中則屬于是課程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可以在對用戶自身基本信息的維護下,下載使用系統中的相關資源,另外自己上傳的資源也可以進行在編輯等相關操作;另外在系統的討論版塊中也可以積極參與。系統管理員主要是實現系統中所有教學資源的有效管理,重點可以將其分成3個方面主要是課程資源、論壇以及用戶。在微課系統運行過程中,則可以借助于微課教學系統的建構,為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輔助工作,在實際應用中的運行流程,如圖3所示。1.5微課教學課程輔助系統設計。在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中,重點是掌握計算機網絡分層參考模型功能以及算法等內容。但是因為網絡原理協議比較多同時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學中設計簡單使用,同時直觀形象的課程程輔助系統具有重要價值。在Author-warer交互圖標、編程接口以及計算圖標的應用下,能夠實現對網絡原理及協議復雜工作過程的模擬仿真。從Author-warer中可以看出,在設計中需要設計3個功能模塊,其中分別是:課程學習模塊,主要作用是能夠有效滿足課程學習任務需求;課堂助手模塊,為廣大學生提供考勤、輕松驛站以及教學公告等信息輔助功能;習題檢測模塊,主要用來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檢測分析。在系統設計過程中能夠有效實現3種信息交換、網絡層帶有子網劃分的分組轉發過程、傳輸層3次握手的連接過程、數碼鏈路層停止等待協議、地址解析協議ARP以及應用層STP生成樹協議等等。在子網掩碼分組轉發模擬過程中,如圖4所示。手動輸入主機的HI要發送分組目的的IP地址,也就可以實現分組數據轉發過程的仿真模擬,讓學生對分組轉發過程工作原理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在教學應用中,發現此套輔助系統的應用,更便于學生掌握抽象網絡協議、算法原理以及工作過程,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以及研究實踐能力。
2總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微課已經成為教育行業中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微課教學系統的應用,則能夠有效實現師生的多重交互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為當前教育教學服務提供相應的理念指導及技術支持,進一步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為廣大學生及教師提供相應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4):33-35.
[2]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3):30-36.
[3]邢延齡,李瑩.中英開放大學輟學比較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2(11):94-97.
[4]劉永權,牛健,李瑩.國內外遠程開放教育輟學研究之比較[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5):57-64.
作者:李長生 單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微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