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主義的特點論文

時間:2022-07-12 04:32:00

導語:和諧社會主義的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主義的特點論文

摘要:和諧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縱觀人類社會漫長的歷史時期,不乏人們努力追求社會和諧的例子。然而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在過去的歷史時期都沒真正地實現社會的和諧。中共中央從當前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是一個內在的、全面的、動態的、具體的、有特色的和諧的社會。

關鍵詞:內在和諧全面和諧動態和諧具體和諧特色和諧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和諧社會理想,勾勒出了多種多樣的和諧社會藍圖。而如今,中共中央從新的社會歷史背景出發,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已成為廣大人民的共識,成為人們的行動指南。然而,必須明確的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和諧社會同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度在過去所追求的那種和諧社會是佰著根本的區別的。本文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解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求更深刻、更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一、社會主和諧社會是內在和諧的社會

和諧社會有著外在和諧和內在和諧兩個不同的層次和等級。外在和諧是通過外在強制而實現的和諧,它主要表現為一種暫時的社會穩定uJ。其特點是:從實現社會和諧的主體來看,維持這種和諧的行為是被動的;從依靠的力量看這種和諧的維持主要依靠制度等外在力量的約束。可見,外在和諧的標準是社會能以現有的社會秩序正常運行即為和諧。以這種標準來判斷,中國過去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其它相對安定的歷史時期都是和諧社會。需要明確的是,這種和諧是表匾的、非持久的、和消極的和諧,它不敢正視和解決社會的深層矛盾,在和諧表面背后往往深層矛盾的不斷激化。

內在和諧是通過主體基于對社會秩序的認同而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去實現和維持的和諧,它主要表現為蘊含于社會主體中的巨大的凝聚力和陽心力。中共巾央提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是法治的社會,更是民主的社會.公平正義、團結友善的社會。其深刻涵意就在于這種和諧的構建是以社會深層矛盾的不斷克服和解決為前提的,是建在人們對現有的反映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的認同感的基礎之上的.足普遍存在人們心中并為人們所接受的和諧理念外化到人們的具體實踐去構建和維持的和諧。從實現和維持這種和諧的主體來看,矮行為是積極主動的,靠的是科學的信仰和理念而不是外在制度的約束。因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際上就是通過社會深層矛盾盼解決,通過社會民主、社會公平、社會義等來使社會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對這種秩序產生認同從而積極主動地去維護這種和諧,是內在和諧的社會。

實現和維護社會的內在和諧必須加強和諧社會文化”建設。從普遍深刻的層面講,和諧文化是指滲透于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思想、組織和行為方式的和諧問題。也就是要我們在“做法”上下功夫,講究“做法”藝術,提升社會和諧程度。因此,建設和諧文化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條件。我們要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就必須積極建設和諧文化,充分發揮和諧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強大精神支攆作用。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和諧的社會

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系統而存在的,和諧社會建設也是如此。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系統性可以從社會大系統和社會子系統兩個層麗上來認識和把握。著眼于社會大系統,和諧社會建沒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義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問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包含關系基于這種關系,必須處理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基本領域的建設與社會整體建設之間的關系。儀有經濟領域或其它某一領域的和諧只是片面的和諧,儀有各個領域的和諧而沒有實現各個領域社會整體建設之間的關系的和諧,也只足片面的和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進程中提出的一個理念,是我們黨對社會的一個發展設想,體現了系論的全面的思維方式,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內涵的論述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和諧或整體和諧的社會。從社會結構來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和諧;從哭系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人、社會、國家、自然等不同主體之問的和鑿;從空間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城市與農村等不同區域之間的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就要明確,作為一種系統、全面的社會構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不是地方和諧、部門和諧、行業和諧的簡單累加,而是社會各個部門、各個地方、各個行業、各個方麗的有機結合,各個方面之間的綜合調發展。只有實現全面的和諧,才能真正發揮出巨大的和諧力量。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自覺全面的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和諧社會的構建問題,從宏觀、整體、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米解決現實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把社會主義和鑿社會的建設拓展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政策等多種手段.統籌各種社會資源,綜合解決社會發展問題。

