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09 08:48:53

導語: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問題及對策

摘要:思政課作為職業院校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課程,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但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思政課教學的效果。本文通過調查分析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完善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問題;對策研究

職業院校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日趨形成的關鍵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重物質追求、輕理想信念,部分學生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不明,他們對社會發展甚至對自身的認識不足,有些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誤區。職業院校思政課擔負著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理想信念的重任。

1.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實意義

職業院校把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作為辦學宗旨。教學過程中,在注重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容易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對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是不利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人才的職業道德及綜合素養,所以,職業院校要想順應時展趨勢,就必須不斷強化思政教育,從而培養出更好的人才為社會服務。

2.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多半喜歡思政課,并且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對思政課教學創新期待較高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普遍重視能在升學中起決定作用的學科,由于思想政治在義務教育階段有被當作副科的傳統,而且課程容易過關,學生在學習上壓力不大。思政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思政課的內容又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矯正有不可或缺的影響,而且國家、學校重視思政教學,雖然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理解上有難度,但這并不影響思政課程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升學考試壓力全無的情況下,學生對思政課堂創新充滿期待。

2.2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傳統

教師在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依然以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講授、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去學習。在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下進行學習,學生沒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興趣受到影響,教學效果很難提升。

2.3教師作用待轉變,思政課教學過程考核受忽視

在調查中,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應轉變灌輸、監督為引導、協調作用。以往思政課考核與其他科目一樣,以結果考核論,而思政科目往往是開卷考試,因此很多學生重視程度不夠,這不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思政課應該區別于其他應試學科,重視過程考核,降低結果考核的比重。

3.完善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對策

3.1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教師在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夠使傳達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精彩,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想有效提高職業院校思政課程教學的質量效率,教師就必須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一方面,教師應當準備好多媒體課件,根據講課內容插入相關圖片、視頻,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師應根據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將相關的影視作品貫穿于整個教學中,以此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美感,讓嚴肅的思政課堂生動活潑起來。例如,在講授《愛國主義》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紀錄片片段,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巨大變化,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3.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也是完善職業院校思政課程教學的主要對策。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授課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引入多樣化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如角色互換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主題辯論式教學法和演講教學法等。角色互換式教學法是指“改革傳統的‘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坐著聽’的傳授型課堂教學模式,實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團隊走上講臺,充當教師的角色,把他們自主學習的成果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展示”。角色互換式教學法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宜的知識點,根據特定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備課制作PPT,自己登臺講授,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教師對學生在教法上給予指導,考慮到職校學生知識儲備的有限性,可以以團隊上臺授課,團隊成員5人左右,成員之間分工,查資料、做課件、試講,教師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并在學生教學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做老師上臺講課,對其他同學來說有新鮮感和親切感,課堂由學生來主導,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討論式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思想實際,適時地把學生較為關注、難度不高、又人人可講的話題交給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共同討論尋找答案從而獲得正確、合適的認識。主題討論中要求全體同學都參加,每人利用十分鐘時間寫出簡要發言提綱,提綱內容力求整潔、清楚,下課后上交并作為平時成績。教師負責加強課堂討論的啟發和引導并及時對課堂討論進行總結。比如在《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對“興趣”這一話題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引導同學們各自發言并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讓同學們了解好的興趣與職業興趣的關聯以及培養良好的興趣會有助于職業生涯的成功。類似這種與同學們密切相關的話題都可以讓同學們參與進來,學生也樂于討論與自身有關的話題,在討論中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啟發了思維,老師也能從同學們的討論中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教師在教學中可將一些難度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爭議的問題編成辯題,組織正方和反方,讓學生進行辯論。如在講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時,可以出一個辯題:21世紀應該奉行集體至上還是個人至上?這是課本內容里學生感興趣并有爭議的話題。根據這個可辯論的題目,將學生分為正反和旁觀者點評三方。在正反兩方辯論后,先由學生旁觀者點評,最后由教師評講。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論辯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釋放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容納自我,還可以培養學生們團結協作的精神、研究探索的科學精神。類似的辯題如在講授“人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對立”時,“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哪個更重要”也是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進行辯論,并且可以聯系社會熱點,把受關注人物作為例證,豐富辯論素材。學生在辯論中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甚至可以更好地樹立自己的價值觀。當然也可以選擇當前爭議比較大的熱點難點時事作為辯題。每學期組織一到兩次辯論賽,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愛上嚴肅的思政課堂。演講教學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選題、備課、講課,老師補充點評。首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分塊,便于學生明確分工,還要有利于小組間團結協作,然后根據班級人數把學生分組,人數不宜過多,3~6人為宜,通過抽簽或自主選擇的方式,落實小組課題,讓學生自己制作PPT,教師可以進行指導,對有些相對比較難的課題把框架細分給學生做參考,同時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所改動。這些工作主要是利用課前時間準備完成,同一個內容,可由2~3個小組合作完成。課上由小組選出學生代表以演講的方式自主講解,各小組演講完畢,老師最后進行補充講解和點評。這種教學方法能很好地把學生拉入課堂,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同時,由于學生自己參與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刻,把握的也更全面。這種任務型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3.3轉變教師作用,重視過程考核,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教師轉變灌輸、監督教學為引導、協調教學。引導學生參與課前備課、課中講課和課后拓展學習。同時重視過程考核,避免一紙定乾坤。首先,采取期末開卷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期末考核和平時考核各占50%,平時主要考核學生學習態度、作業完成、上課出勤、課堂參與等情況,這些考核資料可以在職教云教學平臺上體現出來,也是課堂教學過程最好的記錄。其次,推行學生自我測評與同學間互評,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參考,多角度的考核能提高學生成績評價的客觀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從而促使思政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4.結語

總之,思政課是職業院校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課程,詳細研究思政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是尤為重要的。通過調查分析職業院校思政課堂教學的現狀,找到思政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學生多半喜歡思政課,并且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對思政課教學創新期待較高;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傳統;教師作用待轉變,思政課教學過程考核受忽視。并提出完善思政課堂教學的對策: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轉變教師作用,重視過程考核,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宇梅.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科技.資訊,2018年05期.

[2]溫彩霞.高職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贏未來》,2018年第18期.

[3]丁全忠,王寧.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改進措施[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7年11期.

作者:陳萍 單位:江蘇揚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