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美術教育建議

時間:2022-04-19 05:36:00

導語:農村中學美術教育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美術教育建議

美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全民素質的基本手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何在美術教學中使學生扎根地方,在充分吸吮母體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和提高;如何通過挖掘民族民間傳統美術文化的遺存并開發利用地方美術資源,將其拓展為可以利用的美術教育資源;如何運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資源進行和諧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藝術素養。這是新課程非常重要的教學實踐內容,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體會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積極應對農村美術教育的現狀,建設和諧的美育體系

1.學校因素。許多農村初中仍面臨應試教育的今天,由于歷史的原因,人們對音、美等“非中考”學科產生了令人心痛的偏見,認為升學考試不考這些學科,在很多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專業美術教師,學校虛設美術課或者是不開設美術課。針對如此現狀,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向全體學生實施有效的素質型的美育,努力提高國民的美術文化素質。借助于課程改革的契機,發揮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的獨特作用,努力完成我們熱愛的美術教育教學。

2.家庭因素。大部分農村孩子入學前,很多家長以孩子善畫給予鼓勵和夸獎,入學后則以學生文化成績來衡量其價值,這就使孩子也認為文化成績是唯一主要的,其它興趣愛好是次要的,于是本來的天性被慢慢扼殺了。為轉變家長觀念,我試著采用以下幾個辦法:

(1)利用開家長會的有效時間,由我和班主任重點針對個別家長進行座談引導。為家長分擔孩子們成才的憂慮,一起展望美術學習的美好前景:①學生參加各類美術比賽活動獲獎,在學習和生活中增強信心、提高素質;②美術學習報考大學時享受各種優惠政策;③美術是一門科學,美術學習就是鋪設了自己成功之路的奠基石,明確藝術與科學的關系;④用自己考入美術大學的成功經驗與家長交流,讓他們明白美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美好前景。

(2)開發具有滿族文化特色的課程資源,構成鄉土美術教材。采用家長聽課、親子互動的開放式課堂以及觀看成果展等形式轉變觀念。使學生和家長共同融入學校,整體構建學校與家庭和諧的美育體系。

3.社會因素。農村孩子由于道德經驗的積累少,認知水平不成熟,容易產生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事物認識不清,價值觀模糊;盲目追求新潮,崇洋心態;一味享受,不思進取。社會是個大環境,我們很難直接改變,但是作為我———一個農村中學的專業美術老師,只能從自身做起,從課堂內外抓起,上好美術課,做好校園文化,循序漸進的以人格魅力、課堂魅力、校園文化魅力,感染學生、感染學校、感染社會。

二、探究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新法,建設和諧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東北地區、農村初級中學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選好資源,上好課。教材是統一固定的,但課程資源是靈活多樣的。針對偏遠山區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現狀,做到有效、合理地開發和利用鄉土文化資源。

伊通滿族自治縣位于吉林省南部的伊通河畔,是滿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的滿族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記錄了滿族人文化發展的全部歷程。擁有大量內容獨特、類型極為豐富的地方性美術課程資源。將滿族文化作為美術教育的組成部分,不僅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審美素養,而且更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長期熏陶于這樣的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成長與個性。能夠選擇本民族的文化與藝術結合,適時的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著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

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有限,我校的藝術走廊就是創造藝術的沃土。把教室的走廊用招標的方式劃分為點、線、面,學校擁有藝術走廊的面,班級擁有藝術走廊的線,學生擁有藝術走廊的點。學校每月推出新主題,班級每周選出新作品,每人每天都有新機會。藝術走廊成了大家“思前想后”的催化劑,提高藝術素養的維也納,展示藝術風采的T臺。每周五下午對外開放,把學校、家庭、社會的目光聚集在藝術走廊,藝術走廊也塑造了學校和孩子的精神、靈魂、內涵。學校有了精神、靈魂、內涵,才會有特色、有威信、有凝聚力。學生有了精神、靈魂、內涵,才會有自信、有個性、有創舉,生命才會生生不息,綿延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