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學習探討
時間:2022-02-25 09:12:45
導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學習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以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探究為關鍵的課程,也是直接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實踐性課程,課程內容必須緊密關聯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該學習模式之下,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并切實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的開展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本地資源予以充分挖掘和開發,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知識、社會實際、社會需求以及問題等為教學核心的課程,教學模式以主題教學為主,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與應用。該課程將各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場景充分融合,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去探索問題,并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的模式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盡可能地自己解決問題。這也說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非常關注生活經驗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也強調學生能夠應用生活經驗來進行學習和探究。[1]此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課程,強調學生進行探究、調查、考察、訪問、實踐等活動,并在此過程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通過實際和直觀感受提升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和解決能力。而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是一門突破傳統教學課程框架的課程,其學習內容從教材中延伸至了生活、自然環境、社會活動領域,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更為豐富和廣闊,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一、選取合適主題明確教學目標
主題的選擇是課程開展的基礎。在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時,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與社會實際。學生是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在主題設計過程中,也要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經驗,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和內容,讓整個項目活動能夠符合教學目標,并盡量以學生的觀察和感知角度去進行挖掘,創造形態豐富、具備個性化的活動項目。從學生視角出發去設計和策劃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很大程度地豐富學校品德教育的形式,擴寬教學的邊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思考和認知主題的內容。首先,在進行課程主題的選擇之前,教師必須首先對綜合實踐課程目標開展分析和探究,保證課程主題與課程目標相符。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注重學生和情境的交互,教師在對主題開展選擇時,必須要結合學校本身的資源特征,保證項目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最后,教師要以學生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因此主題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起到教學作用,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2]。例如,在開展《我是小小活雷鋒》的主題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前對該主題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確該主題的教學目標。這一主題的開展目標主要是加強學生對雷鋒精神的認知和理解,并在學習過程中對雷鋒精神進行學習。其次,教師必須根據學習的資源情況,充分地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開展教學,對學雷鋒活動的組織方法、開展方法進行設計和制定。最后,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角度出發,對學雷鋒、講雷鋒、做雷鋒、評雷鋒活動項目進行選定。
二、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中,有許多與傳統教學相通的地方,都是由知識點出發。但在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過程中卻有著很大區別。傳統教學是通過知識點來對教學活動開展設計,而項目學習則是根據知識點的教學,將知識點充分結合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在教學方法上,針對小學生的教學主要以趣味為主,通過寓教于樂的方法,最大可能地去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并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來提高教學質量。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在給予學生生活實踐的基礎上,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和思考,通過網絡資源、周邊資源等對問題開展調查,隨后對研究主題進行明確。在這一過程中,最大化利用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開展“早餐吃什么”這一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中式早餐和西式快餐的圖片,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直觀的視覺方法來讓學生進行區分,并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兩者之間的區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查詢與電子化設備的應用,去收集和整理“早餐吃什么”的相關資料,學生可以訪問身邊的長輩,也可以去訪問早餐師傅,或者是通過互聯網收集資料,查詢早餐營養對照表等,對該教學項目主題進行明確。最后,開展“營養早餐廚藝比賽”活動,并以此為基礎制作并上交活動調查報告。在整個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鼓勵學生互相合作探究,讓整個教學過程能夠順利進行和開展。
三、小組合作學習加強綜合素養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現階段各科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分工合作,提高合作能力,也能夠互相競爭,提升競爭意識。而且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充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可以得到提高。而項目學習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側重讓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在對項目主題開展分析之后,自主發現和總結問題,并自發地以小組為單位,分配所有組員的任務,積極地參與到主題探究過程之中,制定合理的活動計劃,并最終完成活動報告。當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時,其學習積極性會被調動,且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也讓教學課程可以順利開展。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通過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加深對項目的理解,得出更為合理的探究成果,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對于項目主題的認知程度的目標,還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例如,在進行“春節知多少”的相關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該主題內容進行思考,并積極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分配學習小組成員各自的任務,并各司其職地完成對相關材料的收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去完成“春節的故事”主題活動,并在最后要求所有小組完成一份活動報告。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加深活動主題認識程度的基礎上,提高其合作能力、實踐能力。
四、利用當地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本地教學資源,并對其加以利用,創設出主題鮮明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地資源優勢,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主題。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我愛我的家鄉”主題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和感受當地的特色人文景觀,近距離去認識家鄉,充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在這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活動展開自主設計,并組織調查小組,完成調查報告。讓學生觀察家鄉各個人文景點的特征,了解景點的歷史和來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導游活動,帶領小組成員參觀景點,并講解自己對該地區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3]當地的特色資源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教學素材,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特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會得到提高,而且這類型資源具備地域特色,學生可以加深對自身所在地區的認知,擴寬眼界。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項目化實踐,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在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要加強對項目化實踐教學的關注,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去對活動形式予以創新,最大化地發揮項目實踐教學的優勢,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取符合學生需求、社會需求的主題,并通過各種方法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和參與,幫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其后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項目化實踐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10):742.
[2]李金梅.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成長——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的思考[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2020(7):33-35.
[3]張艷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項目化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0(19):8-9.
作者:王馨曼
- 上一篇:新時期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對策
- 下一篇:賽珍珠小說與女性主義思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