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纖維材質藝術審美思考論文
時間:2022-11-19 03:24:00
導語:對于纖維材質藝術審美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纖維藝術作為現代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無論從表現上還是空間的裝飾性上,都無法擺脫現代科技進步的影響,制作手段從整體上來說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的范圍。各種纖維材料的產生和運用,也促使了纖維藝術向著更為多樣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纖維藝術;纖維材料;美感
纖維藝術的魅力不僅在于圖案美,纖維材料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現力,不同的纖維材料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隨著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影響與傳播,藝術家們逐漸發現了纖維藝術中使用各種材料可以創造嶄新的藝術形式和樣式,這種手段的運用,從本質上就是突破了傳統藝術形式上材料處于隸屬地位的觀念束縛,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藝術家對傳統纖維藝術觀念、形式認識上深化,同時也促使纖維藝術家們對現當代纖維藝術獨特語言進行著廣泛的探索、大膽的開拓和試驗,使纖維藝術構成形式呈現出開放的多元化的風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掛;立體性、裝置性的軟雕塑;環境與纖維藝術互動的陳設性纖維藝術。
無疑都給這門古老的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這一切標志著現代纖維藝術的藝術語言、開拓性的創造思維和自由的試驗性特征與現代、后現代美術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強調了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多維性、強調了材料和技術的綜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隱藏在視覺形態中的時代特征。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在這方面不乏范例,美國纖維藝術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滿了魅力,通過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及對其品質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藝,充分發揮纖維素材的自然特質,引入聯想和想象,創作出令人回味的纖維藝術作品。席拉•希克斯認為:在做纖維藝術作品時,藝術家應該完全自由地創作和表達自己的意圖,不需要臨摹平面繪畫的模式,而應該在編織過程中求開拓、求創新。當她的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新異的作品對看慣了墻面壁掛的人來說是非常吃驚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藝術家的靈感究竟來自何方?其實,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魯的編織技藝而且還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編織方法,比如:帶子的編織技藝。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傳統因素與現代語境的關系。在1967年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壁掛藝術雙年展上,希克斯參展的一件壁掛的裝飾手法是用包芯經編紗線編織而成的。
該技藝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禮服采用的技藝(Paracas,帕拉卡斯半島,在今秘魯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島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間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繡織物包裹尸體或作為隨葬品,織物圖案與納斯卡彩陶有關)。席拉•希克斯由鉆研傳統織物出發,在尋求突破與創新的當代背景下,展開了她對織物蘊含物質與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纖維藝術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運用了很多點狀材料元素。例如我們不太注意到的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這些材料都是作為點狀元素出現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興趣和愛好。高中時學習的是中國文學,她的閱讀廣泛而深入,尤其在詩歌寫作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學習過服裝、雕塑和繪畫。從1991年起,安琪拉•林舉行了很多個人展和聯展。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繡展”展出14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來自閱讀挪威神話小說帶來的靈感。每一件作品上邊都繡有她寫的詩。她選擇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氈子作為主要的塑形基礎,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來表現大地的生長與生命的延續。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嬰兒》;第六幅:《戀愛》;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細小的白色的線球和一些雞蛋皮,這件作品中沒有詩,意味著結束和新的開始。這種把文字和纖維作品聯系起來的方式源于中國藝術傳統。美國藝術家蘇金•烏爾《分散記憶》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狀材料進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圍合,形成籃子的形狀。通過單純的色彩,多種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聯的技法,藝術家將自己分散的記憶寄予一個筒狀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猶如珍寶一般召喚觀察者去觀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帶來的視覺和觸覺美感,并且其圖像給人以隱喻的聯想。這種珠子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象征的手法從較為深層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追憶。公務員之家
現代纖維藝術的制作手段從整體上來說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的范圍,甚至是借用了許多其他工藝的制作手段,一件作品往往是多種手段的綜合體現,從單一走向多元化。“現代纖維藝術家們在研究纖維語言時,基本上由兩種傾向:仍然利用傳統纖維材料,根據材料的特點探索新的表現手法;開發新的纖維材料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技法。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使作品具有新的形態,顯示強烈的個性。”傳統的纖維藝術特別是編織類的作品,一般是由設計師設計好畫稿,由制作工人按部就班地進行制作的,其制作方法和過程完全是在有序中進行的。現代纖維藝術的創作更多的是纖維藝術家自己完全從設計到制作的全過程,他們不再按稿而作,而是將制作的過程變為創造的一部分,為了創意和情感的表達,他們打破傳統的制作手段,進行大膽的改造和創新,從有序向無序的轉向過程中亦實現了個性化的反叛。蔚然成勢的現代纖維藝術呈現出信息時代各種藝術形式融合和多樣性發展的趨勢,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愛好者加入到纖維藝術的創作領域。“隨著纖維藝術展現面貌的千姿百態,纖維藝術的創作手法也不在于拘泥于傳統:縫綴、捆綁、印染、刺繡、粘貼、照相印刷、轉移印、烙痕、裝置、聲音、燈光、塑型燈都成為纖維藝術的表現語言與形成,帶給人們嶄新的視覺感受。”
自第三次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來,新型材料同信息、能源一起被稱為現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如:化學纖維、玻璃纖維、光導纖維、金屬纖維等的出現和運用就大大豐富了現代纖維藝術的表現形態和創作途徑。纖維藝術作為現代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無論從表現上還是空間的裝飾性上,都無法擺脫現代科技進步的影響,各種纖維材料的產生和運用,也促使了纖維藝術向著更為多樣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具有無污染、綠色環保和保健等特性的新型纖維材料,也為纖維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多種觀念和形態表現上的新空間。
- 上一篇:藍天碧水工程暨環保工作創建會講話
- 下一篇:學生創造性能力培養策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