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行為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時間:2022-02-15 09:20:56
導語:大學生網絡行為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分析“00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入手,發現“00后”大學生以網絡獲取便捷化、上網動機娛樂化、網絡興趣迭代化、日常社交虛擬化、網絡素養薄弱化等特征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00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來應對新形勢、新挑戰和新變化,提升“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00后”大學生;網絡行為;網絡素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9月,全國各大高校迎來一大批2018級新生,其中“00后”約占四分之三。“00后”被稱為網絡的“原住民”,互聯網于他們而言,就如水和空氣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進入新時代,對“00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進行梳理和分析,探索“00后”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策略,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一、“00后”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特征分析
(一)網絡獲取便捷化。我國8億網民有98.3%使用手機上網,“00后”大學生也基本使用手機上網。為搶占客戶資源,3大運營商在開學季紛紛推出各種無限流量套餐,打通了“00后”大學生手機上網的最后一公里。開放性的網絡給“00后”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大學生們可以利用網絡瀏覽新聞、聽音樂、刷視頻、購物、玩游戲、在線學習等,“搜商”高的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拿起手機探知新鮮而未知的世界。然而,便捷的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更新書本知識、開闊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不少困擾。(二)上網動機娛樂化。在實際生活中,“00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表現出重娛樂而輕學習的特征。網絡中存在的多元娛樂方式對“00后”大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00后”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放松心情、擴展興趣、結識網友、消磨時間等,娛樂屬性使網絡成為“00后”大學生生活的調味劑和調色板。一個“00后”大學生可能有這樣的“標準”面貌:上網、睡覺和社交是他最主要的課外活動;看美劇、刷朋友圈和逛淘寶是睡前必做“功課”;吃雞、玩抖音和踢實況成為每天最放松的項目。這不僅體現了“00后”大學生缺乏利用網絡探索新知識、學習新技能的主動性,還暴露出“00后”大學生對網絡的高依賴度。(三)網絡素養薄弱化。網絡素養是指人們認識網絡、使用網絡和改變網絡的能力。雖然“00后”大學生掌握的用網技能較為豐富,但其網絡素養遠不足以抵御新的沖擊和考驗。具體表現在:一是使用網絡的自律性較差,部分大學生長時間上網耽誤學習和休息,部分大學生不能自覺抵制暴力、反動、色情的信息;二是網絡信息的篩選能力較差,對于網絡平臺推送的內容缺乏深度思考,養成了從眾心理和懶惰思維;三是道德責任意識薄弱,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上匿名發言、傳播謠言、惡意攻擊他人,抨擊社會等;四是網絡安全意識淡薄,對于黑客行為不能嚴正地反對,對于抄襲行為不能堅決地抵制。(四)網絡興趣迭代化。“00后”大學生成長在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和內容大爆發的時代,他們能夠通過手機APP發現自己的興趣,并且尋找資源去學習。和“90后”大學生不同的是,移動互聯網讓“00后”大學生能高效地嘗試不同領域,當領域的廣度不再稀奇,“喜新厭舊”的特點便凸顯出來:他們喜歡通過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微博中就有不少大學生“大咖”;他們喜歡通過網絡去追星、玩游戲、交友、發動漫等,如打賞喜歡的網絡主播;他們喜歡嘗試網絡新鮮事物,如參與“抖音”小視頻的錄制……可見,“00后”大學生的興趣轉移很快,他們對網絡游戲、網絡社交媒體的要求很高。(五)日常社交虛擬化“00后”大學生是徹底的獨生一代,他們將社交需求主要在網絡上實現。在虛擬網絡空間,很多行為是不受約束的,所以“00后”大學生在網絡上可以大膽展現自我。但是“00后”大學生發現,在社交平臺他人不一定能接受自己的觀點,于是他們會根據不同群體控制自己的言行。“00后”大學生的形象管理意識較強,《00后畫像報告》顯示,69%的“00后”會在不同人面前展示不一樣的自己。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網絡環境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為“00后”大學生提供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導致部分“00后”大學生不能將網絡行為與客觀行為進行有效區分。
二、“00后”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策略
對“00后”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據“00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也要結合新時代當前國家的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一)以新理念應對新形勢。1.重視網絡,正確看待“00后”大學生網絡行為網絡以其得天獨厚的“前臺”優勢吸引“00后”大學生集中,當他們在網絡上快意地展現自我時,帶給高校思政工作的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網絡給思政工作者增加了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渠道,比如通過瀏覽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動態掌握學生情緒的變化;另一方面,網絡對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篩選、甄別真實有效的“思想碎片”。作為“新時代”的思政工作者,如果無法正確地認識到網絡與思政工作相契合的部分,則必然無法很好地解決“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2.強化教育,提升“00后”大學生網絡素養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00后”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才能趨利避害、物盡其用。