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提升策略
時間:2022-05-07 04:00:54
導語: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學推理可以幫助小學生快速學習并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加深小學生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小學數學教學組織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于小學生的推理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充分將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轉化為顯性認知。本文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的有效培養和提升展開具體的分析,同時提出升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推理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落實,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小學數學教學更加看重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要求小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相應的邏輯推理能力,從而有效加強小學生的個人數學素養,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為小學生的綜合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數學推理能力的內涵
所謂數學推理能力,是指正確地運用思維規律和形式對數學對象的屬性或數學問題進行分析綜合、推理證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相應的假設與猜想,然后再通過觀察、實驗、歸類等不同方式來尋找出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的過程來最終判斷猜想假設是否真的與現實情況相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進行推理,必須要先有非常清晰的邏輯思維過程,這樣才能夠保障學生真正找到解決問題最適合、最高效的方法[1]。在進行思考的時候,可以借助語言表達或者其他的方式來有效轉化,同時開展相關的探討互動,通過討論的過程來檢驗猜想是否正確,以這樣的方式和過程里充分保證小學生未來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時也能夠不慌不亂,條理清晰地分析問題。具體在培養和提升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比較淺,對事物的認知也非常局限,所以培養和提升推理能力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練習才可以養成,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數學活動或者推理體驗才能夠有效鍛煉并提升其推理能力。所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需要過程和時間。第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時,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升他們的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過程離不開其自身的生活經驗的累積,學習的態度和動機等等因素,所以,在學生養成數學推理的習慣時,要尊重其主體性。第三,要發揮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必須基于一定的情境。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依賴于情境,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課堂教學是培養提升其數學推理能力的重要陣地,所以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對于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而言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重要情境。例如,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數學廣角有關推的理內容,其中有例題關于引導小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體驗、調查等不同活動,運用簡單的推理方法來分析解決相對簡單一些的數學問題,同時讓學生在對應的情境中來獲取正確的邏輯推理方法。所以我們必須清晰地了解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和提升的基礎特點,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加強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的訓練,從而有效提升其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推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數學推理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且實用的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與此同時,這也是他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必備的一種生存技能。筆者針對小學階段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提升策略展開分析研究,提出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策略,充分開發并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一)類比歸納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始初,就重視并且強化小學生對于數學能力的培養,同時幫助其養成正確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比大小的數學題目,那么數學教師在教學生正確計算比較大小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引導小學生認真觀察這一類比大小的題目具備什么樣的共性特征。例如,給學生出一組比大小的數學題目,以“34+5○23+5”“28-20○28-2”“41+6○6+45”這組類比計算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的時候,應當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幾個計算式子,去發現比大小兩邊的相同點,之后再以加減關系的具體判斷來計算其大小結果。再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正方體六個面分別標記不同的字母加以區別,然后讓學生去推測不同字母相對的另一面分別是什么,教師在引導學生推理判斷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需要先指導學生觀察這個正方體如果發生水平逆時針旋轉運動時具體看到正方體側面的標記,然后一步一步推導出正方體的底面以及其相對面,然后再將正方體水平旋轉兩次,這個時候相對的面由會調換位置,學生就可以進一步推測出另外兩個對立面的標記,以這樣類比的方式,則會很快得出所有面的對立面,通過這樣的類比推導,有效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也可以充分開發其對于空間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類比推導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觀察推理的良好習慣,充分加強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2]。
(二)猜想求證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練過程,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授時,需要為學生預留一定的自主進行思考探究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同時在教學形式組織方面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與效果,有效促進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充分培養和提升,從而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數學練習題講解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做出一定的假設推理,啟發學生大膽假設,比如關于題目“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度為3cm與4cm,那么請問第三條邊的長度可能為多少cm?”那學生可以通過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這一原理,可以推斷出第三條邊的區間范圍,假設第三條邊為acm,那么就有3+4>a,a+3>4,因此必然就有a>1且a<7。通過假設推導就可以得出這個三角形的第三條邊的長度在1cm~7cm的區間范圍內。再舉個例子,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時候,為了達到讓學生能夠更快速地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等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共性推導方法的目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講解時,就可以運用小組協作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們大膽進行假設猜想,然后要認真仔細地進行求證,學生通過進行雙向的推理,可以有效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學習,結合學生親自參與實踐體驗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發現并總結出其中隱藏的數學規律,以這樣持續強化的訓練形式,加強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推理的興趣和熱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綜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三)主動認知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一些小學生由于個人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等綜合因素的限制,他們常常在解決一些數學難題之后,還會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對于深層的邏輯規律理解不透徹,長時間累積會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只是針對具體的某個問題學會了如何計算,然而如果類似的問題換一種方式出現,就會在計算過程中存在困難,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這種情況中的學生其實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只將知識形成了緘默認知,而并沒有轉化為顯性認知,也就是主動去認知和學習。在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通過推理過程轉化緘默認知為顯性認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認知行為[3]。例如,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有關于混合運算的數學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實踐作業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探索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去到自己居住地附近的購物超市來進行觀察分析,針對小學生自己比較喜愛的售貨商品區域中的具體商品的價格進行記錄統計,做成一定的表格,然后再對這些貨品加以類別區分和整理,那在進行整理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混合運算有關的數學知識,這個時候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和推理,發現數學問題中存在的相關性,然后學生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計算式子的形式或者圖畫的形式來展示個人統計整理的具體結果,在這個計算的過程中,可以極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際進行運算的時候,調動學生參與體驗的熱情和興趣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小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不完全歸納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學生運用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所以,當學生獲得了數學問題的正確答案時,教師要通過工具和學生加強互動探討,帶動學生勇敢積極地和大家分享個人推理的整體過程,對于推理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教師要及時加以糾正引導,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數學推理能力更加平穩快速地提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推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必須加強對于教學內容在推理要點方面的整體設計和規劃,通過科學合理的鍛煉,培養學生利用推理過程來加強思考觀察,充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毛夢雪,陳文勝.小學生數學合情推理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3(1):117-119.
[2]蘇文朝.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研究[J].才智,2018(06):132+134.
[3]孫保華.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提升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20):51-53.
作者:張瑞 單位:德州市建設街小學
- 上一篇:小學生數學綜合思維能力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