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時間:2022-01-26 11:43:00
導語:探討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個新生事物,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是近年出現的嶄新時代課題。面對機遇和挑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著眼于創新,不僅觀念上要創新,而且在內容、方法上要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互聯網是一個新鮮事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個新生事物,它是指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在互聯網上針對網民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互動性、開放性、綜合性、實效性。我們這里的“網民”,采用的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對網民的定義,即“平均每周使用互聯網至少1小時的中國公民”。目前,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都還相對薄弱。對此,我們既不應夸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應小視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沖擊,而應有一個客觀而公正的認識。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意義
1、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事業的重要部分。2000年6月28日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互聯網己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又提出,“互聯網站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可見,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是近年出現的嶄新時代課題。
2、互聯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調查顯示,我國網民高學歷、低年齡的網民特征和上網習慣和行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盡快進入網絡。
3、互聯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網絡文化特點鮮明,風格獨特。其具有的功能多樣性、內容廣泛性、速度快捷性、環境開放性、作用雙重性等諸多的良好性能,深得網民的喜愛并己被廣泛的應用。可以說,互聯網不僅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而且有實實在在的成績。例如,湖北高校發揮網絡前沿陣地作用,構建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4、互聯網可以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播基地。網絡傳播是雙向互動的,在互聯網上,我們不僅要“拿來”,而且要“送去”。我們應繼續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數量,擴大規模和影響力,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和點擊率,增加漢語信息的輸出量,擴展漢語出版的優勢,讓中華文化在網上搶占有利陣地,走出去,主動出擊,既介紹社會主義中國,又傳播民族文化,既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又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中華民族的貢獻。
二、互聯網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戰
1、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大環境受到污染。表現之一是黨和政府對思想宣傳導向的難度加大。表現之二是西方網絡霸權對我們的思想文化陣地構成壓力。
2、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受到負面影響。網民中,青年人居多,18—24歲所占比例為39.1%,尤其是在校大學生,他們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網絡誤導,誤入歧途。網上大量的消極的、不健康的和腐朽的信息和觀念,對涉世不深的年輕人產生許多不利影響。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存在網絡意識淡薄、計算機操作和網絡技術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鮮事物敏銳性、觀念更新不夠等不足。
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挑戰。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學習方式。盡管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網絡,目前還不如人意。一方面,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少,不健康內容難于控制,另一方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又使網上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無人間津。
5、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在弱化。目前網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的東西不太多,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聲音在眾聲喧嘩中顯得不那么宏大、不那么響亮,因為網上還有其他雜音和噪音。“一傅眾咻”,網絡的各種負面信息很快就消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
6、現實社會的思想道德準則受到擠壓。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消解現實社會的道德責任感。網絡道德更是一種自律,并且更不易被人察覺和監督。其結果是,一方面網民們在網上游戲人生,跟著感覺走,無聊、消沉、冷漠,另一方面又拒斥現實社會,依賴于“人機交往”,進而影響其人與人的交流方式和人際關系,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三、對策思考
面對機遇和挑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著眼于創新,不僅觀念上要創新,而且在內容、方法上要創新。對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確立主動出擊、疏堵結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目前,無論從全國范圍看,還是就具體部門組織或單位而言,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意識仍然末成就“大氣候”。為此,我們應響應同志關于“抓緊學習網絡知識,善于利用網絡開展工作,努力掌握網上斗爭的主動權”的號召,主動出擊,收復失地,擴大陣地。
所謂主動出擊,從思想認識層面看,要樹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能等、靠、要,缺乏全局的高度和長遠的打算。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充當消防隊,哪里出現了問題,才臨時抱佛腳,迫于應付,火是滅掉了,但人力、物力、財力卻耗費了。我們不能失去網上的主動權,輸在起跑線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去占領。我們應根據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新變化,結合思想政治工作已有的成功經驗,從戰略高度認真研究、系統規劃、分步實施、整體聯動,構建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努力發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提高駕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從實際行動層面看,主動出擊,就是要把黨的各項重大方針政策、主流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放在網上,主動傳播社會主義主旋律,加大正面宣傳的力度。