首先要建立高校網絡行為制度規范體系,規定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制定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處分措施等;然后要開展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教育,通過課堂、講座、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對大學生開展有效的網絡道德教育;接著要開展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教育,提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使自身合法權益免受非法侵害;最后要培養學生骨干成為網絡宣傳員和網絡監督員,使學生骨干成為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培養的主力軍。3.搶占陣地,提升對“00后”大學生的思想引領能力“抱著手機長大”的“00后”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網絡是他們認識世界、聯系世界的最重要路徑。思政工作者若想要保持話語權和思想引領力,必須跟上“00后”大學生的節奏,適應他們的行為習慣,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主陣地,高唱網上主旋律,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比如,針對“00后”大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網絡應用,如微信、QQ、抖音等,思政工作者要主動在這些陣地開展工作,有意塑造良好的“網絡意見領袖”形象,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問題上發揮引導、激勵和啟發作用。(二)以新方法應對新挑戰。1.豐富內容,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內容創新是新聞媒體創新的根本,網絡空間更是以“內容”為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沒有吸引力,相當于“失語”、“失聲”“失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被邊緣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若要進行內容創新,就要瞄準“00后”大學生的行為特點。一是根據“00后”認為玩游戲也是一種學習的行為特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巧妙地注入“00后”大學生常用的手機應用中來;二是根據“00后”大學生“喜新厭舊”的行為特征,不斷更新網絡技術和載體,以新技術、新應用、新載體、新內容吸引“00后”大學生參與;三是根據“00后”大學生偏好有深度、有內涵、有啟發性的內容的行為特征,在社交網絡平臺上設置重點、熱點問題討論區,利用重大時間節點和重大活動題材開發新潮資源。2.創新方法,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構建線上線下的互動平臺,將網上教育與網下活動有機結合。一方面,“00后”大學生喜歡“接地氣”的校園文化,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開展豐富多彩、易于參與的社團活動、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此貼近“00后”大學生的接受心理,不斷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親和度和參與度。另一方面,“00后”大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遇到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時,他們渴望“發聲”,思政工作者要利用校園網、官博、官微、官抖等校園主流媒體,講好校園故事,傳播校園聲音;通過校園媒介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利益訴求,做到線上了解,線下解決,虛實聯動,形成合力。(三)以新模式應對新變化。1.再造基因,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建設自主網絡陣地。大數據時代,高校可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建立“00后”大學生綜合信息檔案。通過智慧校園收集和完善“00后”大學生群體的各項數據,形成數據畫像,為高校實現分層分類正向引導提供科學依據;優秀學生的數據畫像還能在學生群體中發揮榜樣引導作用,從而有利于高校有的放矢地開展精細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手機終端也應該成為教育教學的互動工具和學生校園生活的服務工具。比如,將校園網的功能開發到微信小程序中,學生能隨時隨地查課表、交電費、與老師交流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終端布置作業、發送通知、分享資源等。2理順體制,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制度是思政工作之本。高校需要整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關鍵要素,挖掘各條線上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形成一套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隊伍建設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學校規劃、院系(部門)管理、專人負責的三級管理體制,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和滲透到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二是建立健全隊伍保障和培訓機制,為網絡思政工作隊伍創造一個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的良好環境;三是建立健全網絡輿論管理體系,對網絡輿論事件、網絡突發事件等能進行有效的監管和處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各部門、各主體群策群力,創新機制,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葉定劍當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核心構成及教育路徑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1)
[2]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思想理論教育2018(10)
[3]王聰聰、朱立雅中國青年報與騰訊QQ聯合《00后畫像報告》newscyolcom/yuanchuang/2018-05/04/content_17158497htm,2018-05-04
[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12-09(01)
作者:吳旭丹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移動金融軟件安全防護措施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動態與路徑分析