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館經營管理的研究

時間:2022-01-12 09:44:03

導語:公共場館經營管理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場館經營管理的研究

摘要:通過對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情況的研究,發現制約我國大型體育場館有很多因素,而大型體育賽后以后體育場館的利用出現了很多問題:投資結構單一,場館利用率不高,經營人才匱乏,管理手段和方法缺乏創新,缺少對公眾的優惠政策,考慮選擇對外開放的人群太過單一等,針對找出的這些問題,提出相應有效的策略: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樹立創新的營銷理念和手段。

關鍵詞:體育公共場館;利用率;經營管理;營銷手段

1.國際大型賽事后體育場館的狀況————以奧運會為例

1.1我國大型體育賽后場館的狀況

從歷屆奧運舉辦城市體育場館的利用情況中總結經驗,提高北京奧運會后體育場館及設施的利用率。避免體育場館閑置,擺脫以往奧運會主辦城市“高投入、低回報、高浪費”的窘境,避免2008年后北京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如何對這些投入巨資的體育場館群進行賽后的經營運作和日常管理,將是政府、場館業主和所有場館經營管理者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重大問題[5]。

1.2國外奧運會后體育場館的利用情況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15天的奧運會使蒙特利爾負債長達30年。雖然悉尼的奧林匹克公園只有北京的1/4大,但2000年奧運會后仍然一直虧損,照目前勢頭看,它要到2015年才能實現盈虧平衡。而2004年雅典奧運會剛過去不久,希臘人就開始擔心:這些受到運動員高度評價的場館,會因為長期廢棄不用導致管理混亂而最終成為一片廢墟。而雅典奧運會后體育場館的利用情況。目前,絕大部分場館還沒有開始進入正常的運營軌道。主要是由于賽前政府都將精力放在防范場館工程的工期延誤上,未能顧及賽后場館詳細利用計劃的制定。賽后有關當局又在場館及設施的所有權的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休,所以賽后場館利用不理想。悉尼奧運場館賽后短期內經營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奧運后可供承接的各類活動和賽事的數量有限。從根本上說還是悉尼的人口較少,國內人口對場館設施的需求不足,加上悉尼承辦國際賽事的數量有限,所以很難把場館充分地利用起來。另外,個別場館也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如主體育場和籃球比賽場地的附近都有類似功能的設施,這也加大了賽后經營的難度。而通過轉變經營思路,將場館的利用形式多元化,結合國際和國內的經濟發展需求,將場館聚集區的功能合理定位,大大提高了賽后體育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利用[7]。

2.我國大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水平問題

據調查顯示,由于管理不夠系統和完善的原因造成場館使用率低下的占72%。我國的場館管理受傳統事業管理體制影響較深,經營管理過程中不能自覺適應市場經濟調節,“等、靠、要”思想嚴重[1]。對如何利用有限的場館資源及政策,解決競技體育與社會體育協調發展問題,即保證訓練,競賽需求,又積極面向群眾,提高場館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是大型體育場館管理面臨的一大難題。

2.2大眾體育消費意識問題

研究表明,大型體育賽事結束后,大型體育場館的利用問題就會向社會化趨勢發展。所以,賽后體育場館的效益如何,是看體育場館能不能滿足人民大眾進行體育鍛煉、健身的需求;二是要提高我國人民體育消費和健康的意識。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人民體育消費意識和國外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3.我國大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狀況

3.1面向大眾開展體育訓練及健身休閑運動

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及需求都在不斷地提高,體育運動和健康已經被劃上了“等號”,大型體育場館就是人們心中專業體育運動的代名詞,當然也是得到健康的地方。一些有能力的體育場館已經開始開展各種體育運動培訓、訓練,包括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體操等多項群眾受歡迎的體育活動。

3.2安排體育比賽活動和發展競技表演業

大型體育場館是為大型體育活動而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所必需的全套設備。當大型比賽結束后,留下了入以及現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場館的建筑設計為其后期開展體育運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上海體育館在設計中考慮設置了籃球、排球等液壓升降架設備,為拓展場地使用看臺和座椅自動縮進裝置,這使得上海體育館年平均安排體育競賽100余場,包括大型國際國內乒乓球、體操、男女籃、排球、舉重等多種比賽[2]。

