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意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的應用

時間:2022-06-13 08:33:03

導語:競爭意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競爭意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的應用

摘要:數(shù)學是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也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數(shù)學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心理特征培養(yǎng)其競爭意識,確保數(shù)學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競爭意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的合理運用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競爭意識;小學數(shù)學教育;教學運用

小學數(shù)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基礎性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基礎的思維轉變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基礎數(shù)學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往往抱著“求知、摸索、思考”的心理學習數(shù)學知識。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注重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通過學生之間的競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抓住心理特征,創(chuàng)造競爭氛圍

許多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心理素質,教師可充分把握學生這一特征有效實施教學工作。比如對于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可多設置一些巧妙的問題引導其思考;而對于好勝心較強的學生,教師應努力為其創(chuàng)造競爭的條件,使其在與其他學生爭論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如在講解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告訴了學生長方形周長為18m,讓學生嘗試分配長方形的長度和寬度,并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案陳列出來。問題一提出,一學生提出“(4+5)×2=18m”方案可行,教師表揚了這位學生。這時其他學生似乎不肯服輸,立刻搶答:“(3+6)×2=18m也可行。”隨后,(2+7)×2=18m、(1+8)×2=24m等多種方案被提出來。通過設計一個簡單的問題,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競爭的環(huán)境,促使不甘落后的學生參與到課堂競爭中,得到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互相進步。

二、巧施教學方法,激發(fā)競爭意識

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在數(shù)學課堂上適當開展學習競賽。由于在競賽中,學生受到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動,往往喜歡爭第一,從而得到老師的贊揚。因此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活動中往往更努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當然,要想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數(shù)學題目時,教師可通過拓展例題形式,規(guī)劃學生的競爭方式,確保例題的趣味性,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為往后的競爭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比誰算得快又準”、“看誰的解題方法更巧妙”,“比誰的解法多”等,都能使學生各盡所長。對于教材中簡單的幾何圖形,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各方面的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造競爭條件。比如:講解長方形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教室內有什么物體與長方形相似,讓學生搶答等,使沉悶的課堂變得生氣勃勃。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部競賽;可以分小組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也可以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分組比賽。比如在教學中,教學先按男女同學分為兩個組,然后精心設計一些數(shù)學式子,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當講到加、減、乘、除算術題時,教師給出24×18算術題,并讓A、B兩組的學生快速解答,盡可能從多個角度解題。A組立即給出24×18=24×3×6、24×18=24×6×3兩種方法;B組在A組的基礎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種方案,由此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樹立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分組合作,促進競爭

一個合理分組、分工協(xié)作的學習小組,,往往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務。然而在合作學習中,為了使每個成員在合作中都能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合作小組的組建顯得很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采取競賽的形式上課。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部競賽,可以分小組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也可以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分組比賽。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先按男女同學分為兩個組,然后精心設計一些數(shù)學式子,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當講述到加、減、乘、除算術題時,教師給出24×18算術題,并讓A、B兩組的互相討論并解答,盡可能從多個角度解題。A組給出24×18=24×3×6、24×18=24×6×3兩種方法;B組在A組的基礎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種方案。接著教師可以根據(jù)合作內容的難度,隨時進行調整,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表現(xiàn)、鍛煉和提高。由此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樹立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豐富了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

四、師生互動學習,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

師生互動學習能夠使師生之間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學工作。只有使學生感受到“活躍式”教學帶來的樂趣后,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shù)學學習中。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公式”時,先讓學生嘗試自己操作展開圓柱的側面,看看是什么圖形,大多數(shù)同學按照課本那樣沿圓柱的一條高線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而有的同學卻有爭議:在圓柱的兩底面圓周上各任取一點,沿著這兩點作直線,展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想法有新意。這時,又有一位同學說: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此時教師及時表揚學生動腦思考,想法新穎。接著繼續(xù)提問:那么什么樣的圓柱體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呢?學生頓時思維活躍起來,把課堂學習活動推向新的高潮。最后,同學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論展開后得到什么圖形,圓柱的側面積都等于底面周長乘以高這一原理。這樣教學使學生充分開動腦筋,不僅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學習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及效果。

作者:李貴清 單位:開縣南門鎮(zhèn)萬里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張彥飛.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