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關系
時間:2022-12-05 05:03:00
導語: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據光明日報報道: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這一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新。把握這一重要觀點,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辯證統一關系。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黨的階級性與先進性的辯證統一
階級性和先進性是構成黨的性質的兩個最基礎最核心的要素。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階級的組織,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不堅持黨的階級性,政黨便無以立足。同時,黨的階級性還有其更深刻的內涵。黨的階級性的深化、提煉和集中,凝結為政黨的黨性,演化為政黨的先進性。無產階級政黨的黨性,是無產階級階級性的集中表現。堅持黨的階級性,本質上要求堅持黨的先進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強調來自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干部的黨員是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堅持黨的階級性,必須堅持黨的階級基礎構成主體不變,必須注重從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干部中發展黨員;注重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注重從根本上提高現有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使黨的階級基礎不斷增強,先進性不斷強化。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的構成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在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匯集了一批優秀分子,我們應當根據時展的需要,把他們中“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使原有階級基礎增強,深化其內涵,使階級基礎的結構更趨合理,在時代的發展變化中鞏固和強化黨的階級基礎。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堅持黨的階級性與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黨的先進性與代表性的辯證統一
黨的先進性與黨的代表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黨的先進性是黨的階級性的集中體現;黨的代表性是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不但代表自身階級基礎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廣泛性的要求。黨的先進性決定黨的代表性,黨的代表性為黨的先進性創造新的時代內容。
黨的先進性是個歷史范疇,其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變化。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就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黨的先進性。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正是堅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黨的先進性,通過不斷強化黨的階級基礎的素質,將黨的先進性中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延伸到黨為之奮斗的整個事業之中,適應時展的需要來保持黨的先進性;通過有條件地吸收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來發展黨的先進性,目的是使黨在時代條件變化的情況下能夠與時俱進地保持自身的先進性,真正做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到這“三個代表”,是因為黨通過增強自身的階級基礎和擴大自身的群眾基礎體現了符合時展要求的先進性,只有先進的政黨才可能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才可能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因此,黨的先進性從本質上決定了黨的代表性。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決定了社會階層的多樣化,這是黨的代表性具有廣泛性要求的客觀前提。黨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由其先進性所決定的代表性廣泛延伸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領域,延伸到一切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的社會各階層之中。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使黨的代表性在實踐的基礎上有了必要的載體和依托,并在實踐中得到提煉和升華,使黨的先進性的要求更加貼近實踐發展的要求,真正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要求。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黨真正成為“兩個先鋒隊”的辯證統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是由我們黨所賴以建立、生存和發展的階級基礎所決定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工人階級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變化,黨所賴以執政的群眾基礎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從動態的角度不斷地發展和創新自己的理論,是時代對執政黨提出的客觀要求。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正是立足于這一變化的實際,強調在著力于提高現有黨員隊伍基本素質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吸收其他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這就在堅持黨的性質的前提下,強化了黨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使黨能夠在新時期始終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志強調,“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們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就告訴我們,新的社會階層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他們應該是中國共產黨依靠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力量。因此,黨必須以更廣泛的代表性,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沒有階級基礎,無以立黨;沒有群眾基礎,黨就缺乏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凝聚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的新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執政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執政基礎就不能單一化,更不能自我封閉。因此,我們黨不但要考慮如何堅持自身的階級基礎,永葆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問題,而且要考慮如何根據變化了的實際,與時俱進,擴大自己賴以執政的群眾基礎問題。顯然,增強黨的階級基礎與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既堅持了先進性的要求,又堅持了代表性的廣泛性要求,是黨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二者的辯證統一。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黨的性質理論的創新與深化執政規律認識的辯證統一
關于黨的性質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精髓。黨的建設的其他一系列原理,都是圍繞黨的性質問題展開的。黨的性質理論,規定了執政黨所賴以生存的階級基礎和依靠的基本力量;揭示了執政黨活動的先進性要求和發展條件;提出了執政黨活動的基本原則和目標選擇,是執政黨活動所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和最本質的要求。執政黨執政規律的形成和發展,必然反映黨的性質的基本要求和內在規定。
我們黨正面臨執政方式上由革命的黨向執政的黨的深層次轉變,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正是適應這一轉變的需要,對黨的性質理論進行了突破性的創新和發展,為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指明了方向。增強黨的階級基礎與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突出了黨的性質理論決定黨的執政規律,實現了黨的性質理論的突破創新與深化執政規律認識的辯證統一。
準確把握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辯證關系,我們就能夠從根本上準確理解和把握黨的性質理論的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更好地堅持黨的階級性、先進性和代表性,抓住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關鍵環節,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