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審計現存問題分析

時間:2022-07-09 03:49:40

導語:企業內部審計現存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內部審計現存問題分析

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內部審計執行的積極意義:保護企業資產安全性、提升企業節能降本能力、客觀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分析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現存問題:缺失管理層重視、內部審計工作運行能力欠佳、內部審計工作運行制度不健全等;提出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有效對策:提升管理層對待內部審計工作的關注度、增強內部審計工作運行能力等,以此保障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運行有序性。

關鍵詞:資產;內部審計;審計人員

內部審計工作,作為保障企業經濟收益的關鍵措施,有助于提升企業內部控制能力,加強企業財經紀律嚴肅性,整改經營管理狀態,直接關聯著企業經營發展。然而,國內運行內部控制工作,運行周期較短,加之企業存在自身內控問題,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運行效率,有礙于企業內控工作的完整性實施。為此,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一、內部審計執行的積極意義

(一)保護企業資產安全性

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其審計工作項目包括:財務、管理、經營等。在日常審計工作期間,發現各項工作存在的問題,對其采取有效的改正措施,能夠切實獲取內部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適時向管理層提出建設性整改建議,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效能。內部審計人員,在企業管理體系中,扮演著專屬醫生的角色,能夠針對癥結完成對癥管理工作,具有經濟行為保護、資產保護等功能。

(二)提升企業節能降本能力

內部審計人員,普遍作為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等工作事項,具有行業認知。在企業內控工作中,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及時獲取企業經營問題,同時給予企業經營發展的整改措施,提升企業節能降本的運作能力。比如,開灤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能夠提升煤炭化工產品生產安全性,制定高效的產品營銷方案,獲取煤炭化工生產的成本控制方法,提升全程序成本控制能力,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客觀評價企業經營狀況

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能夠客觀完成各部門經營活動的評價工作。為此,內審人員的工作成果,能夠作為企業綜合評價、部門發展能力、個人工作能力的關鍵性參考內容。此外,內審工作在評價企業經營情況時,具有客觀性,對比企業經營計劃詳情,確定有礙于企業發展的各類因素,提升管理者決策能力。

二、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現存問題

(一)缺失管理層重視

(1)部分單位管理責任主體,以制度完善性為工作需求,設立了企業內審部門,尚未設定內審部門工作權限。在此類企業中,內審工作具有運作的形式化,尚未有效融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中,無法切實發揮其工作價值。(2)企業管理人員,并未正確認知內審工作的真正含義,采取簡單式運作流程,難以為企業經濟發展增加效益,將會削弱內審崗位工作效能,甚至讓內審人員從事其他工作事務,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內審工作職能。(3)企業管理人員,在從事內審工作期間,尚未確定內審工作內容,認為風險管理審計工作,應采取外部審計形式予以完成。然而,內審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能夠有效排查企業經營生產存在的風險問題,比如員工聘用工作的標準性、化工產品生產安全性等。此類潛在風險問題,無法成為外部審計人員工作側重點,管理人員忽視了此類內審工作的重要性,為企業經營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二)內部審計工作運行能力欠佳

(1)企業內審部分的責任主體為董事會。然而,在現實經營發展期間,董事會權責尚未發揮作用,以形式化視角,在監督工作中備受管理、財務等部門的發展限制,造成部門成員在內審工作中,存在管理人員、責任主體施壓可能性,降低內審結果真實性。(2)在國內較大數量的單位尚未形成有效運行的內審部門,使其作為財務、監察相關部門的分支工作小組,甚至由其他部門負責人兼任內審工作責任主體,造成部門隸屬關系清晰度降低問題,削弱了內審監督與評價工作的有效性。內審工作的作用將會受到限制,有礙于內審工作有序實施。(3)內審人員作為企業職工,其薪資配比、審計權限,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予以控制。此種情況,將會削弱企業內審運作能力,使其工作受限,無法發揮內審工作價值。

(三)內部審計工作運行制度不健全

(1)國內內審工作的運作周期較短,部分企業僅完成了內審部門成立,尚未完成相關配置制定,難以有效約束內審人員工作行為。因此,在內審人員開展各類工作時,比如工作檢查、工作監督、工作評價等,缺失必要規章依據,造成部分內審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有礙于內審工作有序發展。(2)多數企業在實際運行內審工作時,規章流程具有框架化特色,細致性內容尚未予以完善,包括管理、財務、經營、風控等內容,無法切實逐一完成內容細化。內審人員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時,不具有完整性規章參考依據,無法針對各個部門開展有效考察工作,由此削弱了審計結果真實性。同時各部門消極對待審計工作,由此加劇了審計結果的惡化程度,逐漸形成惡性循環的工作狀態。(3)規章流程缺失完整性,由此削弱了內審工作的實效性。內審工作隸屬于企業財務、監察等部門時,由此類部門負責人統籌規劃內審工作,由此降低了內審工作專業性。

