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1-28 08:51:27

導語: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摘要: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憲,這進一步豐富了憲法的內容、契合了憲法發展的本質,意義重大。對當前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的路徑進行闡釋、問題予以剖析,將史料、案例、媒體有機結合起來,對憲法認同教育的可適性進行分析,進而構建有助于憲法認同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徑,是文章對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的一種探索,希望有助于憲法認同的持續開展。

關鍵詞:憲法認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路徑

一、當前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剖析

1.重政治指導、重知識灌輸輕憲法實踐。從學校教育來講,教師對憲法講授的主要路徑是“灌輸”,教師主要圍繞憲法相關知識進行講授。大部分思政教師很少組織學生進行憲法實踐,當然有時會組織法律實踐,但是機會很少,而且課堂之外的憲法教育時間、形式都不固定,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學生并不能通過一兩次實踐達到對憲法的認同??v觀歷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制作和內容,理論闡述大于實踐分析,宏觀概述強于具體描述,政治要素高于知識思維,符合了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卻難以符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勢以及當代學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憲法認同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政教育的總體特點如此,憲法認同教育當然也不例外。教材編排、老師講授都是重知識灌輸輕法律實踐。

2.重工具性憲法認同輕價值性憲法認同?!皬墓妼Ψㄖ蔚墓δ苷J知的角度,法治認同可分為工具性認同和價值性認同?!惫ぞ咝苑ㄖ握J同側重于法律的工具性作用,是一種外在的認同。而價值性法治認同側重于法律內在所包含的價值對主體的滿足程度,主要是價值層面的認同,這是一種內在的認同。同樣,工具性憲法認同是低層次的認同而價值性憲法認同是高層次的認同。最終憲法認同教育的目標是從工具性憲法認同走向價值性憲法認同。在高校憲法認同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從憲法的規則去講授憲法,側重于憲法的具體規定,而很少從價值性憲法認同的角度去對受教育者施教?!盎A課”中憲法的章節都從宏觀來講,并不能從深層次去探討憲法所蘊含的價值,學生聽得籠統,不透徹,對價值性憲法的認同也就不深入。憲法認同應包括認同憲法規范、認同憲法價值從而產生憲法行為的認同體現。對憲法規范的認同是產生憲法價值認同的前提和基礎,當然,價值認同又進一步促進憲法規范的認同。許多大學生對憲法規范都不太了解,如何去理解憲法背后的精神和體現的價值?價值性憲法認同的評價是憲法認同意識的培養,憲法情感的養成,憲法行為的體現。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而憲法認同必須使憲法意志得到內心確認,從而產生認同行為。

二、史料、案例與媒體結合對憲法認同教育的可適性分析

1.每一種形式分別對應憲法認同不同層次的要求。一是以史為觀,憲法的進步性值得被認同。憲法認同教育的第一層面為憲法認知,要從認知憲法文本的具體規定開始。通過學習憲法文本,體會憲法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四部憲法,現行憲法以“八二憲法”為基礎進行修訂。通過學習修憲歷史,引導學生思考:憲法制定和修改的原因是什么?是否符合時展規律?通過對憲法史的講授,使學生從歷史對比的視角認知憲法發展的進步性,了解憲法修訂背后的法律精神,對憲法認同教育意義重大。當然,講授憲法發展史可以通過經典案例的解讀來進行。

2.以案例作啟發,使憲法更易被接受。憲法認同教育的第二層面為憲法情感?!皯椃ㄇ楦惺腔趯椃ǖ恼J識而產生的對憲法的感情,憲法情感是憲法意識的情感因素,也是憲法意識的心理動力。從憲法情感來說,許多大學生比較認同憲法。許多同學認為,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寫入憲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體現民意??捎鍪虏⒎窃V諸法律,而是“求人”??梢?,在憲法情感上,大學生“知”和“行”相悖。其次,以案例作啟發,讓憲法更易被接受。案例是培養憲法情感的橋梁,在學習憲法時可以引入大量的憲法案例,案例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案例的選取既要經典又要豐富,可選取每年的“十大憲法事件”。

3.媒體的直觀性,能夠提升認知和情感寄托的有效性。教師在講授時可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展示憲法理論,將憲法案例、憲法視頻資料、模擬法庭視頻等和教師講授有機結合起來。除此之外,可以發揮微博、微信、網絡等新媒體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對網絡和手機有著天生的依賴性,針對這一特點可以發揮手機、微信的重要作用??山o學生推薦一些與憲法有關的網站,可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發表時事憲法熱點,培養憲法興趣,提升大學生對憲法的認知和情感,最終達到憲法認同的目的。

4.當前教育理念的發展及對象特質的演化要求三種形式有機結合。傳統教育教育者是主體,受教育者是客體。而今隨著“主體間性”理論的引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體,雙方地位平等。要尊重受教育者,發揮其主體性作用,要求教育要滿足不同教育對象的教育需求,針對不同受教主體進行層次化教育,憲法認同教育也如此。重點大學的學生,接受力強,教師應側重知識廣度、深度的講解,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了解史料、了解憲法知識,從而產生認同。二本的學生接受力相對弱些,可將史料和案例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三本的學生理論功底薄弱,學習能力較差,要盡可能多地進行案例和新媒體教學,以直觀刺激學生的感官認知來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傊?,在遵循學生特點和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史料、案例與媒體三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

