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課集體教學練習探討
時間:2022-02-13 05:57:00
導語:鋼琴課集體教學練習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雖然具有許多明顯的優勢,但習慣了傳統鋼琴個別課教學的教師對其仍有顧慮甚至偏見,已有的知識結構與教學能力亦不能適應新的教學工具和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難點和具體問題尚待解決。作者針對以上問題,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關鍵詞】數碼鋼琴集體課觀念難點對策
世界著名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指出:“每一門類的藝術,都有其最適當的教育形式。”師徒傳授和集體授課“這兩種方式的差別,在任何領域里都不會像在藝術領域里那樣明顯。沒有幾千年也有幾百年,學生總是通過師徒傳授的方式學習藝術。”(見《多元智能》P.146-147,新華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中,鋼琴教學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師徒傳授式的個別授課,高師音樂系科也概莫能外。近年來,隨著招生數量的逐年增加,鋼琴教師課量劇增、招架乏力。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個別授課方式,勢必要大量增加教師的編制,大幅度提升培養成本。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引入猶如雪中送炭,為合理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已認識到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越性,有條件的學校也陸續配備了數碼鋼琴教室。經教育部藝教委牽線搭橋,國外鍵盤集體課教學專家數次應邀來華講學,國內部分教師也先后出國研修。許多高校把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已有一批研究成果相繼問世。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在中國已得到初步的展示。
關鍵在于觀念的更新
隨著高校辦學實力的提高和設備投入力度的增加,高師音樂系科配備數碼鋼琴教室早已是題中之義了。但推廣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形式還存在著一些阻力,其中關鍵問題不是硬件投資,而是教師的觀念轉變。
1、數碼鋼琴能不能達到傳統鋼琴那樣的練習效果?
由于對數碼鋼琴缺乏必要的了解,加上數碼鋼琴與傳統鋼琴在音質和觸感上仍有明顯差異,許多鋼琴教師覺得在數碼鋼琴上找不到傳統鋼琴那樣的觸鍵感覺和聲音效果,認為數碼鋼琴的練習不能替代傳統鋼琴的練習。
對于數碼鋼琴的彈奏效果,不宜片面地看待。數碼鋼琴在觸鍵感覺及音質上與傳統鋼琴確有差異,但這種差異不僅與琴的類型和結構有關,也與演奏者對其不熟悉、不適應有關,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和磨合,駕輕就熟了,同樣可以得心應手地演奏。實際上,傳統鋼琴也并非每一架彈起來感覺都一樣,換琴以后照樣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即使在同一架鋼琴上,也不是只用一種固定的觸鍵方法和感覺來演奏,而是隨著音樂表現的需要不斷進行調整的。在傳統鋼琴和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方面均卓有成就的美國著名專家罕娜教授認為,數碼鋼琴和傳統鋼琴在觸鍵上并沒有太大區別。她說,觸鍵是在你的身體,你的手,你怎么去用它,發揮它的優點,而不在于你彈的是什么琴。
其實,人無完人,物無完物,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數碼鋼琴目前雖然不能完全模擬傳統鋼琴的音質和觸感,但它畢竟是一種發展中的樂器,反過來說,傳統鋼琴也并非盡善盡美,它比數碼鋼琴笨重,還要經常調音等,也給人們帶來許多不便。隨著電子技術和制作技術的發展提高,也許將來有一天數碼鋼琴不僅可以把傳統鋼琴模擬得維肖維妙,而且還會以其強大的軟硬件功能和豐富多彩的聲音變化使傳統鋼琴相形見絀。
2、集體教學能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有的教師對集體課教學形式持懷疑態度,擔心它會影響教學效果。毋庸諱言,集體課在技術訓練的精細程度上和因人制宜地解決問題方面的確比不上個別課。但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師的能力、態度和教學方法的優劣,學生的素質、程度及練琴時間的多少和練習質量的高低,師生之間的合作狀況等等,教學形式不過是其中一個方面而已。好的教師可能把集體課教得很好,而差的教師則可能把個別課教得一塌糊涂。所以我們顯然不能只憑教學形式一個方面去全面推斷教學的整體效果。
平心而論,個別課與集體課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個別課的優勢正是集體課的不足,反之,集體課的優勢也正是個別課的不足。因此,它們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礎,誰也無法完全取代對方。正確的關系應該是揚長避短、優勢互補、長期共存。退一步說,即使個別課確實比集體課教學效果好,但隨著招生人數的擴大,如果還是只上個別課,現有的鋼琴教師人數將會嚴重不足,授課量將會大量增加,老師們疲于奔命,又如何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形式的選擇還與培養目標和要求有關。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趙沨先生曾指出,多年來師范院校老是向音樂院校看齊,在培養方式上重一專而輕多能,有的學生雖然能彈奏一些較高程度的獨奏曲,但卻不會彈奏簡單的即興伴奏,結果是既不能上舞臺,也不能上講臺。這種狀況必須加以改進。高師鋼琴必修課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的目標不是培養專業的鋼琴演奏家,而是把鋼琴作為其它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后教學工作的輔助工具。因此,數碼鋼琴集體教學在高師鋼琴基礎課培養目標的定位上更為合理,對學生綜合音樂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也更為有利。
國內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剛剛起步,尚處于探索試用階段。由于對該系統的硬件結構和軟件功能開發利用還不夠充分,新的教學法體系和教材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許多教師仍然沿用個別課的教材和教法上集體課,所以教學效果的改善還不十分明顯,集體教學的優越性還未得到充分的展示,這也是一些教師對數碼鋼琴集體課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隨著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推廣和普及,將會涌現出大批熟練掌握軟硬件功能和集體課教學法的優秀教師,編寫出一批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科學化、系統化的專用教材,那時我們才可以更加客觀理智地評價傳統鋼琴個別課教學與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優劣。今天,數碼鋼琴集體課就像一個誕生不久的嬰兒,我們應該對其倍加呵護,精心培育,而不應只是站在一邊冷眼旁觀、說三道四。
3、現有的鋼琴教師能不能適應新的教學工具和教學形式?
