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預防艾滋病調查分析

時間:2022-08-09 10:50:01

導語:大學生預防艾滋病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預防艾滋病調查分析

摘要:為使高職院校有針對性地進行艾滋病宣傳教育,提升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在2020年11-12月對某高職院校338名大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知識線上問卷調查分析調查結果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艾滋病流行趨勢及控制流程了解不足。提出加強艾滋病宣傳教育、正確引導大學生關愛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視、設置免費安全套發放和艾滋病自主檢測機等有效策略,來提高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艾滋病;宣傳教育

我國艾滋病發病呈增長態勢,據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報告感染艾滋病存活者96.3萬例,死亡31.6萬例。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我國每年大約有3000例左右青年大學生感染艾滋病,主要是由性傳播途徑感染,故而遏制艾滋病在大學生中傳播上升勢頭已迫在眉睫。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艾滋病預防的健康教育工作仍側重傳統模式,導致大學生群體對艾滋病的認識往往局限于基礎知識淺層。為使高職院校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特組織開展問卷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2020年1112月,選取某高職院校338名學生參加本次調查,其中男生167名(占49.41%),女生共計171名(占50.59%);最小年齡為17歲,最大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為(19.5±2.2)歲。

1.2方法

338名學生通過手機微信掃碼,線上問卷答題形式,根據自身掌握的艾滋病相關知識答題,獨立填寫完畢后提交。問卷調查主要內容有:大學生個人基本信息,預防艾滋病相關知識,對待艾滋病感染者的行為和態度。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共回收問卷338份,有效問卷338份,有效問卷率100%。

2.2預防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

本次參與調查問卷的大學生對艾滋病發病病因、臨床癥狀、主要傳播途徑、高危易感人群等相關知識掌061握較好,338名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總知曉率為67.25%。

2.3對待感染艾滋病的態度

對于“如何對待你身邊的艾滋病感染者”問題,結果顯示:如果艾滋病感染者是陌生人,有21.89%(74/338)的大學生選擇盡量遠離,避免接觸;有61.83%(209/338)的大學生選擇應消除歧視,平等對待;有16.27%(55/338)的大學生選擇暫時不知如何處理。如果艾滋病感染者是熟人,有11.54%(39/338)的大學生選擇盡量遠離,避免接觸;有68.64%(232/338)的大學生選擇應消除歧視,平等對待;有19.82%(67/338)的大學生選擇暫時不知如何處理。

2.4對待感染艾滋病的行動

對于“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應該采取哪些行動”的問題,結果顯示:有4.44%(15/338)的大學生選擇沉默,隱瞞病情;有93.20%(315/338)的大學生選擇告訴家人,尋求支持;有76.92%(260/338)的大學生選擇告訴朋友,尋求幫助;有38.46%(130/338)的大學生選擇自己在網絡咨詢,尋求治療;有97.93%(331/338)的大學生選擇專科醫院,積極治療。以上結果表明,仍有部分大學生在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預防控制流程中存在局限和不足。

3討論

大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的青春期和性活躍時期,性觀念日趨開放,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對性接觸傳播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大部分學生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遙遠,防范意識不強,容易發生無安全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導致其成為艾滋病高危易感人群。研究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艾滋病流行趨勢及控制流程了解不足,對大學生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時,應不斷加強知識更新,正確引導大學生關愛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視。

3.1加強艾滋病宣傳教育

大學生是艾滋病易感人群,高職院校開展長期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傳播的重要舉措施,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為進一步加強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推進“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需結合學校健康教育實際及大學生對艾滋病的認識程度,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艾滋病健康知識普及,倡導積極、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更深層次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不斷加強自我保護。除了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校內電子屏、展板、櫥窗等常規宣傳,學校還可以通過開設性健康和心理教育課程、艾滋病防控系列課程、特聘專家講座、開設心理門診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指導。

3.2消除對艾滋病恐懼和歧視心理

從現代醫學角度出發,艾滋病本質上來說是不可怕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因為其藥物研究和治療已有了明確方向。雖然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研制成功艾滋病特異性疫苗,但它完全可以通過預防而避免,關于其傳播途徑的研究也已經十分明確。HIV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差,很容易滅活,只要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就可以把感染艾滋病的風險降到最低。人們共同的敵人是HIV病毒,而不是HIV感染者,恐懼和歧視是人們對HIV傳播途徑沒有真正理解,這不僅不利于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相反會導致艾滋病感染者隱瞞病情,甚至采取不理智、極端的報復社會的過激行為,更容易造成疾病傳播,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3.3設置免費安全套發放和艾滋病自主檢測機

在全面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基礎上,校園內安裝免費安全套自主發放機和艾滋病自主檢測機具有重要意義。要提醒大學生正確對待性教育,潔身自好,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艾滋病傳播的潛在可能和風險。免費艾滋病自主檢測機可促進有高危行為的大學生及時進行HIV抗體篩查檢測,方便及時了解自身HIV感染情況和狀態,一旦發現可疑陽性,經醫療衛生機構確診后,可第一時間獲得相應的藥物治療、人文關懷及預防服務,同時也保護了個人隱私,提高大學生艾滋病檢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降低校園艾滋病傳播風險。

參考文獻:

[1]張莉輝.500名高校新生預防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調查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1):235.

[2]高曉輝,李艷.大學生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指南,2009,7(23):130-132.

[3]程淑群,王悅琳.某高校學生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3):4641-4642.

[4]畢煒.高校艾滋病教育及防控策略[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0):243.

[5]王麗珍,郭文獻.淺析高校大學生對艾滋病的認知和預防措施[J].健康之友,2020,(10):86.

作者:張莉 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