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間設計中情感表現

時間:2022-11-01 03:07:56

導語:建筑空間設計中情感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空間設計中情感表現

摘要:建筑空間設計的核心是在獨特時間、獨特環境用特定藝術表現的創造和集成。建筑室內設計發展到今天,設計中的情感化已經成為使用者和管理者對生活品質追求的重要部分,室內空間的情感延展性也應該更具有深度和廣度。未來設計應該從社會發展進步的宏觀上更廣泛地探究室內空間環境因素、民眾的生活品質、人文的多元態。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情感表現

關鍵詞:空間環境;建筑空間設計;情感表現

1建筑空間設計的含義

在功能的合理創造、居住體驗的舒適優美上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建筑空間環境設計中,建筑物的使用屬性、相應建筑標準和所處地理位置,是建筑空間設計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的依據。這樣的建筑空間環境它在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的同時也具有使用價值和當地的風俗文化、建筑特點、地理環境等精神因素相融合的特性。建筑空間設計中室內環境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創造是建筑空間設計的宗旨,即以人為本,創造可居、可觀、可賞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雙滿足的建筑空間環境。

2建筑空間設計與情感需求

建筑空間的環境設計,是設計師運用具有獨特性的高級情感活動,通過設計語言用獨特的符號表達出來的文化形式,它是建筑空間環境設計師的個性與社會性、自我與非自我的高級情感交流活動,是人的潛意思與顯意思的綜合審美創造活動。建筑空間中特殊的情感符號在某種特定的會激發人的精神需求,不論在居住或工作環境中無處不在地體現著居住者的心理活動。建筑空間設計在人們對于居住空間的需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滿足人們對于的居住空間功能需求。通過對空間功能區的合理安排,構建出一個滿足居住功能需求的建筑空間環境。另一方面,則是居住者的精神需求。設計中對居住者職業特征和性格喜好做一定的溝通,設計出符合居住者精神需求的建筑空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居室設計中由注重基本功能性發展到越來越關注個性化設計,主張自我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因素能通過建筑空間環境設計得以釋放,進而追求在家的范疇內完全的精神享受與情感抒發。這種由于人們以超乎以往的熱情審視著自己的居住環境,引導著建筑空間設計中藝術創作呈現“多元化”、“情感化”的趨勢。

3建筑空間設計中情感化設計的表現

3.1建筑空間情感表達因素

建筑空間環境設計和表現,依靠其最鮮明、最簡潔、最能闡述事物本質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形體、裝飾、材質等設計要素的集結,從而形成綜合表現力的結果,并非單純依靠一種要素既能完全負載并表述明確的。

3.1.1色彩因素

色彩是吸引人的第一種要素,它是抽象的表象符號,建筑空間中的色彩感情效應,與人類內在的情感等主觀經驗形式和聯想有關。色彩是人們在感受空間環境時最先闖入的視覺要素,是表達室內體面造型美感的一種很重要手段,如果運用恰當,常常起到豐富造型,突出功能的作用,并能充分表達室內不同氣氛和性格,也能體現居住者的情操。一般而言,紅、橙、黃色系有溫暖的感覺;青藍色系有清涼的感覺;明亮的色彩有輕快感覺;暗系則有莊重感覺;高彩度和暖色給人興奮感覺;低彩度和冷色給人平靜放松感。更為重要的是色彩在情感需求上可以給居住著心情的作用,合理的居住空間色彩搭配不僅提高了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還能愉悅身心。光之教堂深深切刻在圣壇背后的墻壁上一個巨大“十字”縫隙,陽光點灑在座椅上它仿佛鏈接了另一個神秘的精神世界,像一切不存在一樣不存在,又像一切存在一樣存在。光之教堂幾乎放棄了華麗的裝飾,暗沉無裝飾的混凝土色調和光線的結合,首先為神圣的、神秘的教堂鋪墊了教徒的心理情感活動。教堂的信徒來到教堂懺悔,他們的內心世界首先要做的是安靜下來,此刻他們不需要任何過于華麗的色彩和裝飾,對于過去的事,在情感上是低飽和度或者是灰色的,至于信仰的神是無形的,像光一樣給人在精神上、情感上帶來希望。

3.1.2形體因素

建筑空間環境的情感在建筑空間設計中形體結構關系和藝術表現力同樣也傳遞著,形體的符號化,使其充滿了特定的情感信息。這種特定信息的凝固和展示,把抽象的情感概念以具象的形式轉化為可被感知的視覺語匯,以此來完成感情傳遞。建筑空間環境設計中曲直,折弧的形體處理其實都蘊含客戶和設計師的思緒與情感。容易理解的是長而直的青松予人以高昂挺拔的情感,細枝搖逸的煙柳給人俊秀暢婉的感受。這是因為它直立、婉曲的形式與人挺拔高昂的正直情感、婉約多愁的心緒類似。這些外部環境的結構運動形式和人的外在形態內在情感有著某種近似聯系,使自然而然由此感知到精神活動所必需的信息。格式塔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這就是情感的某種同構現象。實際上在室內設計中我們常常運用情感的同構,例如明快穩重的喜歡多一些方和折的元素,豐富靈動的偏袒一些曲和弧的元素。室內設計中的形體設計的手段和方法,通過空間的下沉、凸起、組合的變換給居住空間賦予了內向性、外向性以及安全感、寧靜感等人類的感情因素來迎合不同居住者的內心需求。通過簡單的形體改動,凹凸或是下沉,達到居住者內心的情感需求。這種主觀的非機械的、非全理性的設計也是室內中在形體設計上對情感的、人性化的一種詮釋。

