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思考與對策
時間:2022-11-24 03:34:00
導語:公共文化服務思考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提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它對全區新農村建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將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緊密結合。然而海州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對薄弱,特別是基層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步伐緩慢,所以急需采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等一系列重要部署。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然而海州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對薄弱,目前還處在建設起步階段,還需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認真總結,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為建設文化海州而加倍努力。
一、海州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1、海州文化體制概況
海州區有2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目前只有新壩、錦屏、朐陽、洪門設文化服務中心,共有建筑面積2718平方米的辦公、活動場所,有電影院5個(其中駐區單位2個、區屬1個、鎮屬2個)。全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為海州區文化旅游局,設文化科(1人),轄文化館(8人),文化市場稽查隊(3人),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1人),4個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只有新壩鎮、錦屏鎮、朐陽街道辦事處有專職人員。
2、事業概況
區文化館曾因歷史原因,原有的人員配置存在不合理現象,曾一度造成工作處于半癱瘓狀況。后針對館內建筑老化,設施陳舊,器械破損等問題,投入了30萬元對館舍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并對原有的部分人員作了合理安置。目前,區文化館的工作正常開展,已達到三級館標準。全區5個影劇院受電影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經濟效益普遍較差。目前,海州電影院已完成改制,海州電影院、錦屏電影院已租出改造為大型超市。基層文化中心普遍存在硬件設施落后,軟件建設不全的現象,只有錦屏鎮和新壩鎮文化站條件基本符合文化站要求。
全區的文藝隊伍不斷壯大,文藝創作成果頗豐,具有海州特色的文化構架正在形成,轄有8個團體會員組織,有會員300多人。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少兒文化、廣場文化蓬勃發展,目前,全區參與文化活動的團體近30個,有固定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20余個,宣傳、文化部門利用春季踏青、夏季納涼、秋季登高、冬季健身等組織各類活動,表演形式多達30余種。《海州五大宮調》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區已成立專門的演出團體對海州五大宮調進行傳承和發揚。
二、海州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加快文化設施建設,一是對文化館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二是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參與文化設施建設,先后引進業主投資300多萬元開辦了多個歌舞娛樂場所;三是派專人深入鄉鎮、社區指導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宣傳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
(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全區共有2處國家級、10處省級、14處市級、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古城名郡連云港”的發展方向,重視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堅持保護與利用并舉,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逐步實現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雙贏。我們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一步加大了對各類文物的管理和保護力度。一是全面復查全區地面文物,弄清全區地面文物現狀;二是加強了省、市、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三是結合旅游開發,對孔望山摩崖造像和將軍崖巖畫等文物古跡加大宣傳力度,不斷豐富旅游文物內容。
(三)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全區文化活動堅持重大節慶活動與日常活動相結合,專業文藝隊伍與業余文藝隊伍演出相結合,公益性演出與商業性演出相結合,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少兒文化、廣場文化蓬勃發展,多形式、多層次地廣泛開展了文化活動,促進了全民素質的提高。近年我區每年舉辦和參與的大規模群眾性文化活動都達100余場次,一年一度的元旦、春節文化活動、連續七屆的“連云港之春”旅游節慶活動、白虎山文化旅游廟會、連云港市先進文化進萬家廣場系列活動海州民間民俗文藝展演、海州武術節、連云港市首屆中小學生藝術節開閉幕式以及“三下鄉”、“三送”等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海州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相對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公共文化服務思想認識不足。多年以來,我區部分地方領導忙著抓經濟建設,招商引資上項目,對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現象,對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對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把文化建設只當作文化部門的事。沒有意識到文化軟實力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沒有樹立起抓文化建設也是抓經濟建設的觀念,公共文化建設觀念比較淡薄。在公共文化建設還缺少統一的發展規劃,沒有長效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
(二)公共文化資金投入不足。雖然近年來我區對文化事業的投入總量逐年增加,但總體來看,與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客觀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如全區還沒有區級圖書館,只有鄉鎮、農家書屋有少量圖書,購書經費嚴重欠缺。區、鄉鎮兩級的文化活動經費也沒有列入相應的財政預算,只能靠臨時申請撥款。
(三)政策性法規缺失。目前海州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相關制度還不健全。現有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政策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特別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還很欠缺。
(四)專業文化人員嚴重匱乏。由于編制的原因,目前文化隊伍年齡偏大,隊伍老化。同時,用人機制不活,人才難進,冗員難出,文藝人才青黃不接,尖子人才匱乏,文藝隊伍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全區現有的專業文化、文藝人才中,副高級職稱以上的人才只一人,全區鄉鎮文化站2個,基本是一站一人。
四、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政府職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十七大報告強調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在社會文化領域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落實和諧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客觀需要,是各級人民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職責所在,也是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把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行動。要克服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只當作文化部門的事,充分認識到抓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抓文化建設也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觀念,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識。
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整合全區相關部門的力量,形成發改委、財政局、文化旅游局、廣電局等部門分工負責,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等人民團體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組織人事部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切實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力度。
(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全體市民;打造文化名城,離不開社會的廣泛參與。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求我們要創新思維,嘗試文化服務的新形式,積極探索諸如“文化部門組織策劃、公共媒體宣傳造勢、企業社會大力支持、市民群眾廣泛參與”等新路子,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達到政府、社會、公眾多贏的目的。
(三)建造文化精品創作機制輔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沒有精品的文化是低層次的文化,這樣的文化沒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現在我區的文藝創作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我們要樹立文化品牌意識,打造文化精品創作機制。要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幫助,以文化館(站)業務創作班子、群眾文化藝術社團、民間群眾文藝創作群體等為創作力量,促進創作繁榮,為人民群眾打造緊扣時代脈搏、體現海州特色、富有時代意義的精神產品,努力在專業和群眾文藝創作的質量和數量上取得突破。而在文藝創作過程中,則需要通過創新文藝創作工作思路,尋找“穴位”,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發掘他們的創作潛力和激情,從而創作出精品。
(四)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構建社會文化場館服務機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是文化設施硬件建設。我區的基礎文化設施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規劃不夠科學、布局不夠合理、使用率不夠高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關鍵是要構建科學的社會文化場館服務機制。首先,我們要根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符合實際、講求實用,適度超前、可持續運行”的方針,繼續完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建立起覆蓋全區的完善的文化設施網絡體系。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文化設施硬件建設任務還很艱巨,在今后的幾年時間內,我們需要加大基層綜合文化站建設力度、基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力度、農家書屋普及力度等,建立起科學的文化設施體系。其次,我們需要完善各類公共文化場館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以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等文化設施的社會化服務和免費開放的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文化服務,充分發揮出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各文化場館要加強服務意識,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熱情參與,在寓教于樂中充分享受公益文化的魅力。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與時俱進的長期任務。連云港市海州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認真總結,不斷提高,為建設文化名城、構建和諧海州而努力。
- 上一篇:傳統文化內涵沿承發掘研究
- 下一篇:科學發展能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