5.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憲這一課的有效途徑。講好這一課,首先從認知層面系統梳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華,然后圍繞精華從歷史溯源及世界發展局勢分析其提出的價值導向。以法治領域的綜合改革為例,無論是反腐敗的持續深入亦或冤假錯案平反的持續推進,都是對憲法文本的實際運用即“依法治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具體措施。其次,從實踐案例中選取有明顯價值性的實例予以剖析并加工,形成教學素材進行傳播,從情感層面讓學生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在理論層面具有可行性,更從實踐中對實踐發展具有指導性。在黨的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也曾強調:“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币原h境問政為例,這是“五位一體”的直接體現,在實踐中具有豐富生動且大量的真實案例存在,這些案例的存在讓我們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事實,憲法中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正遭受嚴重威脅。再次,結合文化傳播的新型路徑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一思想的時代價值,上升到內心確認的層面。打造優秀故事、紀錄片、圖文并茂的場景,通過視頻傳播、微信傳播、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平臺予以弘揚。近幾年弘揚社會價值的好制作就值得我們充分利用和傳播,如優秀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以及各種類型中國故事的講解等。

三、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的思路及構建路徑

1.以教育規律為原則建構憲法認同教育之思路。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憲法認同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按規律辦事。這里的規律指“育人規律”。首先,重內因。要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特點來展開憲法認同教育,如憲法意識和憲法行為相悖;憲法認同和憲法質疑相存;依憲辦事和憲法認知度低并存等。同時,大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有規律可循,遵循“認知規律”即從憲法認知到憲法情感,再到新的憲法認知,最后產生憲法行為的過程。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對大學生進行憲法認同教育。其次,強外因。要建構滿足認知過程和符合學生特點的教育條件,在構建良好的教育條件時,要遵循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認知過程來建構,將史料、案例、媒體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從感性認識入手,逐步深化,最后達到理性認識。應“四位一體”構建大學生憲法認同教育路徑。

2.深入挖掘憲法教育資源,整合認同教育內容。一是收集和挖掘典型憲法案例素材,如有必要收集每年的“十大憲法事件”以及候選案件,這些案件由法律界的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所提供,是對當年的憲法案例進行整理、匯編,對案例進行深度點評的結晶。它們反映著民生以及社會熱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歸類整理和研習憲法史料。憲法史料豐富、詳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可能對史料都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講授,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集體備課的意識,對史料的理論和實踐進行集體研習,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講授。三是采集和建立媒體庫。今天的大學生已進入“讀圖時代”,許多大學生喜歡感性的東西、喜歡看視頻。教師要采集、建立憲法媒體資源庫。要選取針對性強、時間感強的視頻及圖畫資料,要有時效性,大小、長短適中,并能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加強教師培訓,讓教者具有深厚的知識傳播基礎。教師憲法素養的高低將對大學生憲法認同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首先要構建憲法知識培訓以及教師交流常態化機制。培訓要有針對性,確定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難點進行深度討論和針對性培訓,使問題得以解決。其次,加強教師新媒體、新教學方法的培訓。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進行差別化、針對性培訓。要加強老教師新媒體技術基礎運用技能的培訓;中青年教師要提高其信息化水平、運用多媒體技巧,進行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方法的培訓,用新時代好教師的標準去嚴格要求思政教師。

4.課程體系中需要重新反思“憲法”的位置,增加滲透性。首先,在課程體系中擺正“憲法”的位置。憲法作為母法很重要,為了突出其重要性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滲透式”加入憲法知識,充實憲法體系。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擴展式講解很關鍵,在進行擴展式講解時,可以通過聯系的方式加入憲法認同教育的相關內容。其次,注重“滲透式”方法,使有形和無形教學相結合。憲法認同教育不只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的事情,更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責和責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都應有憲法認同意識,在講授知識時對憲法知識進行深入、滲透。最后,專設憲法概論課,對憲法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在建構課程體系時,應遵循憲法認同的認知方式進行建構,從認同憲法知識到認同憲法情感到信仰憲法再上升到憲法認同行為的層級依次進行。

4.對以往平臺進行梳理,建構更加有效的傳播途徑。以往憲法認同的教育平臺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傳統媒體即電視、廣播的傳播來完成,有一定的效果,但因為大學生習慣問題,這一優勢并不能很好地發揮,需要對以往平臺進行梳理,建構更加有效的傳播途徑。首先,重視校園憲法文化建設,發揮社團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憲法、認知憲法。大學生可以通過開展憲法活動如憲法情景劇、憲法知識競賽、講述憲法故事、講述憲法人物等活動來加強憲法認同教育。其次,建立與建設憲法教育基地。社會文化氛圍的搭建很重要,通過對一些憲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遺址進行梳理,建設憲法教育基地,讓大學生在基地中感受憲法的精神、了解憲法。最后,發揮新媒體的引領作用。新媒體或其他傳播方式可以通過講述憲法案例、講述憲法史、講述中國憲法故事、樹立典型人物、在重大事件紀念日等進行憲法宣傳。當然,搭建平臺,網絡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通過共享資源課等來搭建網絡平臺,傳播憲法知識。這需要社會和學校的合力來完成。通過合力打造精品網站、建立微信公眾號等進行有效的平臺拓展,通過平臺拓展來搭建憲法氛圍,從而形成憲法認同。

參考文獻:

[1]李春明,張玉梅.當代中國的法治認同:意義、內容及形成機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作者:吳維維 蔣濤 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