(四)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知識比較單一

(1)內審成員多數為企業財務部門工作人員,此類工作人員僅具備財務專業知識,同時存在專業技能單一問題,尚未學習系統性內審課程,針對內審工作無法有序完成,削弱了內審工作效能。(2)企業各層管理人員,尚未關注內審工作重要性,極大程度地打擊了內審小組工作熱情,由此削弱了內審工作企業管理體系中的重要性,逐漸形成流程化工作現象。與此同時,內審工作自身無法獲取其他部門的廣泛認可,甚至在工作中,存在各種利誘因素,降低審計結果真實性,難以發揮審計工作真實價值。(3)內審人員自主學習能力紀律性較差。內審工作對審計人員綜合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要求。實際上,少部分審計人員具備專業化審計能力。較少審計人員能夠自主參與專業性培訓課程。

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有效對策

(一)提升管理層對待內部審計工作的關注度

確定內審工作的關鍵內容,作為企業全程序應通力協作的工作事項。管理人員應充分確定內審人員工作重要性,確定內審工作事項的具體措施表現為:(1)與內審責任主體建設有效的溝通機制,分別從內審部門成立、審計工作完成等視角,關注內審工作的發展情況,針對企業實際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2)管理層應積極傳達內審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各部門配合內審工作的積極性。在內審工作提出整改問題時,由內審責任主體完成問題傳達,便于相關部門完成問題整改。(3)企業各部門應正確認知內審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自身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積極配合審計工作。各部門責任主體,與內審負責人員,雙方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提升部門問題的交流有效性,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進,以期增強企業整體的競爭力。

(二)增強內部審計工作運行能力

(1)成立相對獨立的內審部門,使其擺脫財務、監察的隸屬關系,具備部門工作完整性權限,提升內審部門運作能力。(2)加強內審部門建設,分別從制度、流程、權限等方面,予以完善,減少內審運作受阻現象,提升內審運作有效性。(3)加強內審人員工作約束,保障其內審結果的真實性。(4)明確內審工作內容,減少其他工作事務融合,提升內審人員對自身工作內容的確定性,保障內審工作有效性。

(三)健全內部審計工作運行制度

內審部門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完成規章約束,梳理內審規章的整體思路,結合大體內審內容,逐一完成內審規章建設,形成完整性內審運作依據。在此期間,應有效剔除不具有約束力的規章內容,保留維護內審工作運行能力的關鍵內容。最終由內審人員整編系統性規章流程,由相關管理人員審批確定,以企業全局視角為出發點,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品質,提升內審工作規章約束力,形成有效的內審工作參考依據。

(四)建設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性

(1)建設內審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企業在組建內審部門時,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完成內審崗位技能測評試卷設計,讓應聘者逐一完成能力測試,結合應聘者的測評結果,采取擇優錄取形式。在任免內審人員關鍵崗位時,綜合考量內審人員的工作能力、崗位勝任能力等內容。如若從財務人員甄選內審從業者,應保障財務人員知識儲備的充足性,分別從管理、經營、風險三個方面,考評其審計能力,如若審計能力不佳,無法任職內審崗位。(2)系統性開展內審專業性建設工作。企業可結合自身經營情況,邀請審計專家考察企業內審體系的規范性,排查內審制度的薄弱問題。針對內審實際存在的問題,以企業發展為內審需求,綜合開展內審專業性建設工作,使內審人員逐漸具備專業性工作能力。在培訓工作完成時,全面開展專業性評價工作,確定內審人員學習效果,保障培訓工作有效性,切實提升內審人員從業專業性。

結論:

綜上所述,國內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運行時間不長,部分企業管理人員未予高度重視,由此引發內審運行效率不高、規章流程不健全、內審人員專業性單一等問題。因此,在后續開展內審工作時,應以問題為出發點,逐步增強企業內部控制能力,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優勢,為企業經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穎,張賀婷.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10):152-153.

[2]李普玲,楊朝陽.論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當代會計,2020(12):83-85.

[3]梁云麗.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2):105-106.

作者:馬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