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滲透思政建設
時間:2022-08-29 04:16:20
導語:意識形態滲透思政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進一步鞏固。然而,美國等西方強國認定社會主義中國的崛起,有違西方的戰略利益、有悖西方的價值觀念,于是將中國列為意識形態滲透的重點目標,妄圖搞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由于我軍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柱石,西方敵對勢力必然要把我軍作為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目標,給我軍思想政治建設帶來重大挑戰。為此,指出“,在時代條件深刻變化、社會環境日益復雜、使命任務艱巨繁重的情況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1]這就要求我們深刻認識軍隊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特點新動向,準確把握軍隊思想政治建設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扎實有效推進我軍思想政治建設,從思想上政治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一、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基本途徑
西方意識形態滲透,主要是指一些西方強國以超強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優勢為后盾,利用信息控制、傳媒傳播、文化輸出和思想滲透,極力宣傳和推銷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迫使他國接受西方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制度模式和生活方式,以此維護和擴大其既得的霸權利益。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主要有以下途徑:
1.利用影視、出版、游戲、軟件等方面的優勢,在向中國輸入文化產品的同時,滲透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觀。文化產品不僅具有制成品的一般屬性,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承載著文化的內涵,蘊涵一定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政治意識、文化意識。比如,好萊塢電影背后深深積淀著的是美國的國家意識形態與文化心理,美國正是通過好萊塢電影等文化產品不斷把自己的核心價值向全世界傳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西方的影視劇、圖書、網絡游戲、軟件等文化產品大規模涌入,以時尚潮流的形式,吸引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不少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潛移默化地與西方價值觀、意識形態接軌,極大地削弱了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
2.通過在中國生活和消費領域推廣西方的生活、娛樂和習俗,進行生活方式滲透,潛移默化地改變中國的民族文化價值體系,侵蝕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一定的生活方式承載著相應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追求,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追求必將隨之改變。在全球化時代,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規模進入中國經濟領域相伴隨,以肯德基為代表的西方飲食文化、以阿迪達斯為代表的西方服飾文化、以邁克爾•杰克遜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娛樂活動、以圣誕節為代表的西方傳統習俗等西方生活方式,覆蓋了人們生活和消費領域的物質、精神的方方面面,使得西方文化的滲透在中國社會生活隨處可見。許多青年人吃著漢堡,喝著可樂,穿著牛仔褲,哼著搖滾樂,看著美國大片,過著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編織著“美國夢”,悄然間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情感傾向“西化”,民族文化的根基遭到動搖。
3.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技術優勢強化對新聞輿論陣地的控制,向中國宣傳和推銷以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等社會思潮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對一種信息傳播方式的掌握,意味著對一種思想文化擁有強大的支配權。于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借其在國際輿論媒體的主宰性地位,利用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BBC、CNN等廣播電視節目向中國傳播西方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由于具有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廣泛性、強滲透性等優點,尤其受到西方敵對勢力的重視,日益成為重要的宣傳渠道。美國互聯網協會主席唐•希思說:“如果美國政府拿出一項全球傳播美式資本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的計劃,互聯網是最好的傳播方式。”[2]目前,一些西方敵對勢力推行互聯網霸權,操縱網上內容,控制網上信息流動方向和傳輸速度,對中國實施全方位、全天候、不間斷的輿論戰,企圖利用網絡的穿透力,突破傳統的國家概念和框架,大肆宣傳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推銷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造成沖擊和挑戰。
4.利用中國在“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重疊的歷史條件下存在的利益沖突、社會矛盾和體制機制的不完善,攻擊社會主義制度,丑化中國的國家形象,煽動街頭政治,圖謀“顏色革命”。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期,同時各種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并呈多發、高發態勢。西方敵對勢力積極與流亡在外的所謂“民運分子”、邪教和中國境內的敵對分子相勾結,不斷利用所謂人權、民主、自由以及民族、宗教等問題作為政治思想武器,抓住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突發性事件與敏感性社會問題,大肆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常常莫名其妙地將中國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些偶然事件上升為體制和制度的必然結果,攻擊現行政權的合法性,攻擊和詆毀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黨的方針政策。在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的報道中,西方媒體登載和散布大量偽造過的圖片、文字信息等,把赤裸裸的暴亂和恐怖活動硬說成是“和平示威”,大肆丑化中國政府[3]。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進行“妖魔化”攻擊的目的,就是要試圖削弱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政治認同,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二、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對我軍思想政治建設的挑戰
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地位在軍隊政治思想建設中進一步加強,全軍官兵忠黨報國、愛軍習武、眾志成城、敢于勝利的精神品質得到強化。然而,隨著“80后”、“90后”官兵逐漸成為部隊建設的主體,尤其是一批批地方大學生官兵的漸次補入,廣大青年官兵對我軍優良傳統和思想作風了解不多、知之不深、缺乏切身體驗,對西方錯誤政治觀念和腐朽思想文化的鑒別力和免疫力不強,這使得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給我軍思想政治建設帶來了如下挑戰:
1.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西方敵對勢力一方面利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大做文章,鼓吹全球化時代“意識形態終結論”,炮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過時論”“、枯竭論”、“失敗論”,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又大肆推銷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非理性主義、后現代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西方社會思潮,企圖用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體系占領中國的意識形態領域,從根本上削弱甚至摧毀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和理論基礎。一些官兵受西方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對中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不良社會現象不能容忍,感性地把這些問題歸結為指導思想的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開始發生偏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懷疑,導致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2.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意識有所淡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是我軍建軍的根本原則,是我軍區別于西方軍隊而特有的政治優勢,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但是,西方敵對勢力在向我軍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過程中,大肆鼓吹“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其根本目的是妄圖使我軍脫離黨的領導,改變我軍性質,進而推翻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遏制社會主義中國的快速發展[4]。而一些青年官兵由于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考驗和洗禮,沒有更加深刻體會到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沒有在嚴酷的戰爭中切身感受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容易受西方錯誤政治觀點的影響,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上產生了模糊認識,使得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意識有所淡化。
