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家庭帶動和諧社區發展
時間:2022-12-14 04:04:51
導語:和諧家庭帶動和諧社區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家庭”作為一個社會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整個社會環境的重要“細胞”,因此,每一個細胞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特點、文化特征等等都會對整個社會環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探討以和諧家庭帶動和諧社區的發展展開討論,首先通過以特色的活動來帶動家庭和諧入手,通過對“家和萬事興”活動、“母愛活動”、“美德在農家”、“學習型家庭與知識型婦女”等進行分析之后,有效的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與推進,為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
一、以特色活動帶動家庭“和諧”化
1.以“家和萬事興”活動帶動和諧化家庭發展通過“家和萬事興”這一主題所開展的相關活動,倡導各個家庭要從自我的小家做起,從自己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組織不同家庭的相關成員積極的參與到社會的一些公益活動、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又或者是個人的品德建設方面。時刻宣傳“美德”這一理念,實現家家創文明的社會風尚。2.以母愛活動為基礎,在弘揚母愛中構建和諧家庭可以通過開展“十大杰出母親”、“十佳好兒女”、“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在全社區開展相關方面的調研與評選,通過這樣一種具有相對競爭力的評選之后,設置相關獎項,在評選之后,分別將這些獎項進行公開,在社區當中營造濃厚的孝老愛親、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圍,進而帶動其他家庭對這一評選活動的重視,為后期更多的家庭參與奠定基礎。3.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以“每家每戶進行學習,進而促使美德在農家;家家展開討論,對農村發生的一些新鮮事情進行點評;每家每戶都在做,共同模擬出一個全新的治家協議;每家每戶都換了,對農家的新生活進行展現,開展每家每戶都評論,爭做家庭當中的好成員。”等活動,進而推動“美德在農家”活動的不斷拓展與發展。4.開展“學習型家庭與知識型婦女”主題活動開展“讀書進萬家”讀書會活動,在全市以不同的形式,設置不同的獎項,對相關活動進行召集,并且以競爭的形式、評選的方式,吸引當地家庭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這一活動當中,促使在全市涌現一種全家勤奮學習的氣氛,運用書香對每一個家庭進行裝點,營造充滿積極性、歡悅性、和諧性的全新生活氛圍。5.開展家庭文化系列活動可以在全市各級婦聯當中組織婦女群眾開展“六進家庭”(主要指的是思想教育、家庭美德、科學文化、文體活動、文明新風以及法制教育)為主題的一些活動,促使家庭成員在活動當中經過探討之后形成全新的生活風氣,從而通過整個活動促進社區以及家庭等不同區域的文化發展及提升。
二、有效整合資源,創建共享和諧社會
1.開展“救助貧困母親,溫暖貧困家庭”等活動通過各基層婦聯有效地針對本地區當中的一些貧困母親生活狀態開展調研工作,通過走訪和調研,對當地貧困母親的情況進行記錄,進而召開相關會議,通過討論之后,設定良好的方案、方法,對這一部分處在困境中的婦女人群開展援助工作。除此之外,還應當與衛計部門緊密聯系,在相對困難的區域開展不定期的義務體檢以及義診等活動,幫助這一處在困境的婦女群眾能夠時刻知曉自己的身體情況,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2.開展“母親在家庭,母愛在社會”等活動首先,各級婦聯應當在廣大婦女中,或者是不同的家庭中持續性地對科學育人、為國教子、爭做新時代好母親以及以德育人等專題活動的展開;其次,要重點呼吁和動員黨政機關對社會中弱勢群體的關注(例如孤兒、單親貧困母親、病殘家庭等等),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對他們的生活、教育以及撫育問題進行解決。激發社會人群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將孝敬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孩子逐漸擴展到對社會人群的關愛中,進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開展“孝敬母親、關愛他人”等活動組織廣大婦女群體以及社區人員,在特定的節日(例如:“三八”節、母親節等)在社區或者是家庭當中開展“向母親獻一束花、道一聲祝福、買一身衣服”等活動,并且在一些邊遠地區開展“爭當八好,倡揚五情”等活動,通過這樣一些不同的活動形式,營造出和諧的氛圍,促進我們社會大家庭共同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麗琴.鄉鎮婦聯改革的挑戰與對策研究———基于對H省鄉鎮婦聯主席的訪談[J]領導科學,2017(20)
[2]全國婦聯負責人就全國婦聯改革答記者問[J]中國婦運,2016(10)
[3]全國婦聯[J]中國婦運,2014(01)
[4]陳蕎.全國婦聯開通保護兒童援助熱線[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5]張靜.在全國婦聯系統辦公室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J]中國婦運,2013(01)
[6]全國婦聯[J]中國婦運,2013(06)
[7]劉國昌.從宋秀巖的提拔看中央的用人導向[J]廣東黨史,2010(03)
[8]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救助關愛災區兒童[J]社團管理研究,2008(05)
[9]全國婦聯和國家發改委答復節日提案[J]前進論壇,2007(11)
作者:夏文芳 單位:常州市金壇區東城街道辦事處
- 上一篇:體育學校音樂教育論文
- 下一篇:和諧社會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