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研究
時間:2022-06-27 10:10:29
導語: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庫移民對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文章首先對以綏中縣為基礎的水庫移民和水利工程的背景進行了簡要分析。對現有的效益共享安置模式指出其局限性,并提出相關的策略。而后通過理論依據的具體意義進行剖析,對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具體的分析。最后,從實踐方法中對效益共享模式的原則進行了一定的論述,并得出效益共享安置模式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水庫移民;水利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綏中縣
隨著現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數量增多、規模擴大,針對水庫移民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的問題也隨之增多,我國水庫移民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對我國水利工程的經濟和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據統計顯示,在過去的10a之中,因為水利工程的建設造成的移民總數約為400萬之多。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我國因水利工程的移民總數就已經達到了一千萬的數字。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的關系是我國目前必須要進行的研究[1]。
1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效益的研究背景
基于綏中縣的水庫移民與其水利工程的效益進行研究,綏中縣的水庫移民主要來自龍屯和大風口水庫,其移民總數達到一萬人,但是因為其自身的移民安置區并沒有形成相應的產業規模,且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普及程度較低,這就導致了在綏中縣的水庫移民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矛盾。據2010年綏中縣對移民統計資料顯示,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沒有基本的保障,人均收入僅為4715元,并且絕大多數綏中縣的安置區移民人均收入不能達到之前的收入水平。并且綏中縣的移民補償標準和扶持力度較弱,使縣里的移民區和非移民區之間在經濟發展中產生了巨大的差異。這使得因為水庫導致的移民人口心理出現不平衡,并且對綏中縣的社會穩定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2]。
2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局限性及策略
2.1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局限性。水利工程的建設對地區原有的經濟、生態系統進行了改造。水庫移民即是其利益主要受損者,也是對水庫建設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目前綏中縣的移民與水庫效益的共享安置模式還沒有完全的運行。這就使先進的水利工程與落后的人文環境產生了強大反差。雖然水利工程在防洪、發電等促進經濟收益方面產生了非常大的效益,但是在水庫移民的發展中卻沒有與其巨大的效益進行匹配。這就產生了水庫移民和水利工程建設的局限性問題[3]。2.2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策略。以綏中縣的水利工程建設與其移民的利益共享為前提,使移民進行水利工程效益的共享。首先應對水庫移民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進行擴大,如通過相應的建設,使綏中縣安置區的交通、供電、通信、醫療、教育、農田水利等設施進行改善,這對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有著實質性的提升,并且這種方法還能夠增加水庫的資源環境容量。其次,增加水庫移民的就業機會,通過工程的建設,使安置區的工作機會變得更多,并推動水庫周邊的產業發展,如旅游業、畜牧業、種植業的產業發展,使安置區的周邊資源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使水庫移民能夠對其更好的利用。最后是利用水利工程建設的時機,來進行對綏中縣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完善,使綏中縣的安置區能夠有更便利更完善的發展環境,并且要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設使移民的思想進行改觀,對其市場競爭意識進行引導和增強,同時在工作技能、管理經驗以及文化水平方面也能夠對移民進行充分的提高。通過這樣的效益共享安置模式,能使安置區移民對搬遷產生安心和放心的思想[4]。
3從理論上看水庫效益共享安置模式