3.1.3裝飾與材料因素

不同的裝飾和材料的合理搭配在建筑空間環境設計中,可以體現不同建筑空間的精神,給居住著帶來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合理運用和選擇裝飾材料在建筑空間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紋理分布、色彩搭配、肌理韻律于它們而言都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觸覺質感、視覺沖擊感都會讓使用者產生不同的聯系。不論是自然材料還是人造材料材料都具有材料本身的魅力。豐富的材料營造了多彩的情感空間。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主觀意識都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種特殊的主觀意識,必定對應著某種客觀存在,這種存在僅靠材料是承載不了的。人們情感的跌宕起伏總是由自我的欲望和外部存在所影響,如見親人喜,逢仇人怒。遇順勢樂,碰難事愁等。這些情感變化外界有時捉摸不透,一般我們可以通過情感性的“遷移”來表現內心的感情的外泄。如在客廳沙發前的茶幾上擺放一盆仙客來,盡顯主人好客之意或陳放一盒蘭花小品,以示“蘭交”之情。同樣由于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望,綠化、水體也對人的情感有重要傳達撫慰作用,設計奔瀉的人造水或者內廷花園水池有歡暢情緒作用。

象山校區美術館整個外墻裝飾材料是瓦片,重復點綴的設計手法加之光線的輔助所產生的肌理給人以美的感受,象山山形為跌宕起伏的屋頂設計埋下伏筆。材料的選擇運用和設計的手法,秉承著美院該有的氣韻,在參觀者的情感上,瓦片裝飾是不可思議的,主觀見識和理性讓參觀者認為瓦片只可能在屋頂,而設計師巧妙的設計手法的運用,不僅打破了常規,還創造了新的感知,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參觀者也會意識到美院的建筑和美院的畫一樣,不僅美,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坂茂設計的紙建筑在材料的選用上,也是一種顛覆認知的設計手法,紙張在人們心中是柔軟,脆弱的形象,坂茂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心中建筑的堅固程度取決于用心建造和設計的程度,馬虎了事不負責任的建筑即使是鋼筋混凝土也不一定堅固。紙張作為材料比較低廉,坂茂設計師認為,建筑不一定只有地標式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也不應該只是圍繞昂貴的材料做建筑,還有更多普通的、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用不起如此昂貴的建筑材料,又或者他們經歷天災人禍沒有建筑材料,他們也沒有一年兩年的時間可以耗費,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避難的住所。在紙建筑設計中設計師的主觀情感引導他一步一步對紙材料探查、考究、實驗,最終才有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完美的紙建筑。

3.2室內情感表達實例

由香港著名設計師梁志天設計的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九間堂別墅便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詩情畫意般情感色彩體現的實。設計師在建筑空間設計的過程,通過現代設計手法,巧妙糅合空間、彰顯出奢華內斂的人文氣度和府門涵養。別墅設計在建筑設計中延用了具有中式代表性的回廊、馬頭墻、木構件等元素,在配以的木柵欄形成細窗效果,而院中一池碧水的設計,在院中踏水而入、伴水而居,“小橋流水人家”般的意境油然而生,居于其中,必定心曠神怡,情趣盎然。建筑空間內部的設計,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賦予現代生活一種“禪”意。具有新中式特點的裝飾小品,色彩素雅,線條簡單,屏風和卷簾,都能喚起居住者對某種情愫的回憶,和對過往生活的一種深深眷戀。由此可見,建筑空間設計中色彩、形體、裝飾、材質等空間語匯的集結、架構、展示和傳達,可直接影響到現代人與環境及其構成元素溝通的質量。

4結語

通過本文可以了解到無論建筑空間在設計過程中的設計手法是怎樣的,是對色彩的運用,還是對形體的把控,在建筑空間設計中主觀情感的地位都是顯而易見的。一種是設計師以為自身情感為主導的建筑空間設計,另一種則是以常識推敲他人情感主導空間的建筑空間設計。以自身情感為主導的建筑空間設計師,感觀豐富,善于利用自身情感和大多數人產生共鳴。讓自身的情感賦予空間,以此為紐帶將自身和大多數人與空間緊緊聯系子一起,給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賦予情感的空間。以常識推敲他人情感主導建筑空間的設計師會運用人性的設計手繪,給空間賦予情感,以此為紐帶將人和空間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包容情感并觀賞的場所,在一個有限的空間給予了人們豐富的情感慰藉。

參考文獻

[1]王安霞,李檬.情感設計辨析[J].藝術與設計,2008(01).

[2]安勇.室內設計的主題性研究[J].家具與室內設計,2011(12).

作者:胡純飛 單位:山東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