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3-25 03:00:01
導語: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科技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為了美化和保護環境,應該以生態規劃理念為基礎加強園林景觀的設計。本文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以及生態規劃理念的定義進行敘述,提出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生態規劃理念的應用價值,并對生態規劃理念的具體應用進行描述,旨在提高園林景觀的設計水平。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生態規劃理念;應用
社會的發展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污染,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加,為了減輕城市生態的壓力,城市應該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使生態平衡得到保障,使用生態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園林景觀設計水平。
1生態規劃理念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生態規劃理念隨之產生,該理念的誕生有助于園林景觀設計的開展。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時,應以生產力水平、自然生態、氣候條件等因素為基礎,對當地的園林景觀進行合理的生態規劃,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2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生態美學是實現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依據,塑造客觀生態環境以及對城市結構層次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都是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該以實際環境為基礎,與自然景觀和生態美學觀念結合,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下,使園林設計生態的美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過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可以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親切感,同時可以帶動當地景觀旅游的發展。
3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生態規劃理念的主要應用價值
3.1突出園林自然元素。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應用生態理念可以將設計與自然元素相結合,不但可以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使城市人們的生活更親近自然。與此同時,在生態規劃理念的應用過程中,可以合理有機地配置草本植物、喬木以及灌木等植被,使植被中的葉面積指數得以提高,更好地還原原生態自然,提高城市中人們生活的幸福度。除此之外,設計人員選擇植被的過程中,可以有目的性地選擇抗污染植被,使植物分解、同化、吸收污染物的功能得以發揮,增加氧氣濃度的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達到調節和改善環境的目的。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以自然元素為主,培養設計人員尊重自然的理念,科學配置軟景和硬景,以地域環境為依據,提高園林景觀的設計。3.2提高設計過程的科學性。為了合理地進行生態規劃,設計人員應該在對園林設計領域中融入生態學和生態法則方面的研究,從而使園林景觀生態與科學完美融合。在設計中融入生態學,可以使人們心情愉悅,提高生產力,推動健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理念的發展,進而使園林景觀與內在邏輯美學完美融合。以功能健全和結構健全的科學為依據,可以有效指導園林景觀的設計,使園林景觀科學有序的進行。與此同時,在生態理念的指導下,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對園林中的植物進行搭配,使不同種類的植物能夠更加和諧的相處,進一步增加了園林植物的豐富度。除此之外,科學的協調環境與園林設計,還可以有效地對周圍環境進行調節,提高城市的整體協調性。3.3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性。以生態規劃理念為依據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通過合理地使用嫁接、修剪、補栽和移栽技術,可以使園林更加和諧。以生態技術手段為基礎,可以對園林景觀的藝術造型進行設計,使設計更加有層次和美感;園林景觀可以使園林植物的基本生態特征得以傳承,同時在傳承過程中可以使園林的生態內涵得以突顯,使人文形象構建概念得到突破,促進園林景觀相關技術的發展。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將園林藝術與再生生態資源相結合,達到環保節約的目的,與此同時,藝術與環保的結合還可以使現有的資源得以開發,實現可持續發展。
4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原則
4.1可持續性。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理念。通過將現代技術融入到設計中,可以使綠色生態保護力度提高,使環境條件從內到外得到改變,進而使自然與人類能夠更加和諧的發展。為了實現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設計人員應該對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質量。4.2環保性。為了實現園林景觀設計,必須嚴格遵循環保性原則。設計過程中,為了使園林景觀達到環保的標準,使周邊景物與園林設計景觀能夠更加協調,應充分發揮園林景觀的生態美學功能。同時,為了高效地進行園林景觀設計,設計人員還應該掌握植物學、園林設計學以及生態美學等知識。4.3地方性。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地貌、地形和氣候,所以為了使園林景觀設計更有針對性,設計人員應該對當地的地貌、地形及氣候進行分析,找出最合理的設計方案,以不破壞當地地貌和地形為原則,結合生態理念進行設計。同時,設計人員還應該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增加當地居民的歸屬感。
5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生態規劃理念的具體應用
5.1充分協調生態園林景觀和居民之間的關系。在設計人員專業知識的指導下,大多數的園林景觀設計都具有生態美學,但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往往存在資源過度浪費的問題,這并不符合環保節約的理念。園林景觀的設計目的在于服務于人,所以設計人員應該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活動習性,使園林景觀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5.2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與環境。環境和氣候是不可掌控因素,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該考慮環境和氣候變化與園林景觀之間的關系。在進行設計決策時,應查閱相關資料對氣候與環境特征進行總結,并分析其中的細節,確保園林景觀符合當地的氣候,使園林景觀設計質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5.3對資源保護工作進行完善。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應該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即合理保護當地的植被和電、油等不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風能以及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這樣不但可以節約資源,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還可以防止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穩定性。5.4合理種植生態植被。在實現園林景觀生態規劃過程中,主要的手段為生態植被的種植,進行生態植被的種植不但可以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需求得到滿足,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植被的適應性,從而將植物有機地融合到地理環境中,使植物能夠健康成長。在種植園林景觀的過程中,為了使植物的地方適應性得到提高,可以運用可再生植物資源,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實現本地植物種植,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在生態植被的種植過程中,設計人員應該使用多種植物,對其進行搭配,使生態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群植、孤植以及叢植理念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還應該以各植物的適應性為基礎,提高園林的統一性,使人們需求的多樣性得到滿足;對生態植被進行種植時,為了使園林景觀的生態平衡性得到提高,設計人員應該合理配置各項資源,從而使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目標得以實現。
6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以生態規劃理念為依據,可以使生態環境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為了有效地促進生態規劃理念的發展,設計人員應該加強園林景觀中的生態規劃理念應用,使人們能夠耳濡目染,將生態理念融入到社會的發展中,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雖然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設計人員應該遵循各項設計原則,以當地的人文和環境為基礎,對生態植被進行種植,充分體現其應用價值,使園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園林景觀的適用性和觀賞性。
參考文獻
[1]楊艷英.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7(01):233-234.
[2]王歡.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03):49.
作者:王浙吉 單位:大連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風景園林部
- 上一篇:集體無意識包裝造型設計研究
- 下一篇:保障房植物景觀配置模塊化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