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共和國是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
時間:2022-04-14 11:05:00
導語:漫談共和國是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聽聞“不要拿法律當擋箭牌”的聲音,真的讓人一時間蒙了很久,我們的國家應當是法律的國家,而不是人治的國家。
為什么說是法律的國家而不是人治的國家呢?十七世紀英國政治法律思想家哈林頓認為,政府的原則可以分成兩面,外在的和內在的原則。一是外表的或財富的面,外表或財富是產生政府權利物質條件,人依靠財富不像其他東西那樣是出于選擇的,而是出于生活必需,同樣的,國家也必須建立在財產所有權之上,尤其是土地所有權,基于此,哈林頓以土地所有權的歸屬為標準,將國家政體分為三種,他認為,財產是政權的基礎,財產的分配方式或地產的分配比例不同就產生不同的政權,如果一個國家的所有土地或者大部分土地歸一人所有,那么這樣的國家就是極權君主政體的國家;如果少數人或一個貴族階級或貴族成為地主,這樣的國家就是混合君主政體的國家;如果全體人民都是地主,那么就是一個共和國。要維系共和國,就必須以法律保障它賴以建立的這種基礎,由此,確定和遵守土地法是政權穩固的關鍵。
另一面的原則是權威:在哈林頓看來,一個好的政府不僅需要外在的原則——建立在財權基礎上的權利,而且也需要內在的原則——以心靈的各種素養為基礎的權威,此處的“心靈的素養”主要是指“從私人利益的泥潭里跳出來”的美德。
完美的政府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原則,因為財富為政府的統治建立了堅固的物質基礎、為政府統治提供了物質保障;而心靈的素質則能使政府的人們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權威,使人們從內心真正地愛戴它和服從它。光天化日之下的禍患是由于掌權的人,由于那些排斥珍貴美德和美德對政府的影響——“權威”而導致的。可見,外在和內在兩者在完美政府中是缺一不可的,也正如哈林頓陳贊的那樣:能夠把心靈的素養和財富的有利條件在政府里結合起來的立法者,就最接近上帝的業績。哈林頓認為法律作為一種理智或者智慧,是政府美德的具體體現,政府正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可以說法律是國家的美德、法律使國家的靈魂,法律使得國家治理具有權威性,從這一原則出發,哈林頓心中完美的共和國也應該是“法律的王國”。更進一步說,哈林頓理想中,執政官在公布典章制度時表明了兩個大字——自由,自由是共和國的價值追求,要實現這一價值目標,必須依賴于法律。如果一個人的自由存在于他的理智王國中,那么缺乏理智便會使他成為情欲的奴隸。由此可見,一個共和國的自由存在于法律的王國之中,缺乏法律便會使它遭受暴君的惡政。在哈林頓看來,共和國的財權的保障、權威的產生和維系以及自由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法律,因此“共和國是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
在古希臘美麗迷人的愛琴海畔,智者柏拉圖為人類勾勒了他心中的理想國;斗轉星移,事隔兩千多年以后,在有“海上貴婦”之稱的英國,哈林頓為人們描繪了他的理想圖景共和國。這個共和國是法律的共和國而不是人的王國,同時又具有像上帝一樣設計出來的最得天獨厚的,是天地間最幸運的國家,它那永遠五谷豐登的原野不會被冰雪所封,也不會有赤日流漿的時候。幾經周折哈林頓終于在1653年秋發表了他的專著《大洋國》,此書以政治小說的形式闡述了他的共和制思想及歷史根據,稱得上是他為當時的英國提出的一部憲法草案,一部在他看來切實可行的政治綱領。
“共和國是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這一膾炙人口的命題出于此書,既反映了哈林頓對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共和國與治世之道的景仰,也反映了亞里士多德等法治主義先驅的思想對他的熏陶。哈林頓推崇亞里士多德等前任的觀點,認為自古以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政府,一種是根據“法律或古代經綸之道”定義的“在共同的權利和共同的利益基礎上組織起來,并且得到保存”的政府,這是“法律的王國”;另一種是“根據事實或近代經綸之道”定義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些人使一個國家隸屬屬于自己,并按照他或他們的私利來進行統治”的政府,這就是“人的王國”。
“法律共和國”而不是“人的王國”也即指向法治國家,而不是人治國家。哈林頓在《大洋國》中也關注了“怎樣才能使共和國成為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這一重要問題。哈林頓認為,由于共和國中進行辯論和決定的是人,這一問題也既是:怎樣才能保證一個共和國的辯論和決議是根據理智作出的?在他看來理智可以說是利益,共和國的辯論的決議應該是根據人民的利益作出的,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建立一種“能迫使這個人或那個人放棄自身特殊的打算,而從共同的福利或利益的角度來打算”的法令,這種法令的建立與實現,則依賴與良好的共和國,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良好的政府有賴于良好法律的塑造,而良好的法律又導源于良好的政府。”什么樣的共和國才是良好的共和國呢?哈林頓以兩個姑娘分一塊餅為例說,國家的奧秘在于均分和選擇,一個良好的共和國在結構上,根據均分和選擇的常理,應分為立法、執法、監督三個機構,同時,一個良好的共和國還必須始終貫穿均勢平等原則,包括上述的物質基礎或產權平等,只有這樣的共和國才是良好的、平等的共和國,才能使共和國成為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
“共和國是法律的王國而不是人的王國”這一命題就像法治長河中一顆摧殘的明珠,經歷了三百多年歲月的洗滌,依然散發出光彩。當然,不可否認,這一命題是哈林頓為當時的應該資產階級設計的治國之道,提出之初衷是為了更好地鞏固資產階級政權、力圖保持資產階級從人民手中篡奪的革命果實,帶有階級的局限性。但是,剝離它為資產階級服務的外延,它以法律為綱、奉行法律至上、推崇法治、反對人治的合法內核,無疑對我國實施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正是這一被歷史和實踐考驗了的法治精髓使它傳送至今!
- 上一篇:初中生美術學習的興趣詮釋
- 下一篇:小議新課改下美術欣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