對數碼鋼琴集體課抱有疑慮和偏見的教師,其中許多人對這種樂器及其教學形式、內容、方法和教材等缺乏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不具備擔任該門課程的足夠能力。還有一些教師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不愿意接觸新的領域、新的技術和新的教學手段,習慣于以一成不變的方式進行鋼琴教學,當教學工具和形式發生變化后,不是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了解,而是簡單地加以評價和排斥,或者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懶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由于集體課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掌握新的教學設備、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具備更加廣泛的專業技能和廣博的知識修養,而且要求教學的計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更強,因此教師的備課量將會明顯加大,工作強度也要比個別課大得多,這也使得一部分教師因為怕苦怕累而畏縮不前。
青年教師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正處在學習提高的黃金時期,他們應當成為教學改革的生力軍和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中堅力量。雖然他們過去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體系,但數碼鋼琴集體課并不排斥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只是這些知識和技能還不足以應付新的教學形式而已。只要好學上進、刻苦鉆研,一大批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專家將會從他們中間脫穎而出。我們對此應當抱有充分的信心。
集體課教學的難點與對策
1、程度差異
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進度快慢不一是集體課教學的首要難題,也是教師們最為頭痛的問題。無論在任何學校開設的數碼鋼琴集體課上,學生程度的一致都是相對的,而差異卻是絕對的。不僅同一個班的學生程度不一,即使同樣程度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會逐漸拉開距離。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點上。因此,忽視或者回避這個問題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為了維持集體課的教學形式,學生的作業與進度必須保持基本一致,而學生由于天賦、能力、用功程度等因素所造成的程度和進度的個體差異難免與其發生沖突。學生程度差距過大,教師就很難布置共同的作業。如果根據學生不同的程度布置不同的作業,則無疑于釜底抽薪,集體課也就名存實亡了。
根據國內外集體課教學的成功經驗,解決這一問題比較有效的方法是:
(1)先考核,后分班。在編班分組之前對學生進行考核,按照學生的演奏程度進行分組。
(2)及時調整。學習一段時間后,要根據學生進度和程度重新調整班組。
(3)提供補救措施。對進度較慢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給進度快的學生提供附加作業。這樣既適應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人盡其才,又有效地緩解了兩端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
(4)加大重奏合奏的比重。根據學生不同的程度選用或編寫重奏、合奏譜,讓程度低的學生演奏淺易的聲部,程度高的學生演奏較難的聲部,使大家都能勝任愉快。
(5)每組人數要適中。通常以12-20人左右為宜。人數太多了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太少了集體課教學的優越性又體現不出來。理想的情況是開始人數較多,隨著學生程度的提高而逐漸減少。
2、教材建設
數碼鋼琴集體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同于個別課教學,它增加了樂理、和聲、視奏、即興演奏、即興伴奏等學習內容,補充了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融入了世界最新的教育理論和優秀的音樂教學法,因此很難完全照搬傳統的教材體系和教學法體系。現在國內已有一些院校嘗試編寫了部分教材,但似乎仍未跳出傳統教材的框架,僅僅做了一些局部的改良,而沒有整體性、革命性的轉變。所以教材問題至今仍是制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效果的瓶頸。
沒有一套科學、系統和成熟的教材,完全依靠教師個人的努力去選擇和補充教材,很難保證集體課的教學效果。為了構筑科學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體系,必須下大力氣編寫出適合國情的集體課教學專用教材。好在我們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信息的獲取和交流越來越方便快捷,國內外優秀的集體課教材編寫思路和經驗都可以兼收并蓄,為我所用。在學習、借鑒和研究、實驗的基礎上,經過不懈地努力,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實用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材的問世指日可待。
3、教法更新
集體課教學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系統講授、共同作業和集體回課。它們三足鼎立,共同支撐著集體課的開設和維持,決定著集體課的優勢和效率,因此,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被弱化或取代。