3.1淹沒區價值轉移理論。以淹沒區價值轉移理論來作為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依據。其主要表現為在水庫建設前,原有的庫區資源是原有居民擁有,但是原有庫區的居民的生產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后,在使用中不能發揮現有資源的價值,并且只能保障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已經淹沒的地區沒有開發的資源其潛在價值是原有居民在移民后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水庫建立以后,原有區域內的資源轉移到水庫所有,但是原有庫區被淹沒的資源其實際價值是通過水庫的效用價值來進行體現。通過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會使原有的部分資源得到很大的升值。并且水庫的移民不是屬于自愿的移民,所以其分享升值后的資源也是較為合理的事情。按照這種理論來說,水庫移民在對水利工程進行效益共享后,其經濟收益和生活水平都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從我國的宏觀上來看,造成我國幾百萬的水庫移民生活水平都在最低生活水平線之下的問題,也就是沒有遵守這一理論而導致問題的發生。所以這一理論應該作為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理論依據。3.2水庫移民與效益理論。水庫移民與效益理論也就是一般系統論理論。這種理論主要表達的是系統經過各個部分的關聯并且互相作用后形成的一個整體。并且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都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進行實質性的信息交換,如果系統因外在因素使其不穩定時,需要通過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綜合平和以及環境外在因素對系統的影響才能使系統恢復到穩定狀態[5]。通過這種系統的運轉能使整體功能進行更好的互相協調以及互相作用。以此理論看待綏中縣的水庫建設。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前,原有區域是通過人、經濟、環境等多個組成部分形成的整體。但是在水力工程建設后,因為水會對原有區域進行淹沒,所以使這個整體失去了穩定的生存環境以及發展方向。在這種形勢下,就應該通過一般系統論對其進行土地、產業結構等組成部分的調節,同時對這個整體的外在力量進行運用。外在力量主要是來自因水利工程受益的區域,來自水電工程產生效益的共享模式。只有通過效益的共享,才能使水庫移民在整體環境中的生存風險降低,并且在這個整體的變化中,會給水庫移民提供新的環境以便于其進行多方面的發展。從整體角度來看,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效益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也是水庫移民與效益理論這種一般系統論理論遵守的首要準則[6]。
4從實踐方法看水庫效益共享安置模式
4.1共享原則。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的效益共享安置模式,在實質上是按照共享的原則。因為水利工程建設的投入,是效益共享的唯一依據,所以在對工程進行建設以及運行中的實際投入,應該按照水庫移民的發展與水利工程的運行進行比例化的投入,通過這種投入模式可以對移民和水庫效益的共享更加科學化、合理化。4.2投入原則。綏中縣的水庫移民對水利工程的投入,除去人力、物力、財力的少量投入外,主要是通過對移民原有的土地和水使用權的價值投入。根據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原則,移民在水庫建設和運行中的效益投入應為對工程建設和發展有積極作用的措施。移民在實際的水利工程建設中由于搬遷造成的種苗損失以及生產生活損失,是在移民前就應獲得的移民補償,在計算移民對工程的投入,以及后期的效益共享上不能納入其中[7]。4.3效益原則。水利工程的效益主要來自防洪、發電、灌溉、供水、航運以及旅游等其它方面的綜合效益。以防洪效益來說,就是通過工程項目的建設可以避免的洪災損失以及增加土地的開發利用價值來計算。防洪效益的具體數值,已經有明確規定,如黃河某水利工程的在幾年中的平均防洪效益為1.5億元。但是有部分反對意見,其意見主要是說防洪效益是不需要移民進行財務性的實際支出,所以進行參與防洪效益的共享沒有其價值,這對受益承擔的原則不符,而且我國水利工程的主要收益就是防洪效益。其它的效益也就是字面所表達的全部效益。杜天宇水利工程中的防洪效益在收益地區進行收取的數量及標準如何確定,是現在效益共享模式應主要考慮的問題,并且是移民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利益共享的重要環節。所以應對實際的效益共享模式應該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便最終確定其標準,使效益共享能夠充分的應用到水庫移民的實際生活中[8]。
5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的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的利益共享安置模式還處于發展階段,其中還會存在著一些實質性的問題。這也是致使我國在大環境下的水庫移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根源,同時也是綏中縣安置區的水庫移民收入較低,生活條件較惡劣的關鍵因素。所以,在未來的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的利益共享安置模式需要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升級,要運用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來保證利益共享模式的實施,使綏中縣乃至全國的水庫移民與水利工程之間的關系更加符合科學化、合理化的現代社會發展趨勢。
作者:劉麗 單位:綏中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辦公室
- 上一篇:混凝土預制品在水利工程的應用
- 下一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