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中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8 08:25:00

導語:和諧社會中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中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多重轉型時期,轉型是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而發展的目的就現在來說則是要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如何使政府的發展理念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社會全面健康均衡發展”上來,這是新時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課題。要協調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解決發展中的失衡問題,進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適時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職能定位,充分發揮其調控職能,提高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行政能力,提供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政府公共服務機制。

關鍵詞:和諧社會;政府職能;轉變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構想,指明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建設和諧社會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它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國家各機關、各社會團體及全體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國家機關的作用非常大,國家機關合理的定位可以加快和諧社會的建設,反之,定位不合理將會對構建和諧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在和諧社會構建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都直接決定于國家機關公共治理和諧是否。目前我國社會出現的大量不和諧的現象,主要是國家機關治理不和諧引起的。

而在國家機關中,作為行政機關的政府對于建設和諧社會尤為重要,責任更為重大。首先,國家行政機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公民關系最密切。因為國家行政機關職權最廣、機構最多、工作人員最龐大。其次,國家所頒布的法律法規,百分之八十都需要行政機關執行。因此政府職能如何行使以及行使的效果如何,將直接和最終決定著“和諧社會”目標實現的成功與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思路,將執政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轉化為現實行動,需要政府充分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發揮推動和主導作用。不管市場化和社會進步已達到了何種程度,不論政府功能與組織已具有和應具有何種變化,政府必須繼續承擔起引導和領導經濟變革和社會變革的責任,因為“沒有一個有效的政府,不論是經濟的還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可能實現的?!?/p>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新目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耙匀藶楸尽钡暮椭C社會,是一個大多數人能夠分享改革和發展成果的社會,這就迫切需要政府發揮利益中介人和協調員的作用,通過立法和行政等方式,扭轉目前差距擴大的趨勢,緩和利益矛盾沖突,爭取適度差異基礎上的社會和諧。這就要求政府行政要有新的職能,以豐富和擴大各種形式的民主,暢通利益表達渠道,使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要求都能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及時表達,同時建立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以公正的態度尋求利益關系的平衡點和結合點,以此來解決各種利益矛盾,維護社會安定。

然而,我國舊體制下的政府機關明顯的特征是:忽略了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作用和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服務性作用;忽略了社會公眾對公共事務管理的參與及社會公眾的需要對政府管理行為導向性的作用;忽略了社會公眾對政府管理的主體以及其行為的制約和監督;忽略了政府管理過程中公共責任機制的建設與發展。這樣的政府實質上是:以官為本,缺少人性化。其結果是不能適應社會的多樣化,構建不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轉變政府職能是政府改革的重點,也是新形勢下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要突出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要突出對公眾負責的社會公共責任制。而這些也都意味著,政府職能從重政治統治向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的轉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突出以下六項政府職能:

(一)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有效的公共安全機制。

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生命的價值越來越重視,人們生命的意外死亡尤其是群體意外死亡事件的發生,往往對于人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這就要求社會必須具有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但我國目前社會應急及事后處理機制不健全,公共危機和突發事件還難以有效預防和及時處理。一是自然災害頻發。二是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突出,應對經驗不足。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爆發,暴露出了我國在公共衛生處理上的很多不足。三是重大安全事故頻繁發生。2005年2月云南非法煤礦瓦斯爆炸導致27人死亡;正月初六遼寧阜新孫家灣煤礦礦難,214人死亡;2005年11月13日吉化爆炸造成的大面積水污染。這一系列安全事故也不正為我國的公共安全機制敲警鐘嗎?如何預防和處理社會突發事件,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及社會的穩定發展。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建立高效信息傳遞機制,提高及時獲取、準確分析信息的能力,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的應急機制,提高應對各種公共危機和突發事件的本領。

(二)保護弱勢群體利益,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各種措施和制度建設,保障弱勢群體的人權。具體來說:

1、要健全各種相關的保障制度。對由于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而陷于貧困需要國家傾斜分配利益的人,安排好最基本的居住、生活、醫療。尤其要重視低收入者和城市困難職工的救助和生活保障。

論文首發自CE86論文網,請保留版權文字

2、對弱勢群體中處于社會邊緣地帶的人群,如吸毒者、艾滋病患者、妓女等,在他們的生命遭遇威脅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幫助。

