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下大學生農村創業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03 03:38:09
導語:鄉村振興下大學生農村創業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為大學生到農村地區開展創業活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創新機遇,同時大學生農村創業也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促進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有助于破解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困境,助推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同時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建設。針對此,本文積極探索我國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畢業生在農村地區開展創業實踐項目的有效路徑,立足于政府、高校和學生自身的三維角度,提出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創新策略,逐步推進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實現現代化和產業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大學生;農村創業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全局性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行動方案。我國是農業大國,而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進程。為了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有效補齊“三農”問題的短板和不足,我國積極推行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農業與我國工業產業的快速融合發展。(二)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當前,我國城鄉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在農業和農村領域。雖然我國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農業和農村建設有了質的飛躍,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高,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導致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有限,城鄉之間的發展存在巨大的差距,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城市。因此,我國推新鄉村振興戰略,使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著力拉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三)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物質條件。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現代化建設發展息息相關,農業的機械化設備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物質條件基礎,用先進的設備代替傳統的手工和人力勞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快速轉變。這有助于降低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促進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作用
(一)大學生農村創業有助于破解新農村建設的人才難題。人才的缺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大“瓶頸”。根據對部分高校畢業生的調查顯示,有76.8%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到北上廣深發達地區就業,56.9%的大學畢業生的優先去向是城市而非農村地區,這很大程度上導致農村的人才極度匱乏,成為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困境。目前在我國70多萬個行政村中,僅具備初中文化水平的村級干部占總數的87.3%,制約著農村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選擇到農村創業,可以為農村地區增添活力,將現代化的創新技術和知識體系帶到農村,培養新形勢下的新農民,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序推進。(二)大學生農村創業有助于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目前,農村存在著農業供需結構不均衡的矛盾,為有效地轉變供需失衡的問題,必須要立足于市場,推行農業現代化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要求,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水平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農業的生產技術和知識結構體系,直接決定著農業生產的產業結構。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轉型,農產品的生產結構和發展質量限制了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地區農民的文化素質難以適應現代化的結構調整,已經成為農村問題的突出表現。大學生經過本科甚至研究生階段系統的知識學習,具備著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可以利用理論知識和現代化技術,積極推進農村創業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的農業轉變,促進高科技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快速應用和廣泛普及。(三)大學生農村創業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轉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產業的結構優化。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風向標,將科學技術融入到傳統農業產業生產當中。其中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需要具備專業理論修養和技術水平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作為支撐,將農業科技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有效提升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水平。大學生農村創業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力資源支持,有效推動了城鄉均衡發展。大學生具備先進的科學理念,容易接受專業化和現代化的農業知識,在農村地區發展創業可以有效發揮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增強其農業農村的適應性。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實踐路徑
(一)政府要建立健全大學生農村創業政策體系。第一,從總體角度而言,政府要建立健全創業政策體系,為大學生在農村地區開展創業活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為大學生建立設備齊全的農村創業園區。政府運用財政貼息的手段,為大學生提供免息貸款,保障大學生農村創業的資金來源。政府健全信貸融資政策,緩解大學生農村創業融資難的問題。第二,政府要制定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減免大學生農村創業項目的稅費,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道路上的攔路虎。第三,政府要積極建立大學生農村地區創業的有效激勵機制,激發大學生投入農村地區創業的熱情。第四,要形成靈活規范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提升大學生到農村地區創業的積極主動性。(二)高等院校及時調整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一,高等院校應當大力開展雙創教育,使大學生更加了解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激發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責任意識。高校應當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基礎性學科,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具體實施綱要,著力構建農村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體系,適應現代化新農村的發展需要。第二,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積極調整專業結構。為進一步推動農村的供給側改革,高等院校應當積極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相匹配,有針對性地培養適應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專業人才。第三,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培養正確的就業觀念,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地區創業,發揮大學生自身的專業優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學生要有效提升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和水平。一是大學生應當塑造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農村地區開展創業活動具有較大的困難,大學生應當做好良好的心理建設,并協調人際交往關系,用良好的心態來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發揮自身在農村地區創業的積極主動性。二是大學生要培養良好的創業實踐能力,比如創業決策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生積極到農村地區創業,緩解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的局面。三是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綜合實力,自覺學習農村的創業管理知識內容,了解創業投資的體系,為順應新時期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不斷的學習和創新。四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當積極參與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利用寒假和暑假的課余時間到農村地區開展創業活動,積累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促使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阮愛民,汪泰,陳小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村官創業長效機制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19,5:35~41
[2]李新倉,黨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路徑[J].農業經濟,2019,383(3):119~120
作者:孟慶方 單位: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信息素養提高策略與實踐研究
- 下一篇:反腐倡廉下派監督職能研究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