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芻議

時間:2022-11-06 03:49:55

導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芻議

一、做好數學概念相關知識的導入

如果對數學概念沒有理解通透,學生在應用概念解題時就會感到困難,也較難記憶具體的公式、定理,對接下來課堂的開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因此,教數學概念的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好的導入過程,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興趣。通過豐富新穎的概念導入課堂,能快速、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好奇心,自主地投入數學學習的活動。隨后,教師導入基礎之后,對數學概念進行詳細的講解,例如,學生了解概念后,可以快速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即將所學的內容。例如,學習小學數學四年級《小數乘法》一節時,小學生對小數算理和算法不理解,我設計了情境,在情境下解決問題,具體如下:學生參觀小明的房間,小明房間有書桌、床。學生知道了小明木床的長和寬,但只能列出公式,并不知道如何求解。我讓學生進行估算3.5×2.6,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學生估算出乘積的總數。為了讓學生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單純的計算訓練往往單調枯燥、索然無味。因此我設計了“我是小判官”的數學游戲,整理了一些數學乘積小數點位置錯誤的問題,根據整數乘法的積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這次學生根據積的位置確定了小數的位數。通過開放的練習,凸顯出小數位數與積的位數關系。又如,在教學“梯形”時,學生認識了標準的梯形后,我會出示一些不標準的梯形,形態各異,面積不同,方位不同,然后讓學生判斷此時的圖形是不是梯形,并讓學生指出梯形的長、寬和高,雖然梯形的形狀不斷發生了變化,但是性質并沒有發生變化,學生更容易理解梯形的本質屬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出梯形的規律,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圖形是否為梯形。通過這樣的概念導入教學,學生對原有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具體的認識。

二、創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的情境

為了將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增強教學的可接受性,許多教師采用了情景教學的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下設置更多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習中體會定義、定理的正確性,為接下來的數學概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情境下,教師可以很好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整教學的策略,使每個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例如,在學習了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內容時,為了學習各個角度之間的關系時,我創設如下的教學情境:“在數學的世界中,每消去一個鈍角,就會產生兩個新的銳角,其中也有一些可能成為直角,而任意兩個角度能夠組成新的角度。為了實現數學世界的欣欣向榮,數學世界中,各個角度必須相同,到底如何調整才可以使調整次數最少,解決問題呢?”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角的基本定義,較為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以此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了解概念的聯系:從屬關系:如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從屬關系;同一關系:說明兩個概念相同,例如,等邊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質數和素數;矛盾關系:兩個概念意義恰好是相反的,例如加法和減法、正比和反比;并列關系:如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交叉關系:例如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當教師了解到概念的形成,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概念的區別,精準掌握概念的內涵,對每個概念不同之處了然于心。教師在概念教學時可以采用蘇格拉底式問法,步步追問,例如:質數的對象是幾個數?互為質數的對象是幾個數?教師可以選擇幾組數讓學生觀察,總結規律。教師在概念練習課中需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和趣味性幾個標準,形成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的結構。在教學中將相似性、易錯易混進行對比練習,相關概念結合練,易混概念對比練,新概念及時練,重點概念反復練。通過教師不斷努力,數學概念教學一定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三、在實踐中驗證數學概念的性質

小學生數理基礎比較薄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比較低,但學生對數學知識有著豐富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驗證概念、定理等,通過實踐的方法掌握數學方法,使其擁有較好的邏輯思維的能力,學生在推導公式、定理的操作過程中手腦并用,可以使得身體記憶得到鞏固,對概念和定理有更加深化的理解,會產生非常大的學習熱情。在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概念的實際意義,獲得反饋,這種反饋可以激勵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了《除法》時,我出了一道計算題,考查學生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一位數除法,在基礎知識之上,學生可以很好地驗證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方法,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主動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際練習中,有效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數學概念呈現方式,正確運用“淡化”和“強化”方式。教師在教學《百分比》等數的概念時要淡化操作,強化舉例。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等圖形概念時,我淡化了情境,強化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教學克、千克、時分秒等這些概念的時候,我更多地將這些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淡化”和“強化”的選擇是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內容而定的。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概念較為枯燥、抽象,小學生現階段思維特點是對形象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所以數學概念教學是教師較為頭疼的難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備課,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設計完善,做好課前導入工作,通過設計有趣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引導學生將數學概念應用于具體的情境。通過教師長期努力,學生一定可以對知識以及抽象的概念很好地理解。

作者:李媛媛 單位:學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楊橋鎮大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