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政府的新定位

時間:2022-05-16 09:52:00

導語:服務型政府的新定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增強政府服務職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職能從“全能型”轉向“服務型”,政府決策建設突出規范化,增強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這與全會作出對國有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放寬對非公有資本市場準入領域,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等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一系列新的部署相呼應,是政府管理經濟方式上的重大配套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實現政府角色的轉變,確立服務型政府的新定位

從全能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

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職責的基本領域,是在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滿足通過市場機制滿足不了或滿足不好的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包括為各種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平等競爭的條件,為社會提供安全和公共產品,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服務等方面。

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對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通過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進行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產者、監督者、控制者的角色,為社會和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和角色被淡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調節。政府由原來對微觀主體的指令性管理轉換到為市場主體服務上來,轉換到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這一重大轉變是艱難的,但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啃掉的“硬骨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政府與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角色混淆現象得到改變;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迫使政府管理經濟方式轉變;現代產權制度的建立也將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現象有一定改變。但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與市場競爭秩序維護“缺位”并存,政府規模的膨脹加劇,影響了市場交易的順利進行。

事實證明,把經濟決策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同時提供各類市場主體自由競爭、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讓市場主體分散決策并獨立承擔經濟后果和社會影響,政府專注于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維護的有限理性思維,更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從審批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有必要通過規制市場行為和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市場競爭活動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場經濟活動的運行成本,增進市場效率。但政府規制不應成為維持政府部門利益的手段。政府設置過多過繁的審批或檢查項目,有的甚至是亂收費、亂罰款,大大增加微觀主體的市場運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場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傳統體制下的行政審批還通過設置所有制門檻,對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領域進行限制。這與新的條件下國家對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思路相左,與“非禁即入”的自由競爭理念也格格不入。因此,應當進一步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減少行政干預中的隨意性,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優化組合。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礎工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原則是:對不符合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原則、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以及實際上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行政審批,堅決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場機制代替的行政審批,通過市場機制動作。對于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要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做到審批程序嚴密、審批環節減少、審批效率明顯提高,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得到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的出臺對轉變政府職能,改變我國“審批”過多過濫、冗長復雜的現象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實把行政審批的范圍減下來,實現審批行為的規范化,才談得上向服務型模式的轉變。

從高成本政府轉向高效率政府

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建設服務政府的前提。政府運作的高成本與政府服務的低效率是如影隨行的。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責權,明確中央和地方對公共服務方面的管理責權,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社會中介服務組織也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特別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徑。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的專業化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減少政府規制范圍,也有利于減低行政成本。

在逐步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礎上,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是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的又一重要環節。政府的回應性是衡量政府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公共管理人員和機構應當定期地、主動地向公民、企業征詢意見、解釋政策和回答問題,對公眾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及時作出處置和負責的反應。具有充分回應性的服務型政府模式,導致政府在權力結構中角色的變化:政府由原來的公共權力統治者,變為市場秩序的監管者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服務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創造了條件,擴大了政府對服務對象信息的及時獲取與掌握,這有利于政府實現從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管理與決策機制,到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管理與決策機制的轉變,從而使政府的決策與服務活動更加符合為市場主體服務的新理念。在政府職能科學定位的同時,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是通過公共政策的運用,擴大政府服務的公益性影響,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制度保證。

總之,服務型政府是一種全新的政府職能模式,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只有政府減少行政審批,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公共資源投向促進社會發展和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并通過增強政府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從根本上改進和完善政府的決策和執行機制,讓市場主體參與對服務質量的評價,才能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社會、企業良性互動的局面。(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