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經營制度效用分析

時間:2022-01-19 10:33:45

導語:金融機構經營制度效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機構經營制度效用分析

一、基本情況

(一)引導金融資金回歸本源,加強支持振興實體經濟。一是加大“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市轄大龍工業園區、大興工業園區、燈塔工業園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做好入駐園區企業金融服務工作。9月末,市轄金融機構為上述三個工業園區入駐企業貸款余額達14.74億元。二是穩妥推進產融合作。推動地方政府落實風險補償金、財稅獎補等政策,為振興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9月末,全市對民貿企業獎補24.46萬元。同時,大力推動產業鏈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有效滿足上下游企業融資需求,全市通過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注冊用戶281個,累計達成融資交易132筆,成交金額175.72億元。三是做好服務業發展和消費升級融資服務工作。圍繞推動供需結構有效匹配,提升“互聯網+”普惠金融水平,支持實體零售、內貿流通、電子商務、教育、旅游等領域加快發展。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分別達177.52億元和335.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83%和14.50%。(二)促進加強表外融資管理,確保銀行資產運行穩健。一是引導嚴格表外融資業務管理。調查顯示:1-9月份,銅仁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發展為12.86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4.44%,有利于實現信貸資產監管的全覆蓋,有效監管逃避信貸調控的現象;二是加強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的考核工作。通過加強考核,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經濟發展,1-9月份,銅仁市9家農村信用社(含2家農村商業銀行)同業存款8612萬元,同比下降74.37%,說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更加注重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減少通過上存資金“吃利差”,促進資金脫虛向實。三是督促規范發展票據融資業務發展。通過加強信貸執法檢查,杜絕開辦沒有真實貿易基礎的票據融資業務,確保銀行資產運行穩健。1-9月份,累計辦理再貼現3600萬元。(三)更加注重民生金融服務,補足民生領域金融短板。一是加強和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推進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開發運用貴工貸、貴園信貸通等信貸產品,支持全市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發展。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6.84億元,同比增加44.141億元,增長33.02%,高于全市貸款平均增長水平14.67個百分點。二是深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金融服務。強化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導入階段“雙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下沉重心加大對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信貸支持。其中:9月末,市轄金融機構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貸款余額達7.75億元。三是切實做好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扶貧攻堅春季攻勢工作,積極推廣實施“精扶貸”工程,扎實做好市轄兩個極貧鄉鎮扶貧工作。9月末,全市“精扶貸”貸款余額37.06億元,惠及29.8萬貧困人口。(四)重視加強資金價格管理,推動形成利率定價機制。一是積極開辦再貸款、再貼現業務。有效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的結構調整功能,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符合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1-9月份,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30.1億元,累計辦理再貼現3600萬元。二是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成功推薦銅仁農商行、思南農商行成為利率定價機制觀察員,創新推出“扶貧再貸款+金融機構自有信貸資金+地方政策配套”的扶貧再貸款杠桿化運作模式,以比同類同檔次貸款利率下浮至少0.5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發放貸款,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據統計,通過扶貧再貸款杠桿化運用模式,全市撬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投放15億信貸資金支持扶貧開發,為貧困戶節約利息支出750萬元。