3.3組織文藝演出及會展活動

演唱會、音樂會、居民文化活動等組成的文化產業和事業對場館設施的需求。大多數體育場館賽后仍然以體育休閑功能為主,但其承擔文化娛樂活動的功能也不容忽視。北京作為國家的文化中心,一方面有著優秀的文化資源和文藝團體,另一方面有著龐大的文化需求群體,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產業中與場館利用最為相關的是演出市場,包括各種音樂會、演唱會、聯歡會、歌舞劇演出等,體育場館是這些活動重要的載體之一。

3.4開展餐飲及休閑娛樂服務

在體育場館周圍預留空地,管理者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資源和場地大力開展人們感興趣的體育娛樂項目、休閑購物及餐飲服務,主要是利用廣場建設娛樂性活動場地、招商引資建設商場、娛樂中心、餐廳、酒店等。

4.賽后體育場館的可持續利用策略

4.1向社區居民開放

4.1.1創辦體育俱樂部、學習班、體育愛好者協會等

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的不同人口需要指導分別占48.58%、50.79%和44.80%,這些數據都反映了人們對于體育運動的渴求,表明我國居民體育健身消費的巨大潛力[4]。基于此,賽后體育場館管理者應該充分利用賽后場館的體育設施設備,可以通過學習班或各種體育協會的形式將社區居民組織起來,一方面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豐富其業余體育活動;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向居民征收會費、培訓費、場地費獲得相應收入。

4.1.2舉辦大型慶典、節事

隨著我國居民娛樂休閑意識的增強,體育經營者可以通過向市民出租場地辦大型的集會,可以利用節假日舉辦大型節日慶典晚會等社會文化活動來獲得門票收入并提高場館的利用率.

4.2向高校開放

我國的賽后體育場館通過相應的途徑向高校開放,在為高校體育教育質量提升做出貢獻同時,也解決了場館的利用率低下問題。對一些沒有專業游泳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場館的院系,經營者可以通過租賃、出售或者合作經營等途徑使這些高校獲得指定時段內的使用權,把賽后場館作為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提升高校運動員的競技體育水平的訓練基地[4]。

4.3充分考慮場館的改造利用,實現多功能化

4.3.1商業功能

會展、體育房地產業。在體育場館商業功能開發方面,有兩個途徑:一是可以針對我國大型會展場館短缺的現狀,將一些經貿發達城市的體育館用于本區域內大型會展活動;二是可以借用體館提供的良好的硬件環境,以體育文化傳播為主題來發展體育主題房地產,以體育為龍頭帶動周圍相關地產或者物業、商業的增值。

4.3.2娛樂功能

承辦大型演唱會、音樂會等文藝活動。在開發體育場館的娛樂功能上,香港的紅磡體育館為我們做出了示范。香港紅磡體育館在啟用后前兩年,使用率分別只有55.7%和46.3%,而經過多年的功能轉化和市場推廣,2004年的使用率高達96.7%。在其舉辦和承辦的187項,有147項(78.6%)屬娛樂性節目,專業體育性質的活動則只有5項(2.7%)[3]。

4.3.3旅游功能

賽后展覽館。大型賽事的舉行使得舉辦城市的名聲遠播,從而帶來旅游活動。因此,可以把賽后體育場館建設成為具有賽后展覽館,一方面向游客展示舉辦城市輝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獲得游人門票以及旅游活動帶來的餐飲、交通、購物等其他收入。因此,我國各大型賽事舉辦城市應借舉辦賽事的大好時機,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激活和促進本地區產業化,并進一步開發本地區的體育旅游業發展,以保證本地區賽后經濟可持續發展、賽后場館可持續利用。

5.結語

賽后場館利用是任何一個舉辦國或舉辦城市關注的熱點,賽后的場館可能在促進當地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給舉辦城市帶來聲譽和收入,也可能使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債務和累贅,賽后場館實現賽后可持續利用對舉辦國和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各級政府和體育、旅游、文化等相關部門還應該結合國際和國內的經濟發展需求居民的精神文化發展需求,刺激、引導民眾通過賽后的場館的利用來盡量滿足其各種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賽后場館的利用率。

作者:黃越 吳亞婷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

參考文獻:

[1]韓開成,顧長海,云欣.大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4):27-29.

[2]林顯鵬.現代奧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及賽后利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1):1441-1444.

[3]陳忠英.我國城鎮居民參與型體育消費市場發展策略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6(9):225-226.

[4]霍炎.高校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14(10):12-14.

[5]黃偉:2008年后北京奧運遺產研究_提升奧運場館設施利用效率的策略[J].東方企業文化,2007,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