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富國強軍戰略的文化淵源
時間:2022-01-26 11:41:00
導語:探索富國強軍戰略的文化淵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富國強兵的思想古已有之,本文從我國的傳統文化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者的論斷為依據,探索了富國強軍戰略的文化根源、理論基礎,為全面理解富國強軍戰略提供了理論支撐。
關鍵詞:富國強軍戰略馬克思主義
一、我國古代關于富國強兵的思想是富國強軍戰略的文化根源
富國強兵,是中國春秋初期管仲關于國家富裕,武裝力量強盛的思想和政策。主要思想:一是富民是富國強兵的前提;二是富國是強兵的基礎;三是富國強兵要以農業為本,強兵要重視軍事手工業。這三點論述了富國和強兵的關系,以及在當時以農業為主的奴隸制社會,以農業為本,重視軍事手工業如兵器的制造和發明等強兵的思想。以后的各封建王朝的變法也是以此為基本思想的,自此,富國強兵思想在歷代封建王朝根深蒂固,成為王侯將相的治國法寶。
二、馬克思主義關于軍事與經濟的思想是富國強軍戰略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關于經濟與戰爭的論斷是富國強軍戰略的理論萌芽
馬克思、恩格斯依據“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提出暴力的勝利以武器生產為基礎,而武器生產又以整個生產為基礎,暴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依賴于現有的生產條件。它闡明了戰爭勝負以經濟條件為基礎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戰爭勝負“取決于物質的即經濟的條件:取決于人與武器兩種材料,也就是取決于居民的質與量和取決于技術”。列寧也明確提出:“戰爭是對每個民族全部經濟力量和組織力量的考驗”的著名論斷。這些論斷為萌發富國強軍戰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2.、鄧小平、關于國防和經濟建設的思想是富國強軍戰略的直接理論來源
1.軍事思想中隱含的關于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理論初步奠定了富國強軍戰略的理論基礎
1933年8月12日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中指出:“只有開展經濟戰線方面的工作,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才能順利地開展我們軍事上的進攻,給敵人的“圍剿”以有力的打擊…”。1956年4月25日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國防不可不有”說明了國防建設的重要性。又說:“可靠的辦法就是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說明了國防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只有經濟建設搞上去了,物質基礎扎實了,國防建設才有根基,才有發展潛力。
2.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理論是富國強軍戰略的重要理論基石
鄧小平在《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精簡軍隊,提高戰斗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軍隊要服從整個國家建設大局》,《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做了相關的論述。
鄧小平從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認為解決中國面臨的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問題,關鍵是把經濟發展起來。在國家一時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用于國防建設的情況下,軍隊要忍耐幾年,保證國家首先集中力量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國家經濟力量強了,就可以拿出比較多的錢來更新裝備。軍隊要服從整個國家建設大局,要緊密結合這個大局,在這個大局下面行動,積極參加和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同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涉及國家大局問題。四個現代化,其中就有一個是國防現代化。中國如果不搞國防現代化,連自衛的力量是都沒有,日子就不好過,要受人家欺負。軍隊建設也不能等,必須在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謀求盡可能快的發展。
3.國防與經濟建設思想推進了富國強軍戰略的提出
在十五大報告,《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路子》,《二十年來軍隊建設的歷史經驗》,《同仇敵愾,團結御侮》,《十年來軍委工作的回顧和總結》,十六大報告中做了相關的論述。
從我國軍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較低的基本情況和我國具體國情出發提出國防建設要在經濟建設的基礎上發展;要走出一條“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要在適應新軍事變革的發展的同時實現跨越式發展;要將科技信息革命與我國國防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國防現代化的偉大構想;認識到國家富強必須的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做后盾,這樣才能保護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果。
三、富國強軍戰略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與經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007年10月15日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各級黨委組織、政府和人民群眾要一如既往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軍隊要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富國強軍戰略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與經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富國強軍戰略認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站有重要地位,直接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衰成敗,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要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實,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建設一支同我國地位相稱、同我國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它要求:要從國家發展總體戰略出發,考慮和設計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戰略,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相一致。它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后勁。
參考文獻:
[1]選集(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
[2]文選.人民出版社,2006.
[3]新世紀新階段國防與軍隊建設.人民出版社,2008.
[4].十七大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
[5]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7.
- 上一篇:探索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因素內涵
- 下一篇:探討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