二、存在困難

(一)金融政策宣講不很到位,影響宏觀審慎評估傳導。宏觀審慎評估既要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又要正確傳導金融政策預期,引導社會正確理解相關金融政策。實踐表明:金融政策宣講不到位,對宏觀審慎評估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是會導致有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把握不好信貸投放節奏,而形成信貸投放前松后緊或中間“鼓肚子”的現象。如:根據玉屏聯社資本充足率等實際情況,玉屏聯社2017年貸款調控目標為3.63億,但截至2017年8月末,玉屏聯社新增貸款已達4.19億元,超出宏觀調控目標0.56億元,超幅15.43%。二是會導致有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MPA簡單地理解為信貸規模管控或者限制,而不是通過增加資本實力等方式來支持相應信貸水平。如:盡管貧困地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MPA評估中已獲得優惠性參數調整,但一些地方政府來人民銀行對接相關工作時,往往仍將希望“人民銀行對本區(縣)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現信貸規模傾斜,提高信貸投放容忍度”作為重要對接工作內容,而忽略了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增強資本實力等方面的內在要求。三是會導致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部分信貸資金支持由“實”變“虛”,不利于支持產業實體經濟發展。如:一些地方在推動“三社融合”促“三變”改革進程,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扶貧貸款入股股金服務社或地方龍頭企業,只關注“分紅”,不關心產業發展,弱化了政策功能,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宏觀審慎評估政策作用的發揮。(二)風險補償金注入不匹配,影響宏觀審慎評估效果。宏觀審慎評估主要是通過運用差別存款準備金、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實際運用,引導金融機構實行穩健經營,但實踐工作顯示,宏觀審慎評估能否發揮更大政策效用,往往還需要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配套政策支撐,如:在金融助推脫貧攻堅工作中,人民銀行通過發放扶貧再貸款,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由于地方風險補償資金不到位或不匹配,往往會增加扶貧小額信貸資金風險,當風險補償金不能或難以充分補償不良貸款時,將對撥備覆蓋率等資產質量指標產生不利影響,并對宏觀審慎評估造成負面作用。本次抽樣調查了4個縣扶貧小額信貸投放情況,共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余額達16.24億元,應注入風險補償金1.48億元,實施注入風險補償金1.07億元,風險補償資金缺口達0.41億元。(三)激勵約束措施嚴重不足,降低宏觀審慎評估效果。宏觀審慎評估除了引導金融機構實施穩健經營外,還要引導金融機構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引導社會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獲得金融支持的預期。但是約束激勵措施少,約束激勵效果較差,影響了宏觀調控效果。一是獲取金融市場主體資格較難。對于多數未取得金融市場業務資格的金額機構,如果將MPA結果與金融市場資格掛鉤,約束效力仍然有限。截至目前,銅仁市10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均未取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或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資格。二是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需求有限。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需求較小,將評估結果與貨幣政策工具使用掛鉤對其約束效力有限。2017年9月末,銅仁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僅600萬元。三是價格型貨幣政策作用發揮有限。人民銀行規定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運用扶貧再貸款發放“精扶貸”、“特惠貸”等小額扶貧貸款,其貸款執行利率為3.625‰,但通過檢查發現,一些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并沒有很好地執行優惠利率政策,使用扶貧再貸款發放“特惠貸”實際執行利率有4‰、3.9583‰等情況。(四)扶貧貼息資金兌現滯后,削減宏觀審慎評估作用。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實施滯后,在一定程度會削減宏觀審慎評估作用,如:扶貧貼息資金兌現滯后,削減了金融機構推進金融精準扶貧的積極性;產業發展基金建設滯后,削減了金融機構支持發展產業脫貧工作的信心等。隨機抽樣調查了市轄2個縣小額貼息資金兌現情況:2015-2016年,其中一個縣共安排小額貼息資金905萬元,到目前為止已使用793.21萬元,剩余111.79萬元滯留縣級小額貼息專戶;另外一個縣共安排小額貸款貼息資金437.31萬元,實際劃撥到鄉鎮貼息資金138萬元,尚有299.31萬元滯留區扶貧專戶。

三、政策建議

(一)加強金融政策宣講解讀,正確傳導宏觀審慎評估。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確立了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地位,全面承擔宏觀審慎管理工作。為此,各級人民銀行在開展加強宏觀審慎評估宣講解讀應把握好三個對象,一是向地方政府講清楚。開展宏觀審慎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推動金融機構更好地持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而不是約束限制信貸投放,避免地方政府倒逼人民銀行,為宏觀審慎評估營造良好環境。二是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講清楚。宏觀審慎評估不是簡單地信貸規模管控,要提升信貸投放能力,關鍵是要提升資本能力,提升防控金融風險能力,要練好“內功”。三是向社會群眾講清楚。將宏觀審慎評估與金融精準扶貧等重點相結合,廣泛宣傳普及金融知識,深入解讀優惠利率、扶貧小額信貸等金融政策,讓社會群眾享受普惠金融權益,推進宏觀審慎評估政策真正落地發生效用。(二)加強財政金融政策協調,提升宏觀審慎評估效率。一是加強與財政政策協調。加大積極財政政策資金的落實力度,切實杜絕風險補償資金注入不匹配、扶貧貼息資金兌現滯后等問題,防止造成信用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加大,影響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提升宏觀審慎評估效率。二是加強與產業政策協調。通過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引導信貸資金回歸本源,支持產業實體經濟發展,防止信貸資金脫“實”向“虛”。三是加強與金融精準扶貧政策協調。要注重加強貧困地區宏觀審慎評估參數調整,促進宏觀審慎評估政策與金融精準扶貧政策有效對接,提升宏觀審慎評估工作質量效率。(三)加強宏觀審慎制度設計,有效開展宏觀審慎評估。宏觀審慎評估指標體系重點考慮了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流動性及定價行為、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個方面,其中:資本充足率是評估體系的核心。一方面,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貧困程度深度等實際情況,適當拓寬宏觀審慎評估參數調整空間,促進宏觀審慎評估指標體系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要注重數量型、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通過扶貧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優惠利率等建立宏觀審慎評估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宏觀審慎評估政策運用效果。

作者:解仕周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銅仁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