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與唯物主義觀論文
時間:2022-07-30 09:24:00
導語:三個代表與唯物主義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戰略任務,中央印發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這是深人貫徹十六大精神,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舉措,是我黨思想理論建設的一件大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闡述了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講話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和指導性。“三個代表”思想既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又是我們黨對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工作新要求的自覺體現。它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為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貫穿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先進性和人民性要求,把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奠基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洞察與認識上。
一、“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為基礎的指導思想
“三個代表”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其中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三個代表”思想的理論基礎就是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生產力理論,這也正是“三個代表”思想科學性的突出體現。
生產力理論作為唯物史觀基礎的確立,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成為科學的關鍵之一。在馬克思之前,對于社會歷史的研究之所以不能取得科學的形態,其根源就在于此前的哲學家們在社會歷史中看不到物質生產的力量,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排徊。馬克思對于歷史觀實行的革命性變革,就在于把社會歷史的發展歸結到生產力的高度,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中發現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并以此探求人類社會的理想。由于生產力理論在唯物史觀的基礎性地位,因而在運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是否堅持這一理論,也就成為衡量其科學與否的基本標尺之一。
“三個代表”思想堅持了以生產力理論為基礎的唯物史觀,它重申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個矛盾的運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發展先進文化其根本的目的是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精神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支撐;同時,沒有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滿足和實現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個代表”思想對唯物史觀上述原理的堅持和重申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運用。它在強調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時,指明了當代中國如何大力推進生產力發展的前進方向。同時,它通過對發展先進生產文化以及對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強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并且擴展到了黨和國家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成果,又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實踐性、批判性、開放性等特點,它總是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我們要永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使之與世推移,與時俱進,作出新的理論創新,指導新的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是順應歷史進步的要求而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時代變化了,社會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也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同志反復強調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解決當前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新的實踐中發現事物的新特點、新的關系、新的規律,形成新認識,創造新理論,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展的要求,努力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深刻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精辟分析國內新的形勢、準確把握時代特點的基礎上,就如何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成為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的問題,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而得出的新結論。
三、“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突出強調要以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使我們對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作為人們改造自然、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作為首要的一條,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認識的深化,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原理的重大發展。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也反映了當前社會生產發展新情況和新要求。為了貫徹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一要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的科技含量,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二要抓好人的工作,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作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要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和公平競爭的機制;四要深化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為先進生產力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五要轉變政府職能,進行體制創新,制定出好的政策,管理好經濟環境;六要謀求可持續發展,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重復建設。
先進的生產力要求先進的文化與其相適應,并為先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先進文化則以它所內蘊的科學理論、道德規范、價值取向、社會思想導引著社會發展的方一向,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當代中國,先進的文化就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們只有把握并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才能激發全體人民的政治熱情和道德精神,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
四、“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突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民性要求,高揚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導地位,鮮明地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價值取向。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與社會發展的規律與趨勢相一致,民心向背決定著政權的興哀成敗。馬克思主義以及在其指導下的社會主義運動,是以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價值取向的。工人階級政黨應當善于從客觀條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中發現社會發展規律與趨勢,據此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領導人民進行勝利的斗爭。公務員之家:
同志把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吸取前進的不竭動力,作為我們黨八十多年奮斗歷程的基本經驗之一,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必須始終把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我們推進事業的根本工作路線。“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突出強調了人民利益的廣大性。由于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因而我們的各項政策措施應當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特別是要首先考慮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的利益要求,因為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的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關系到黨的執政的全局,關系到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全局,關系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全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層次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有層次的,它既可分為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亦可分為生存和發展的利益。而人民群眾自身的利益又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創造的。因此,同志反復強調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各個層次的利益要求,同時充分尊重、強調、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樣,就把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性和爭取人民群眾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 上一篇:水廠創先爭優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政府采購制度特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