3.無私奉獻精神受到削弱。西方生活方式中看重物質享樂、追求感官刺激的價值取向,滿足了一些人的獵奇心理,適應了部分人的心理特點,具有極大的迷惑性,作為一種時尚在中國社會生活各層面流行開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官兵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一些官兵喜愛看好萊塢大片、聽西方音樂、過西方節日、閱西方書刊、關注西方新聞,在不知不覺中對西方資本主義宣揚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產生價值觀認同,“講瀟灑、圖享受”潛滋暗長,理想信念喪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和盡職盡責精神弱化,部隊特有的集體主義、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逐漸被邊緣化。
4.參軍光榮的榮譽感越來越模糊。軍人職業是與國家的存亡、強弱,人民的安危、禍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走入軍營、獻身國防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參軍光榮的榮譽感是軍人履行職能使命的強大精神支柱。然而,隨著西方社會思潮和生活方式在中國的傳播和流行,以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為內核的西方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廣大官兵的價值取向和人生選擇。在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下,一些官兵的思想信仰發生了變化,忘記了黨和人民軍隊的宗旨,不講愛國主義,淡漠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把無私奉獻、個人利益無條件地服從人民利益當做過時的東西,不愿受部隊紀律的約束,向往地方無約束的生活,參軍光榮的榮譽感逐漸喪失。
三、新形勢下加強我軍思想政治建設的對策措施
進入新世紀,我軍建設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僅肩負的使命任務更加繁重,而且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使部分官兵的革命意志衰退和團結奉獻精神削弱,軍隊思想政治建設面臨新的挑戰。為此,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必須采取有效對策措施,消除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所造成的消極影響,確保廣大官兵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保持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效履行我軍歷史使命。
1.要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我軍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我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系列方針原則都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基礎之上的,是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而不斷豐富發展的,由此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在我軍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廣大官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基礎,是革命軍人精神支柱的核心,是我軍戰勝一切困難、所向無敵的力量源泉。要有效抵御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必須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在軍隊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軍,幫助官兵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官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切實打牢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提升官兵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
2.要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意識。我軍之所以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之所以是我們黨的事業勝利的保證,就是因為我軍具有凝聚軍心的神圣軍魂。指出“:人民解放軍鑄就的軍魂,就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正是由于高度自覺聽黨指揮,人民解放軍才始終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保持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始終保持了蓬勃旺盛的生機活力。”[5]要消除西方敵對勢力散布的“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的影響,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教育,堅定全軍官兵愛黨、信黨、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堅決聽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確保槍桿子永遠掌握在忠于黨的可靠的人手里。
3.要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了軍人對自身存在意義、價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從根本上決定和反映著軍人的政治立場、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是軍隊凝聚力、戰斗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是有效抵制西方敵對勢力瓦解我軍圖謀的有力武器和強大精神支柱。面對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帶來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侵蝕,必須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努力把官兵“多樣”的價值觀引導凝聚到“一元”的當代革命軍隊核心價值觀上來,把理想信念、責任感、榮譽感、尚武精神和使命意識等戰斗精神的基本要素內化為官兵的人格特質和恒久的價值基礎,使官兵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奮斗目標定位在為國防事業無私奉獻上。
4.要加緊構建現代軍事傳播體系。在信息時代,互聯網以及手機短信、手機電視等新興媒體工具正在成為一種渠道最為暢通、輿論號召最為強勁、思潮碰撞最為頻繁的高科技傳媒形式。這些新興媒體既為廣大官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空間和交流渠道,也為西方敵對勢力向我軍官兵滲透其腐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新通道,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同我黨我軍爭奪廣大官兵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為此,要加緊構建現代軍事傳播體系,不僅要把軍隊的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等作為軍隊新聞宣傳和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力軍,還要特別注重以數字化為龍頭,加快媒體現代化進程,搶占科學技術制高點,占領文化傳播制高點,使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創新理論的新陣地,弘揚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和進行軍魂教育的新平臺,廣大官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開展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6]。
5.要依據新形勢下官兵思想、心理和行為特點,創新思想政治建設的方式方法。當前,我軍官兵隨著學歷水平、知識素養以及相應的審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普遍提高,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民主性、選擇性和趨利性,單純的理論灌輸方式越來越難以被官兵理解和認同。為此,必須適應當代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變化新期待,創新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方式方法,使其始終與時展同步伐、與使命任務要求相適應、與官兵思想實際相符合。其一,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燈箱、標語等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軍事文化生態,把富有時代氣息的新鮮事例和源自官兵生動軍事實踐的鮮活素材充實到宣傳中,用崇高理想的感召力、豐富內容的適應力和鮮活生動的感染力提升廣大官兵的精神境界和全面素質。其二,要根據青年官兵追求真善美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青年官兵喜聞樂見的一切文化形式,如組織以愛國、愛黨、愛軍為主題的歌詠比賽,舉辦演講會、讀書心得交流會之類的自我教育活動,在滿足青年官兵多樣性、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增強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 上一篇:四個文明建設與思政教育環境改善
- 下一篇:輔導員團隊建設與思政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