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背景學術期刊運營模式

時間:2022-12-27 11:58:18

導語:媒體融合背景學術期刊運營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媒體融合背景學術期刊運營模式

媒體融合是以新型媒介為基礎,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在一起,包括媒介形態融合、媒介功能、傳播等內容。媒體融合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重要的傳播方式,它將互聯網和傳統媒介進行整合,完美展現出技術融合的作用。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不只關心自身,還需要將關注范圍進一步擴大,融入大眾傳媒的浪潮當中,這對學術期刊來說不僅是個挑戰,也是很大的機遇。

1.媒體融合對高校學術期刊現狀的影響

在媒體融合中,信息的生產和消費兩者存在一定變化,每個個體不僅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現,還以生產者的角度出現,這種革命化的技術創新,給高校學術期刊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1.1高校學術期刊的發行量受到嚴重的擠壓,經濟效益縮減

高校學術期刊通常采用傳統期刊經營模式,服務于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特殊科研工作者等。但由于新媒體技術的融入,帶來便捷性、及時性,很多人往往愿意選擇多媒體學術期刊,這使高校學術期刊發行規模受到一定的影響,經濟收益大大減少。比如:社會學學科期刊在以前時,每個月發行5000多本,在媒體融合下最多在1000本左右,很多高校期刊定價比較便宜,一般不會超過20元,一些特定的期刊甚至更加便宜,這導致高校學術期刊的經濟收益大幅度減少。

1.2高校學術期刊人才匱乏,復合型人才尤為缺乏

高校學術期刊一般不是學校經濟收益的主要渠道,即使一個擁有多門學術期刊的高校,同樣是將學術期刊作為可有可無的對象,導致學術期刊在學校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高校學術期刊的工作人員數量較少,一般期刊需要六到八個人組成,但由于學術期刊不被學校重視,導致學術期刊的工作人員通常只有一到兩個人。從事高校學術期刊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從事的都是與學術期刊內容相關的專業或者是編輯專業,對新媒體相關專業知識相對缺乏。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欠缺,給學術期刊日常的審稿、排版、發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學術期刊對新媒體的使用非常有限。

2.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學術期刊作為展示學術創新的重要平臺,承擔著引領學科發展、促進學術交流的重要任務。傳統媒體數字化發展給互聯網帶來巨大沖擊,期刊發行量大幅度減少。新媒體技術的逐漸完善,為學術期刊帶來巨大的機遇,相關法律法規頒布將媒體融合的重視程度再次提升。隨著媒體融合的逐漸深入,學術期刊界認識到媒體融合的重要性,但缺乏學術期刊和新媒體融合成功案例。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媒體融合發展速度較慢;二是媒體融合作用流于表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三是期刊集約化發展技術還沒有完整地體現出來。因此加快媒體融合和學術期刊的轉型非常重要,拓展學術資源和信息傳播渠道,真正實現作者、讀者、編者三合一,實現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對實現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集群化運營模式有重要的意義。[1]

3.學術期刊融合發展歷程

目前,我國有學術期刊6000多種,占據出版期刊的60%,學術期刊作為學術研究和傳播的重要途徑,正在由傳統的傳播模式向互聯網傳播轉型。在新時代背景下,全國期刊都在進行積極的轉型,目前全國有90%以上的期刊采用網絡出版,進入期刊融合發展的時代。媒體融合是一種信息傳輸通道多樣化的新型模式,將電視、廣播和互聯網技術三者融合在一起,將期刊的資源形成集中處理,衍生出其他媒體形態。這是信息化時代下的重要傳播方式,是將互聯網和傳統媒介進行整合,這種整合方式出現在技術融合和經營方式融合兩個方面,并且已經逐漸展現出全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學術期刊的發展根據時代的不同,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3.1初級數字化階段

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階段最早出現在20世紀,清華大學創辦了《學術期刊》光盤版,徹底打開了數字出版的大門。在數字化階段,為了能夠滿足時代的發展,一些期刊社采用數字化建設,將一些報紙上的內容通過數字化,將內容刻在光碟上,不過這種數字化傳播,知識信息存儲介質的變化,期刊傳播方式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只是通過技術手段將期刊的內容進行壓縮,由于存儲的容量有限,給期刊的發行和傳播帶來的影響不大。

3.2互聯網階段

互聯網階段是出現在2000年左右,全球的經濟都處于發展階段,互聯網的發展非常迅速,各行各業都受到互聯網行業的沖擊。近年來,將期刊和互聯網融合在一起發展,建立了很多數據庫,比如: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在政府的支持下,這些網絡平臺逐漸走向成熟。并且期刊的傳播方式從數字化傳播轉變為互聯網轉播,給期刊的傳播帶來質的改變。隨著互聯網逐漸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期刊科研成果逐漸走向成熟,我國期刊也逐漸進入互聯網+階段,人們習慣通過圖書館檢索查閱資料,在線數據庫檢索知識信息。在這個時代,作為知識傳播的期刊,也逐漸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很多期刊也紛紛進行轉型,嘗試運用互聯網技術,從剛開始的電子郵箱接收稿件,變成建立期刊網站開展編輯出版業務。總的來說,這個階段雖然只是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的初級階段,但對提高學術期刊出版效率、信息傳播速度帶來重要意義。

3.3刊網融合階段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媒體融合由原先的單一化轉變為刊網融合,范圍更加廣闊,融合方式更加多樣化。刊網融合的理念最早出現在2010年,讀者和作者的聯系更加密切,可以有效地提高讀者的體驗感,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2014年,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增快,逐漸趨于視頻化、社交化,很多學術期刊以不同的形式融入自主開發的軟件當中,和各大知名的資源庫合作,從而提高學術期刊影響力。[2]

3.4全媒體新型出版階段

近年來,我國學術期刊發展進入新階段,網絡期刊讓期刊內容更具有傳播性。與傳統的期刊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再是數字版和紙張版,而是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傳播。數據論文不再僅僅通過印刷出版,更有利于期刊的保存、資產管理等,為圖書情報部門資源配置方式帶來重大改變,學術期刊迎來巔峰。[3]

4.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發展對策

4.1利用媒體融合技術推動學術期刊發展

在媒體融合大環境下,學術期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優化出版流程,加強學術傳播和發展,能將學術價值完全地展現出來,帶領學術期刊走向繁榮,充分展現學術研究成果,促進學術發展。[4]在這個新時代背景下,作為學術成果重要載體的學術期刊,要提高期刊的內容質量,將質量作為重要的準則。[5]

4.2利用媒體融合技術推進數字出版

學術期刊要尋求更加長遠的發展,需推動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進程。通過對數字出版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期刊里面的內容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展現在讀者的眼前,這不僅能提高學術傳播速度,還擴展傳播的路徑,給科研工作者和讀者提供交流的平臺,同時數字出版也為編輯工作帶來極大便利,通過在線采編系統,對稿件進行編校出版,實現稿件查詢和稿件下載的功能。[6]

4.3利用媒體整個推進編輯資源工作

傳統學術期刊擁有自身資源優勢,在新時代背景下,資源共享已經成為學術期刊發展的內在需求。[7]內容是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學術期刊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應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將自身的資源和學術期刊界的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資源質量,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8]

5.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集群化運營模式總結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傳播方式發生變化,不再單單采用紙張傳播,傳統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網絡傳播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期刊社需要充分認識到轉型的重要性,改變傳統的觀念,順應時代的潮流,走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