3、切實落實法律援助制度。當弱勢群體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獲得司法救濟。

(三)轉變執法觀念,積極行使職權。

現代社會中政府要扮演“守夜人”角色,這指的是政府權力的有限原則,否定了過去的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并不是說政府就可以怠于行使甚至不行使職權。相反現代社會更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在自己的職責權限范圍內積極行使職權、行使好職權?,F在一些地方一些政府部門缺乏責任感,推卸了本屬自己的責任,導致社會上凸現了很多問題。安徽阜陽奶粉事件中,當地工商執法部門的行為并沒有達到讓人滿意的地步。政府整天強調要保護農民工權益,可是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農民工為了等待自己的血汗錢而不能回家?更有甚者因討要工錢遭到雇主毆打。我們不妨問一下當地的勞動執法部門工作到位了嗎?我們說要建立一個誠信社會,提倡公民要講誠信,那么政府是不是也要講誠信呢?我覺得這對建設和諧社會顯得更為重要。(四)積極探索執法方式,建立一種有效的沖突解決機制。

任何社會沖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說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就是社會沖突矛盾的不斷解決過程,和諧社會并不是不產生和不存在矛盾,而是存在一種有效解決沖突的機制。在這一體制中,政府要特別注意的是:

1、健全調節機制,使矛盾解決在基層和最初階段。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將大部分人民群眾內部矛盾解決在基層。

2、提高公安部門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防范恐怖事件發生??植乐髁x威脅已經上升為一個全球性問題。雖然我國社會治安良好、秩序穩定,但也不應忽視恐怖主義的存在。對一些重特大刑事犯罪特別是有組織的恐怖主義行為要堅決嚴厲的予以打擊。

3、完善政府的信訪機制,真正做到傾聽民聲民意。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引導群眾以合法理性的手段表達利益要求,同時清除群眾上訪中的有形和無形的障礙,使得人民群眾的聲音能及時準確地傳達上去,真正發揮信訪的作用。

(五)落實好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的公開性和公民參與度。

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公開透明。公民的知情權與政府信息公開化,是公民參與和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也是建立有效的社會監督的基礎。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向社會提供真實可靠的公共信息,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是政府的責任。只有增強社會公共政策的公開性,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務置于社會的監督之下,防止權力濫用,使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互信關系,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六)健全和完善公務員考錄和培訓制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是國家行政權的具體實施者,他們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行政權運行的良好與否至關重要,同樣,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也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目前我國政府公務員整體素質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問題。要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就要切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規定,落實考核、錄用和培訓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和新陳代謝機制。要結合地方政府機構改革,調整和優化干部隊伍結構,以適應構建和諧社會新形勢的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政府職能轉變應該是由一個管制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偫碓谡摷罢毮軙r曾說:“管理就是服務,我們要把政府辦成一個服務型的政府,為市場主體服務,為社會服務,最終為人民服務。”只有實現從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真正轉變政府職能,才能打破體制性障礙,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05年2月20日。

[2]張楠.《構建和諧社會與政府職能轉變》,出自《理論界》,2005年12期。

[3]王偉光.《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習時報》,2005年3月21日第277期。

[4]劉春、王軍主編《公共政策概論》,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5]鄧偉志.《論“和諧社會”》,《學習時報》,2005年1月3日第268期。

[6]鄭秉文.《構建和諧社會應注意的10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12月16日。

TransformationofGovernmentalFunctionsinHarmoniousSociety

ZhaoYong-gang

(Schoolof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

Abstract:Sincethebeginningofreformandopening,Chinahasenteredaperiodfullofmultipletransition.Thetransitionisforabetterandfasterdevelopment,andthepurposeofitnowistobuildapeople-orientedharmonioussociety.Howtomakethegovernment''''sdevelopmentphilosophyswitchto"takingeconomicconstructionasthecentraltask,andachievingabalancedcomprehensivehealthydevelopmentofsocial"from"takingeconomicconstructionasthecentraltask",isthecoresubjectinfullimplementationof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inthenewera.Tocoordinateandintegrateallaspectsofinterest,toresolvetheimbalance,andbuild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wemustmaketimelytransformationofgovernmentfunctions,clearlydefinegovernmentfunctions,givefullplaytoitsregulatoryfunctions,enhanceitsadministrativecapacityindealingwithsuddenincidents,andprovidepublicservicemechanismwhichisadaptivetothemodernmarketeconomy.

Keywords:Harmonioussociety;Governmentfunctions;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