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11-19 03:22:12
導語:建筑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諸多少數民族建筑元素中,都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縮影,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已經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論文主要以少數民族建筑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為論點,希望為相關行業人士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少數民族建筑元素;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應用
1引言
目前,根據中西部地區強調發展地方特色旅游,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形象,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少數民族建筑元素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已經得到了設計者的高度重視與關注,是彰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想確保良好的應用效果,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必須要注重少數民族建筑元素的滲透和融合,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將傳統文化積極傳承下去,并體現出時展特色,進而賦予現代藝術環境設計全新的生命力。
2少數民族建筑的特點分析
我國國土幅員遼闊、地形極其復雜多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個民族的建筑具有較高的區別,各具特色、不能混淆。其中,一些民族在門的設計上給予了高度重視,結構的精細化程度比較高,一些民族的房屋是由全木構成的,對于寒冷和潮濕氣候具有極大的抵御性作用。各個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等存在著極大的區別,所以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外形也是極其不同的[1]。一般來說,對于少數民族來說,具有較多代表性的建筑,比如對于苗族傳統建筑形式來說,主要以吊腳樓為主,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筑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筑形式。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筑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吊腳樓采用穿斗式結構,每排房柱5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同時,對于彝族土掌房來說,作為傳統民居之一,在彝族先民中是非常常見的,歷史悠久,彰顯出了一派壯麗場景。后來彝族和漢族在一起生活,摻雜了一些漢族民居的特色,所形成的民居建筑極具特色,屬于民居傳統建筑文化和建造技術發展的整合成果。
3少數民族建筑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實例
本文主要以貴州黔東南地區主要民族苗、侗族為例,苗族、侗族是從事農耕的稻作民族,他們各自創造了燦爛的稻作文化。在建筑上苗族和侗族祖先創造了接近干欄式建筑,通過遷徒到黔東南地區并結合當地氣候發展成現今的吊腳樓,這在民族村落或半坡上非常常見,干欄式吊腳樓就是依照鳥巢居的樣式而來,屋頂的翹角就像鳥的飛翅,侗族的鼓樓像通天的神杉。苗族侗族由于稻作而使用水牛并加以崇拜,因而在吊腳樓上會看到“牛角門檻”之類的裝飾。牛角在苗族和侗族銀飾品最為常見。通過苗侗族文化和現代環境藝術之間的整合,形成了苗侗農耕文化環境藝術形式,且具有較高的民族化和地方化特色。借助兩者之間的結合,人們可以對苗侗農耕文化特色景觀和建筑進行充分了解,感受到苗侗文化獨有的魅力,以便于將苗侗文化積極傳承下去。而且對于環境藝術來說,是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通過整合,可以促進苗族、侗族族文化的創新,符合時展趨勢和要求。對于苗侗族建筑元素的運用,主要包括創新型和移植重組等。其中,移植重組,對原樣復制進行了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然而重組結果難免會給人帶有生硬感;而對于創新型,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廣泛的運用范圍。具體來說:第一,創新型運用。這主要是指對建筑元素進行細化和分解,形成全新的元素,然后再融入現代設計中,保證原有的民族文化特性。加強苗族和侗族建筑元素的創新運用,大都將苗族侗族和建筑元素進行拆分以后提取一部分,彰顯出營造氛圍的作用。其中,對于公共環境設施來說,是人們生活環境的重要構成,對城市空間和景觀園林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般來說,休息設施、衛生設施以及娛樂設施等是公共環境設施類型的重要構成,大大提高了建筑元素運用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苗族侗族建筑在公共環境設施方面的運用,主要是指截取并細化建筑元素,使之出現相應的變化,然后再進行優化重組,進而充分展現出環境設施的民族風情。具體詳見圖1。第二,移植重組。對于移植重組來說,主要是指在苗侗族建筑中,要抽離出建筑元素(例如鼓樓),與全新的環境進行拼接整合,成為全新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彰顯民族特色。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們生活水平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民族建筑來說,要想鞏固原有的傳統建筑特色,構建出全新侗苗族民居,可以加強苗侗族建筑元素移植重組的應用,形成全新的侗苗族民居樣式。第三,對于西江苗寨這一民俗村來說,對苗族傳統民居的建筑樣式進行了保留,將苗族諸多建筑元素進行了移植,與全新的民居進行了整合,并進行了相應的轉化和重組,其變化主要體現在建筑材料、功能等方面,形成了全新、特色的吊腳樓居住樣式。與傳統民居進行對比,在新民居移植元素重組過程中,針對建筑材料的變化進行分析,一樓改變最為顯著,而且在小品門窗造型元素的移植過程中,也大大滿足了采光和通風的要求。二樓增加了大量的美人靠、走廊。具體如圖2所示。
4少數民族建筑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4.1室內空間環境。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少數民族建筑元素的運用次數越來越多,在室內空間交換機中,通過運用少數民族建筑元素,主要通過以下兩種形式進行體現:第一,在基礎裝修過程中,提煉少數民族元素來制作室內裝飾元素,這在家具、門窗、墻面裝飾等位置得到了充分體現;第二,對于少數民族建筑元素的物品,可以將其作為裝飾物,對陳列品和家具等位置進行調換,其靈活性特征比較多。在室內空間環境設計構成中,在燈光、墻面以及配飾等方面,充分體現出了少數民族元素。通過整合少數民族建筑特色與現代室內環境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創新舉措,也大大彰顯出了建筑個性風格。4.2休閑娛樂空間環境。對于休閑娛樂空間環境,主要包括旅游景區、城市公園以及娛樂廣場等,由于休閑娛樂空間環境是公共、開放的,所以必須要將休閑娛樂空間環境設計與大自然緊密接觸在一起,并彰顯出獨特的文化品位。要想實現休閑娛樂空間環境與大自然之間的高度融合,必須要挖掘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內涵的精髓,從當地民族文化和傳統建筑中大量吸取各種象征性符號與元素。比如在公共休閑娛樂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建筑,必須將傳統建筑挖掘并創新,為了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在小品材料上可以選擇石、竹、木等自然材料的運用,將少數民族建筑特征充分體現出來。此外,在休閑娛樂場所的設計中,比如廣場和公園等,民族元素的作用也極其顯著,要加強公園整體或獨立景觀設計,不斷提高休閑娛樂場所的美觀性,并激發少數民族市民的情懷,拉近自身與故鄉民俗風情之間的距離。4.3現代雕塑藝術。在現代建筑企業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建筑美”有了全新的定義和解釋,這對于現代環境藝術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現代環境建筑藝術中,雕塑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對于造型獨特、優美的雕塑,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標志性建筑。通過雕塑與現代建筑環境藝術之間的無縫對接,將會成為全新的藝術品,在建筑領域中閃閃發亮。
5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少數民族建筑元素的應用,使之成為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增添民族色彩,并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時展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范玉潔.西南少數民族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設計[J].藝術科技,2017,30(06):29
作者:王美銀 單位: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民主管理問題
- 下一篇:班級公約在班級管理中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