所謂疏堵結合,是指隨著網絡媒體的普及,對信息的控制較傳統媒體難度越來越大,通過簡單的行政手段與高壓辦法去阻止甚至禁止上網幾乎變得不可能,必須是通過開辦講座、舉辦演示會、網上討論等疏導形式,教會網民怎樣從網上獲取需要的信息,如何識別虛假、錯誤、反動的言論,如何樹立正確的上網動機,如何培養正確的網絡人格,在網絡虛擬社會有效地自律和自我管理,樹立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免疫力。當然,對有害信息的堵防也是不可少的。所謂堵,即運用技術手段在國家內部網和外部網的界面上構筑信息海關,使所有內外連接都要接受檢查過濾,從而屏蔽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的信息傳入,達到凈化網絡空間的目的。所謂防,即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是防止網絡出問題的強制手段。2000年信息產業部布了《互聯網電子公告管理規定》、《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這對加強網絡行業管理,規范網民的網絡行為起到了較大作用。
2、努力造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建立起一支
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專職、兼職的隊伍。要求他們必須是專家,首先,觀念要新。面對網絡媒體的嚴峻挑戰,他們必須更新觀念,迅速實現新背景下的角色轉換。不能再只以傳統說教的形象出現,而要順應信息時代,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其次,要具備相當精深的網絡知識與才干。
比如,利用BBS、E--mail、OICQ進行交互式討論、心靈溝通、傳道解惑。第三,網上與網下聯動。僅僅只懂得一些網絡技巧還不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必須是現實生活里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應不失時機地找準切入點,做好網下大文章,構筑網上網下聯動、全時關注、全程覆蓋的立體交叉網絡。此外,還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進行豐富與創新,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實觀育人的目的。總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是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又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并能熟練進行網絡操作;既要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又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
3、精心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由于我國網絡建設起步較晚,因此要積極開發和共享信息資源,以最經濟合理的投入,盡快建設一批青少年喜歡的具有鮮明社會主義文化特征的網站,整體規劃,穩步推進,進而構建起區域性乃至全國性、全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擴大社會主義文化在網絡上的陣地。其一,互聯網上開設的這些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工作方針的網站,要采取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要有精心設計的內容,要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必須拋棄以往那種緩慢帶有說教的方式,在網絡平臺上真正實現平等、交互、敏捷、細致。其二,將先進的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搬上互聯網,建立“紅色”網民、“紅色”網點、“紅色”網站三位一體的“紅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其三,要擴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支持更多的新聞、宣傳、文化機構以及黨的組織進入網絡,不斷增加信息輸出量,擴展漢語網絡出版的優勢,讓中國文化在網上搶占陣地,建立起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基地。其四,應加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軟件開發力度,不斷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進性。通過制作、傳播集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軟件,讓中華民族古老而璀璨的優秀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對網民進行熏陶,從而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4、積極開展內容新、方法活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謂內容新,是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新穎、新鮮,要有創新精神,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都必須要有新思路和新舉措。信息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時刻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的內容也發生一定的變化。要真正使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占據網民的心靈,利用網絡開放性的特點,擴大和擴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使網民在接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時,通過網絡這種形式而變得更為直接、直觀和生動,變枯燥的理論灌輸為生動的文化熏陶;通過網絡這種形式,可以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全面、詳盡、快捷地展現出來,使受教育者在網上更加方便迅速地查到相關知識,從而達到理論灌輸和文化熏陶的雙重效果,提高網民的理論水平和認識水平;通過網絡這種形式,可以針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抓住重大熱點問題和先進人物、先進事跡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對話方式,并聯合電臺、電視臺和報紙等其他媒體擴大宣傳力度,提高教育效果。
所謂方法活,是指鮮活、靈活、藝術性,追求的是變化,突出的是針對性,注重的是實效。可以充分利用好日益普及的電腦和網絡這些資源,挖掘網絡正面引導的教育功能,依靠網民的主動參與,成立各種“工作室”,定期邀請有關專家和學者通過網站的聊天室與網民進行交流,對人們的思想問題答疑解惑;開展網絡文學作品大賽、軟件編程大賽、網頁制作比賽、電腦繪畫比賽等活動,引導網民廣泛參與,寓教于樂。此外,還可建立虛擬的“網上社區”,在網上組織網友“虛擬聯歡會”,進行組織生活和政治學習,開展民主評議、交流談心和心理咨詢等活動,在網下可組織網友“現實聯歡會”以及各種學習交流和科技競賽活動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優勢,形成網上網下聯動的局面。
- 上一篇:探索富國強軍戰略的文化淵源
- 下一篇:略析網絡時期思想政治教改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