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11-11 04:09:00

導語:創新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論文

摘要:如何在中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是當前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課題。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原則;策略

一、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原則

1.民主性原則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可見,課堂教學實行民主性原則,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種類型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尊重、理解、愛護每個學生,構建師生平等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歡樂、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其次,教師要視教學過程為學生發現、創新的過程,而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再次,教師要承認并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創造出一片新天地。

2.開放性原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開放性原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條件。教師應主動地把開放性原則作為創新教育的突破口,從教學內容、學生基礎去考慮課堂教學創新因素,讓學生的眼睛、嘴巴、頭腦、雙手及學生的時間、空間開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都有口頭表達的機會。說的形式有小聲說、同桌練習說、四人小組說等;說的內容有計算的算理、解題的思路等。

3.主體性原則

主體教育理論指出,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部分,創新活動是貫徹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學活動。實施創新教育,實際就是實施主體性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因此,創新教學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自主是創新的前提,沒有自主就談不上創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4.問題性原則

“疑”是激發創新思維的線索。問題能使學生產生困惑,產生要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這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備課、上課、作業布置等方面有意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分析,進行創造性解決。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在課外實踐中主動探究問題。提出問題,找出疑點是創新能力發展的萌芽。

5.求異性原則

求異是創新的靈魂,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要重視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特別是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和分析問題。設法讓學生敢于突破常規去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引導學生敢于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提出新想法、新思路、新創意。

6.實踐性原則

生活是創新的源泉,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因此,實施創新教育,教師應該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去解決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策略

1.教師備課要創新

實施創新教育,作為數學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建立真正的創新教育的理念。教師所備的課要與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相適應,要從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出發。備課時一般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教學目的要創新,要結合教材內容在創新思維方面制訂具體的目的和要求。②教學過程要創新,設計時可打破常規,對如何導入、如何講授、主要環節如何處理進行創新設計。③教學方法要創新,可以采用提同法、發現法、聯想法、操作法等,不拘一格,形式多樣。④教學設計要創新等。

2.課堂教學要創新

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主要體現在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

①創設創新情境,讓學生主動創新。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人的動機、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從而產生創新動機,激發、強化學生的創新行為。同時,要積極構建寬松、民主、和諧的創新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創新,樂于創新。

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己去發現規律。變學習過程為探索創新的過程。運用問題解決,啟迪學生開拓創新。中學生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扶植學生的創新意識,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獨辟蹊徑地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求異、發散向創新推進,從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啟迪,從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

②加強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創新。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相互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有所創造,除了個人努力鉆研和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有合作精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功能,給學生較多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善于合作,協作創新,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作業設計要創新

作業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因此,練習設計首先要注意層次性,主要有三個層次: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的練習目的各有側重:基本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綜合練習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識,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發展練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練習設計還要注意形式多樣,可以設計如下形式:

①口頭作業,如講解題思路,說算理等。

②操作實踐作業,如作圖、制作模型或者到社會上進行調查等。

③思維性作業,設置需認真思考的習題、應用題等。

④綜合作業。將學科知識匯總、聯網,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力、創造力等。

⑤開放性作業,設計一些如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的開放性題,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思考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一種形式,不局限于一種途徑,盡可能地做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評價體制要創新

評價是教學的檢測和導向,實施創新教育必須發揮評價作用。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在于學生的分數、平均分的高低,重點要看教師的教學過程,比如看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是否有創新思想,是否能適應時代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中學數學的發展規律,課堂上是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是否是多種方法的優化組合,看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實、靈活等。

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是既要看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性評價。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要實行激勵性評價教學時,不論是課堂提問、做作業,還是其它數學活動,教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注意保護學生創造的火花。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激勵學習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激勵學生不斷創新的欲望和需要。這種體驗能促進學生向激勵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勵性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創造性的催化劑,是挖掘學生潛能的有效武器。

參考文獻:

[1]林衛民.“問題解決”在數學創新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9(5).

[2]呂傳漢.數學情境與數學問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綦春霞.數學比較教育[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

[4]何小亞.與新課程同行——數學學與教的心理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5]陸書環,傅海倫.數學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劉朝暉.數學教育的理論·問題·策略[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bstract:Howtoimplementinnovativeeducationinmiddleschoolteachingandleadstudentstoactivelylearnmathematicsisagreatissueinimplementingqualityeducation.Theimplementationofqualityeducationistocreatefree,harmonious,openanddemocraticlearningatmospheresothatstudentscanacquirebasicknowledgeandthinkingmethodsinacooperativeandexploratorysituation,thustocultivatestudents''''innovativeawarenessanddeveloptheirinnovativeability.

Keywords:innovation;principles;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