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動態和諧的社會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社會系統的優化和社會和諧不是一種靜態的完美,不足固步臼封、尢所作為、不思進取、因循守舊;而是動而有序、活而不亂,管而死、和而不同。事物的和諧是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作用中,從不和諧——和諧——不和諧——更加和諧的矛盾運動中一步一步實現的。當代霸權主義國家,四處宣揚民主和自由,企圖在世界卜建立一個唯一的意識形態,從而維持其在世界上的長期主導地位。中國封建社會把自然禮會政治相比附,把自然人格化、神秘化,又把君權神圣化、絕對化,把人倫關系世俗化,用“三綱五?!钡确饨ǘY教禁錮人們思想,力圖建立一個永久不變的社會秩序。這些都否定了世界萬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否定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否認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注定了其目的無法實現。

和諧社會的目標不是人為設計的,更是同定不變。從哲學意義上講,和諧社會本身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因為沒有矛盾則無和諧可言。我們黨提出和諧社會的理念是立足于現實社會的矛盾,對其內涵的科學把握也同樣需要建立在矛盾基礎一。從矛盾視角來看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和解決那些不和諧因素,使得矛盾的雙方乃至多方在矛盾運動過程中達到平衡和統一,最終表現為雙贏或多贏的動態和諧狀態。這種動態和諧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內容看,它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沒和社會建設在動態中實現平衡發展的過程。第二,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方針及其具體措施來看,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實現“五個統籌”是在構建和諧社會動態發展過程中完成的。第三,從構建和睹社會的動力機制來看,它是“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過程。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但不能因此而將和諧社會簡單理解為無矛盾無差別的社會。馬克思曾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它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地發現和承認和諧社會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各種不和諧因素,這是實現社會動態和諧的前提;二、要敢于否定舊事物和發揮創新精神,這是實現社會動態和諧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社會由不和諧到和諧,由和諧到更加和諧的關鍵。在實踐中,實現動態和諧還要處理好兩對關系。一是和諧與穩定的關系:一方面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另一方面,和諧社會并不簡單地等同于穩定的社會,和諧是更高層次的積極穩定;二是和諧與發展的關系:一方面,社會發展是和諧的最終目的,和諧是社會發展巾的和諧。另一方面,和諧表達了發展的良好態勢,也是長遠發展的保障。

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具體和諧的社會

任何社會都是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構成的統一體,社會和諧就是社會大系統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因素內部、各因素之間及各因素和社會大系統之的和諧,是一種具體的,歷史的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康柏內拉的《太陽城》,中國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大同理想”等都對社會的和諧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和有益的探索,也為我們今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材料。然而無論是《理想國》、《太陽城》還是“大同理想”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即離開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脫離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去追求一種抽象的和睹。因此,這些社會理想也只能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鳥托邦”。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共中央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從我國當前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我國現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條件的基礎上提出的社會理念。它明確指出當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原則、到2020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實際上指明了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和諧是什么樣的和諧,從而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具體的,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和諧社會圖景。

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從我們當前的國情、當前的實際出發。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努力實現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的平衡發展,減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重點解決好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民主法制;不斷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努力促進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適應;堅決抵制和打擊各領域的腐敗現象;反對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從而實現社會的具體的、歷史的和諧。

五、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有特色的和諧的社會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中,都出現過“和諧”這一社會歷史現象。在中國,且不說先秦時諸子日家仰慕的“三代”是“天下大同”的和諧社會,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圈以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進程中,歷朝歷代的“盛世”,都可以是和諧社會?;蛘呖梢杂靡粋€比較準確的用語來說,是“傳統的和諧社會”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和諧”都沒有否定私有制,都沒有否定剝削制度,因此也不能是真正的和諧,更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和諧社會。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正是矛盾的特殊性使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有了質的區別。我們構建的和諧社會也有特殊性,是一個有特色的和諧的社會。其特色就在于我們要實現的“和諧”是和社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即社會和潴要由廣大人民共同構建,和諧成果要由廣大人民享有。我們常講的“和諧社會”是一個簡稱。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稱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全稱告訴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和諧社會巾,我們選擇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就把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其它各種“和諧社會”區別開來。

要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經濟I二,不斷地鞏固和加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制度。政治上,進一步鞏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堅持各完善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制度。文化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進一步落實文化要為廣大無產階級服務的方針。把社會和諧與社會主義聯系起來,使我們的社會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