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論文
時間:2022-04-18 09:47:30
導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交互性,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流溝通能力。再一方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也能調動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基于學習欲望與興趣驅使下形成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并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該文從自主探索、合作互動、組際交流、成果展示、總結評價5個環節著手探索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設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組織;設計
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性課程是小學教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對小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小學生通過課堂合作學習能夠形成一定的集體觀念,使其能夠更好地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1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索階段的組織設計流程
在搭建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模式過程中,應該將自主探索階段視為是最主要的前期準備階段來設計。在這一階段,學生主要通過教師引導來圍繞已設定問題展開以合作學習為核心的討論過程,并在討論中總結歸納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階段中,教師應該盡可能改善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讓他們對語文內容學習產生強烈渴望。因此自主探索階段作為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基礎階段,它也是關鍵階段,能夠對后繼教學工作產生重要的直接性影響。
2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互動階段的組織設計流程
在設計合作互動這一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部分時,應該考慮它的主旨思想,那就是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工作,提出教學任務,并探討合作學習任務的可行性。學生在合作互動學習階段需要擁有自我自由表達想法的空間與時間,在相互聽取并討論意見的過程中來實現有效信息交流,最后制定一套完整的、統一的教學活動方案。換言之,合作互動階段學習應該有效展示學生自我表現力,同時有效發揮他們的團結協作與融合能力,非常關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更多的分工操作、創意設計及題目練習來提升他們的自我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1]。詳細講,教師應該首先基于學生學習能力與課堂教學實際狀況為學生分組,確保每組人數在4~6人左右。在分組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效把握每一學習小組成員的能力分配,要做到優劣搭配,讓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中等及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以達到小組分配理論中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標準,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化互補效應,這也是合作學習能取得良好成效的有利途徑。再者,應該在實施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為每一小組成員小學生劃定成員責任范圍,以發揮小組成員中每一個人的個體優勢,在優勢發揮過程中來促進他們的合作意識與集體觀念。為此,教師應該為每一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資料查詢員以及專門發言人。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教學工作者可以運用匯報表演的形式組織開展詩歌、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題材的閱讀活動。由于這些題材的文章比較適合用作舞臺劇的素材,所以,教學工作者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些閱讀材料進行改編,使其成為音樂劇、課本劇、詩歌朗誦等活動適用的素材,讓學生通過表演對作品進行演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現知識的內化。以《精衛填海》為例,教學工作者需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課文相關的材料,然后結合材料對以神話故事《精衛填?!窞橹黝}的話劇進行編排,通過分角色扮演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深刻的理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
3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組際交流階段的組織設計流程
組際交流應該被視為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因為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更大規模的相互互動。當學生通過組內交流彼此之間探討語文知識內涵并強化對語文學習內容認知以后,他們的發言人就會在班級內向其他組同學公布該組討論結果,并發出提問,促成組際交流氛圍。在組際交流過程中,其他小組學生會對所提出問題進行回答,并補充和評價已發言小組的討論結果,而此時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匯總每一小組的報告思路,以此來更好組織組際交流過程,引導學生強化思維邏輯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再通過討論與協商來向學生傳授學習技巧,以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組際交流,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都能得以提升。具體來說,以蘇軾的《贈劉景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可以先讓學生對這首詩進行預習,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對與這首詩有關的內容形成一定了解,然后,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引導學生對詩中的情感、內涵產生感悟。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和音頻,使其通過視聽體驗對詩文內容中蘇軾勉勵友人劉景文的情感產生相應的感悟,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圍繞詩文內涵和情感展開小組討論和組際交流,在組內討論和組際交流過程中,若是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教學工作者需要及時給予引導和指導,幫助其加深對詩文的理解,使閱讀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
4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成果展示階段的組織設計流程
成果展示階段是對上述教學流程的總結,是教學成果的收獲與分享過程,同樣需要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不同個案進行分析,評價學生在個案中所展示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相關學習思路,最終做到統一評價標準,在統一標準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問題,從而讓其對語文學習認知與解題思路有所提升,這些工作都能為最終的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模式總評創造有利條件。在成果展示階段,教師也鼓勵學生對學習問題進行相互之間的不斷辨析,通過互動來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思路,讓他們在踴躍的發言過程中實現潛移默化的學習信息交換與共享,最大限度豐富自身學習范圍,在這一流程中,學生的文學素養也能得以快速提高。
5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總結評價階段的組織設計流程
總結評價階段的主旨就在于展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成果。這一階段中,學生的所有學習成果都會得以展示,并在結果中展開組內評價與組際評價過程。在這一階段,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自評、互評結果包括互動行為來給出教師總評,這其中就包括了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在總評階段,教師要對學生做出實時引導與監督,以達到協調學生課堂行為的目的,同時快速推動教學進度,特別是要對學習進展緩慢的小組做出特殊指導。在總結評價階段,教師工作者既要做客觀的總評參與者,也要做合作學習的總體監控者[3]。同時,教師也應該更加傾向于主觀技術來實施總結評價過程,主要是以更多客觀數據來展示學生學習成果,以此來設計更多教學情境環節來鍛煉學生的學習技巧,幫助他們理解語文知識中的相關內涵與實質,最終提高學習能力。具體來講,合作學習階段的組織設計一定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當給出引導與監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合作學習流程。如果出現任何差錯,教師要及時進行調整,梳理問題,積極參與到監督合作學習的全流程當中,切身掌握合作學習的進度與內容。
6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必須經歷一定實踐過程才會見到成效。本文也提出了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相關設計流程,希望以此來督促學生提升團結協作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幫助他們在該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未來的學習生涯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王鳳娟 高清軍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經棚鎮中心完小
參考文獻
[1]吳冕.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讀寫算,2015(30):401.
[2]王海燕.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與研究[J].讀寫算,2015(49):405.
[3]劉曉艷.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淺談[J].讀與寫,2016,13(19):125-126.
- 上一篇: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