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貧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9-18 02:41:31

導語:科技扶貧工作的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扶貧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1做法及經驗

1.1規劃先行找準致富路

科技扶貧人員入村后,找準優勢,理清發展思路,研究制定村級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以扶貧人員王玉富為例,針對原州區楊河村干旱、種植小麥等傳統產業效益差的狀況,制定了楊河村產業結構調整總體規劃和楊河村養羊三年發展規劃,教農戶建標準羊棚、飼草配置、防疫等科學養殖技術。經過3年幫扶,楊河村從事特色養殖的農戶占86%,人均純收入由3770元增加到7436.6元,科技示范戶人均純收入9584.16元,該村經濟來源由原來的種糧、養畜、勞務輸出分別占50%、30%、20%,轉化為養羊、種糧、勞務各占60%、30%、10%。據統計,百名科技扶貧人員幫助貧困村提出發展思路500多條,制定、完善和實施各項發展規劃170條,科技扶貧成為貧困村發展致富的領路人。

1.2科技引領轉觀念促發展

科技扶貧人員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操作、手把手教和跟蹤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給農民教技術。累計培訓農民5.66萬人次,編印技術圖書132套,發放資料7.79萬份,建立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64個3456.9hm2,培養科技示范戶2400戶,領辦成立合作社75個。為農戶探索了“合作社+農戶”、“農戶+基地+公司”、“訂單農業”等多種經營模式,使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走向了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道路。

1.3技術支撐產業提檔升級

3年來,科技扶貧人員為100個貧困村引進枸杞、中藥材、苗木、牛羊等新品種189個,推廣旱地精準覆膜、免耕覆膜、測土配方施肥、風光互補節水灌溉、秋覆膜玉米種植多功能變形機等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185項,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在貧困村得到推廣應用,增產增效作用突出。

1.4聚合資金,著力改善民生

科技人員積極爭取區市縣三級農牧、扶貧、財政、環保、婦聯等部門資金7508.4萬元,實施自來水入戶、村莊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生態環境建設、配置村部信息化設備、設施牛羊圈棚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有力推進了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居環境。

1.5信息應用,架起致富橋

信息閉塞是制約貧困村發展的重要障礙,科技人員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教農民使用互聯網查詢、獲取需求信息,進行網絡信息和交易,利用農村信息平臺和手機信息,為農民提供技術、管理、銷售、政策信息。

2存在問題

2.1部分人員不能盡快實現角色轉變

一些人員缺乏農村工作經驗,欠缺與農民妥善交流方式,導致不能盡快融入群眾,工作開展遲緩;一些在既承擔教學或科研任務,又要做好扶貧工作的雙重工作任務下,難以恰當分配和協調個人時間和精力;個別缺乏借力發力開展工作的開闊思維,特別是個人專業特長與扶貧村主導產業不相適應時,找不著抓手和突破口,工作成效不明顯。

2.2資金短缺,制約扶貧工作深入推進

一是扶貧村普遍偏僻,交通不便,交通食宿補助費偏低;二是每人每年安排8-10萬元項目資金,用于引進的新品種、新技術和建立的示范基地覆蓋群眾面小,不能滿足群眾需求和規模化推廣應用等科技推廣工作。

2.3相關保障政策落實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是對自治區下發的《關于向貧困村選派扶貧開發的若干意見》中,科技人員可執行艱邊地區津貼補貼標準,優先評中級職稱,退休人員工資差額予以補發的政策落實不及時;二是有些派出單位沒有按要求支持科技人員工作,仍然給其安排了較重的科研或教學任務,并且科技扶貧的幫扶工作沒有計入派出單位績效考核體系,幫扶成效不作為派出單位年終評優評先參考內容。

2.4農村青壯勞力匱乏、文化程度低影響扶貧推進

現階段,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在村里的大多數為老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這些人員文化素質低、勞動能力弱,接受技能培訓難度大,農業生產規模小,是制約科技扶貧工作的主要問題。

3措施建議

3.1做好選村、派員

建議新一輪工作部署強化調查摸底,掌握幫扶村產業情況;嚴格標準條件,按照“自愿報名---資格審查—單位推薦---科技廳審核”的步驟,選派專業能力強、有基層工作經驗和熱愛農村工作的科研人員,有針對性派員,確保“扶真貧、真扶貧”。

3.2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取消生活、交通補助一刀切管理辦法,對單位在銀川、扶貧在固原的和幫扶村特別偏遠的,適當增加交通補助;二是加大專項資金投入。

3.3縣(區)委重視,捆綁幫扶

一是幫扶縣(區)委、政府應高度重視,安排分管扶貧的縣級領導,統籌安排,為扶貧在財政、科技、扶貧、鄉鎮、農牧等部門間架起通力配合橋梁;二捆綁貧困村“一個區級部門+一個縣級部門+縣級扶貧辦+鄉鎮干部”的多部門幫扶資源,讓科技扶貧牽頭,大力推行以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為主的扶貧方式。

3.4深化措施,打造科技示范村,實現精準扶貧和整村推進

選擇一些主導產業明顯、扶貧工作成效突出的扶貧村,多部門協調、聚攏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實施精準扶貧為措施,建設科技示范村,使科技扶貧從培養示范戶帶動農戶模式轉型為建設科技示范村帶動周邊村鎮模式。

3.5強化宣傳,營造社會氛圍

一是強化派出單位、扶貧縣借助會議等宣傳工作內容、措施及目標和先進扶貧事跡,有效帶動縣、鄉及群眾參與化程度;二是需要自治區從扶貧開發、推動六盤山寧夏片區扶貧攻堅的戰略行動層面對科技扶貧工作開展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輿論氛圍。

作者:曹麗華 楊賢斌 顧云峰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科技發展中心 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農牧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