1)系統講授。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應該在教學中強調觀念的直覺理解以及這些基本觀念的運用。一門課程在其教學進展中,應反復地回到這些基本觀念上來,以這些觀念為基礎,直至學生掌握與這些觀念相適應的完整的體系為止。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必須把握教學系統和結構的完整性,注重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的傳授,而不能有太多的主觀隨意性和即興性。教師要按照事先擬定的教學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講授演奏理論與技巧方法,并采用螺旋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復地強化基本概念和要領。要改變保姆式的教學方式,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自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個別課也講究科學性、系統性,但要把那些老生常談的基礎性概念和要領給每個學生系統講述一遍甚至多遍,教師常常會感到無趣和乏味,所以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騎驢念唱本——邊走邊看。而在數碼鋼琴集體課上,面對一組學生,教師講授的興趣和積極性普遍容易提升,因此學生可以獲得更加系統和全面的知識與技能。
2)共同作業。如果沒有共同的作業,課程就沒有統一的進度,教師就難以組織教學,集體回課也就無從談起。
古語說,預則立。集體課布置作業時必須要有預告,要保證所有學生在獨立練習前都做到心中有數。個別課布置作業時,有些教師往往缺少必要的提示,使一些可以事先避免的錯誤得以發生,等學生回課時才去逐一解決。集體課如果這樣做,回課時學生出現的問題就可能五花八門,解決起來就沒有個別課那么容易了。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師不能滿足于做事后的諸葛亮,而要通過盡可能全面的預示,把大部分可以避免的錯誤消除在發生之前或萌芽狀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音樂內容與技巧方法要進行詳盡的分析,對那些經常容易出現的錯誤和問題給予事先的提醒,對要點與難點做出清晰的講解與指導,并通過示范與模仿讓學生弄清其中一些關鍵性的概念和要領,使學生不僅知道練什么,還能知道怎樣練,練成什么樣。只有這樣,才能大幅度地減少學生練習中的錯誤,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上課時也不至于那樣勞神費力。
3)集體回課。集體課絕不能變成集體化的個別課。但一些習慣了個別課教學的教師在上集體課時,往往還是新瓶裝舊酒,跳不出個別教學的圈子,回課時仍然以挨個檢查作業、單獨糾正問題為主。這就使得教師東奔西跑、手忙腳亂,時間還不夠用,而大多數學生又坐在一邊無事可干。這樣的教法肯定吃力而不討好,自然不能充分發揮集體教學的優勢和特點。
集體回課并不是要一直讓學生大齊奏,而是要交替運用齊奏、輪奏、獨奏、接力、分組競賽等方式,強化集體課的群體效應,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使每個同學時刻都有事可做。重奏與合奏的演奏效果明顯優于獨奏與齊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即興伴奏、即興演奏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造性才能的發展,因此要多增加這些方面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和創造性潛質,為學生提供更多公開表演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質。為了解決個別學生的操作錯誤,也可以抽取典型的樣例進行個別的指導,但最好把它當公開課來上,使其他學生也能從中汲取教訓,引以為鑒。
4、師資培養
為了保證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有一支熟悉集體課教學工具、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師資隊伍。現有的鋼琴教師不論年齡大小、水平高低,如果不進行繼續學習和專門研究,很難適應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擔任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教師,必須克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無所作為的意識和作風,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數碼鋼琴集體課的研究和教學之中。要通過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中外優秀音樂教學法和集體課教學法,掌握最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改進和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選派青年教師到國內外進修,請國內外專家講學授課,以盡快提高現有教師的集體課教學能力,使其勝任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工作。
5、評價與考核
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有別于傳統的鋼琴個別課,因此不能完全沿用傳統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方法。要在嚴密考查、論證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一套適用于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科學完整的評價體系。新的體系要有開放性、發展性、綜合性和多元化的特點。要弱化甄別與選拔功能,強化改進與激勵功能,弱化對結果的評價,強化對過程和發展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情況、進步幅度都應在考評之列;要改變只以彈奏難度和質量來評價學生成績的方法,全面評價學生掌握基本技巧及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發展的情況;要從對演奏水平的單一考查,擴展到對即興伴奏、即興演奏和創造性能力的考查。要制定詳盡的考核細則,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使教師和學生都明白無誤、嚴格遵循。
6、工作量計算
數碼鋼琴集體課在備課、授課難度和工作量、工作強度上都要明顯高于傳統個別課的教學,所以對其教學工作量的計算必須給予適當的傾斜,否則難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多年來興起的業余鋼琴學習熱使許多教師的校外教學量和收入比校內還多,如果僅僅從報酬來看,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就顯得不那么“劃算”了。如何引導教師正確處理份內工作和業余教學的關系,鼓勵教師積極投身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和研究,仍是一個十分重要而棘手的問題。
- 上一篇:探究計算機專業教學法改革路徑
- 下一篇:剖析目前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